绿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6-10-27吕腾飞刘伟平
吕腾飞 刘伟平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 江西南昌 330038)
绿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与对策探讨
吕腾飞 刘伟平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 江西南昌 330038)
本文对108个绿茶样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茶样品中霉菌总数的中位数为180 CFU/g,菌落总数的中位数为560 CFU/g,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6.85%,并进一步探讨了茶叶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绿茶 菌落总数 霉菌 大肠菌群
前言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的卫生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国际上已经对茶叶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提出了限量要求,尤其是大肠杆菌和霉菌,其含量已经成为茶叶卫生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茶叶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在我国也经常发生,其中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细菌超标最为突出。本文对108个绿茶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为控制茶叶中的微生物污染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
技术中心检测的108个绿茶样品
2.2 培养基
平板计数琼脂(PC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2.3 检测方法
(1)菌落总数的测定
采用GB 4789.2-2010:称取25g绿茶样品,加入225ml生理盐水均质,将样品溶液用生理盐水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2至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稀释液,倾倒PCA平板,37℃培养48小时后计数。
(2)霉菌总数的测定
采用GB 4789.15-2010:称取25g绿茶样品,加入225ml生理盐水均质,将样品溶液用生理盐水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2至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稀释液,倾倒PDA平板,28℃培养5天后计数。
(3)大肠菌群的测定
采用GB 4789.3-2010:称取25g绿茶样品,加入225ml生理盐水均质,将样品溶液用生理盐水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3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接种LST肉汤管,36℃±1℃,培养48±2小时,将产气管接种煌绿乳糖胆盐肉汤管(BGLB),根据BGLB产气管数查MPN表计算结果。
表1 绿茶中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的含量
表2 绿茶中大肠菌群的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对技术中心检测的108个样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菌落总数40项次,霉菌总数98项次,大肠菌群总数108项次。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绿茶样品中菌落总数呈均匀分布;而霉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其中根据公式Px=d+(n·fx-∑f)/fx计算出霉菌总数的中位数P50=180 CFU/g,菌落总数的中位数P50=560 CFU/g。
统计结果表明,绿茶中霉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中59.18%的绿茶样品霉菌总数在10 CFU/g至200 CFU/g之间,另有19.39%的的样品霉菌总数大于1000 CFU/g,最高值为32000 CFU/g。茶叶加工过程中干燥不足、储存环境湿度过大都会增大茶叶的含水量,从而导致包括霉菌在内的细菌繁殖。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表明绿茶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大于0.3 MPN/g)为26.85%。工厂地上的灰尘中含有大肠菌群会污染茶叶,茶叶包装过程中工人的个人卫生也是茶叶大肠菌群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 结语
茶叶在采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会在茶叶的杀青过程中被杀死。但是,在茶叶生产后期的揉制和包装过程中,由于工人的手接触茶叶又会导致茶叶的微生物污染。因此,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和环境的卫生。
[1]顾谦,陆锦时,叶宝存.茶叶化学[M].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利燕,鲁成银,刘汀.茶叶中大肠菌群的污染途径初探[J].中国茶叶工,2005(1):36-37.
[3]朱金国,文国华,张运北,李云浩,袁智能.茶叶霉菌污染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3,13(4):14- 17.
[4]陈椽,制茶技术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Q93
A
1674-2060(2016)03-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