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商业养老探析

2016-10-27李银兰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汉市商业养老

李银兰

(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武汉市商业养老探析

李银兰

(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养老事业是中国目前及未来的一项重要事业,它既关乎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又关乎解决在职者照顾父母的后顾之忧,还涉及在职者对自己未来养老的选择与期盼。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目前在养老体系中占比较大的成分,但商业养老将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类型。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商业养老中涉及的各个主体、主体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养老事业要做实做强,必须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商业养老;相互关系;模式探析

1 引言

养老事业既关乎目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又关乎解决在职者照顾父母的后顾之忧,还触及到在职者对自己未来养老的选择与期盼。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目前在养老体系中占比较大的成分,但商业养老将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养老,目前学术界探讨的都不多。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商业养老中涉及的各个主体、主体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养老事业要做实做强,必需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2 商业养老的背景分析

2.1武汉市近20年退休群体规模测算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武汉市主要数据为:武汉市总人口978万,其中武汉城区总人口643万;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25 191人,约占总人口25%;其中15-64岁的人口为8 013 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 128人,占总人口的8.13%[1]。1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0.02%。

根据近年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大体测算未来20年全国与武汉市退休人口总量。如表1、表2分别是2012年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性别分布表和2012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性别分布表。

表1 2012年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年龄、性别状况 单位:千人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

表2 2012年全国15岁及以上年龄、性别状况 单位:千人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

根据表1可算出:全国城市中40~64岁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44.1%;根据表2可算出:全国40~64岁年龄段人口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42.1%。

以44.1%测算武汉市城区未来20年进入养老阶段的人口规模为:

643×90.02%×44.1%=255.77(万人);

根据表2,未来20年我国进入养老阶段的人口规模为:3.9 559亿(注:用表2中40—64岁各段人口相加得到)

假定1%~5%的人选择商业养老,武汉市就是2.55万~12.79万人,这个规模不容小觑。

2.2商业养老保障的基础

随着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这部分人群的养老保险金将是个确凿的数据;企业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会随着薪金收入增加而增加;个人资本性收入多样化与商业养老保险品种的丰富,将使养老保险金的保障越来越充实。

另外,国民“有备无患”的传统积蓄中,包括孩子上学、看病、养老与意外事件的储备。截止2013年8月底,武汉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 987.92亿元,若以武汉目前常住人口1 018万计算,人均存款约为4.9万元。同期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达3万元以上[2]。这只是对储蓄人群的统计,有不少人的财富并不存在银行。

“以房养老”于2015年6月底在广州落地,四大试点城市北京、武汉、上海和广州都找到了接受以房养老的客户,已有22户家庭获得承保[3]。这种养老方式的实施会扩大或改善养老生活品质。武汉“以房养老”的推进对商业养老是个利好。

信息化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保健、学习、娱乐与精神满足型为主的商业养老将成为一种需求量大、新型的养老方式。

2.3商业养老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前已述及,未来20年全国与武汉市养老需求量大,家庭、社区与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满足庞大养老需求是难以做到的;分层次、分需求对象提供养老服务产品将成为必然之路。

社区与政府养老机构为特殊群体提供基本养老保障服务,而大量老年人群需要多样化多彩的晚年生活,商业养老机构就能做到提供这样针对性强、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产品。比如,将这些身体健康、收入不错的老年人集聚在一起,使他们有机会与同层次同龄段人群交流、发展相同兴趣爱好、居住到自然环境良好的养老机构、以便活到老学到老、享娱乐健身等获得生活品质与精神的需求。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落地生根,落到实处,这是商业养老的社会效应。

同时,商业养老以企业化经营运作,对于解决就业与扩充相应产业链条或规模将起到应有的作用,见下文的论述。

3 政府在商业养老中的作为

本文所论及的商业养老,指由企业提供养老服务,用商业模式完成社会养老所需与养老所供之间的均衡。

3.1商业养老各主体框架之关系

商业养老框架中的主体有:养老者、养老企业、企业员工、医院、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

养老者是核心,是养老事业所要保证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接受者,它的需求就是养老企业提供服务的风向标;养老企业是养老事业运作的轴承,这个轴承力量够不够、是否润滑能顺畅运行以及能运行多长时间,是其本身的质量与外界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员工是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它的素养直接关乎养老者的身心体验及养老事业发展的质量,它的服务需要得到养老者或其家属满意、企业满意与政府满意三者统一;医院对养老企业而言,是协作者或合作伙伴;对养老者而言,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对医院的依耐性与要求比其他人群更高。

政府(或地方政府)是确保一国(或某一地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的责任者,做好养老事业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责的一环。上述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见下图1所示:

图1 养老事业各主体之间关系图

3.2商业养老主体分析

3.2.1养老企业方面

首先,需要确定民营养老企业的合法身份。养老企业是做好养老事业的运营主体,需要给它合法地位,包括其设立、组织经营、退出机制要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其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国家民政部于2013年6月27日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与《养老机构管理办法》[4],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上述两个部门法规对于公办公营或公办非盈利民运的养老机构的设立确立了合法身份,还需要细化具体操作内容与流程;而对于民运商业养老机构的设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民政部48号令对于公办公营、公办民营非赢利、民办非赢利机或微赢利机构的设立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48号令并没有要求取得许可的养老机构去工商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纳税,所以与一般的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区别,从这点上看它是没有针对民营商业养老机构作明确的规定。其实,在上述两个办法的基础上,明确民营养老机构的设立并不难:首先取得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管理部门的许可证,许可证由各级民政部门把关;其次到工商行政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与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号即可完成民营养老机构的合法地位,但需要就此在上述立法中予以规定。

其次,政府可借鉴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临空经济区的规划思路,规划专门的养老企业园区。

养老企业园区的地址可选在一、二线城市的郊区或周边区域或卫星城市,如武汉市可在江夏、汉南、蔡甸、黄陂、新洲等地的某些镇选址。这样选址有几点好处:一是环境好、空气清新、无大城市的喧闹,适合养老;二是借助已有的交通设施,湖北省早已村村通公路,镇或其附近公路基本已达标准,出入很方便;三是养老园区是个大消费群,对养老企业而言,可就地取得当地农民种植的粮食、蔬果、禽肉、猪肉、鱼等食材,成本低而且新鲜。对当地农民而言,便捷并扩大其种植、养殖产品的销售,增加其收入。四是在同等条件下,养老企业可优先录用当地居民入职,解决当地就业并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为鼓励民营养老企业发展,吸引民营养老企业进驻养老园区,政府还可给养老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并如实落实。这些政策优惠包括在一定期间内水、电、气按居民价格计算,在一定期间内税收减免等措施。

3.2.2医院(或老年人医院)设立方面

将养老园区的配套机构医院或老年人医院的建设纳入规划中。一方面,养老园区老年人集中,就医需求不小,配套设立医院既使养老院如虎添翼,又是吸引老年人来此养老的亮点;另一方面,设立医院还能改善当地医疗资源供给状况,方便当地百姓看病,这是名副其实的医疗下乡。

对设立的医院(或老年人医院),政府与医疗卫生机构尽可能提供倾斜政策以扶持,并作为医保定点医院。

当然,养老企业可以与其他医院达成协议或合作关系,对养老企业入住的老年人到此医院看病开辟绿色通道。养老企业也可以同时开办医院,自行解决养老者的就医问题。

对于上述三类医院,政府或职能部门都应给予一定的办医优惠政策。

3.2.3养老企业专业技术员工上岗资质与培训管理方面

养老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护理人员应严格把关,实行持证上岗,建议由颁发养老企业许可证的机构组织专业考试与实践操作,达标后发给证书方可上岗;实行年检与每年不少于一定学时的培训强化其专业技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鼓励大专院校中的护理及相关专业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与康复治疗课程,为养老企业输送人才。

4 商业养老框架中各主体的功能

商业养老主体框架中涉及的五个主体,其各自的功能如下:

4.1政府

政府要做的是制定规则与具体的扶持政策。第一,解决养老企业的合法资质问题。政府或职能部门需要通过立法界定养老企业设立的条件、日常营运规范、企业与养老者之间的权利义务、违规法则、退出机制等。第二,确立养老企业的监管主体以及如何监管。监管主体可以在民政部门单独设立,也可以在现有民政部门某个具体机构增加一项监管任务。第三,确定养老企业的扶持政策,比如征地优惠、税收减免、水电气或床位补贴、设立老年人医院或与养老企业协作的医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交通建设等等。

对于一、二线城市因人口集中且数量庞大,可选择一、二个企业作为试点来扶持其发展,观察其社会效益。

4.2养老企业

如何建养老院,配备哪些设施,如何宣传,如何与养老者或其子女签订养老合同,如何招聘员工,养老者患病特别是大病如何快速就医,日常运作中的后勤保障与突发事件应对等等,这些都是养老企业要面临的实际问题。这里有两点要特别说明:一是养老企业中护理型的员工,企业需要把关持证上岗;二是养老者患病就医,养老企业如何与医院建立优先保障养老者的就医,或者建立专门的、优先保障养老企业就医的老年人医院,政府需要作出协调或给予扶持政策,约定医院与养老企业达成就养老者优先就医的合作关系。

4.3员工

养老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耐心、细心、懂得老年人心理需求,能与老年人自如聊天,又具有专业护理能力的员工。怎么培养符合养老企业要求的员工,并稳定与激励他们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除了持证上岗与企业选拨外,还需要给予他们一些特别待遇,比如个人收入所得减免税收与额外社保补贴等。

4.4医院

养老企业对医院的依赖程度比任何企业都高,如何保证养老者顺利便捷就医,有两种思路:

一是养老企业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一旦有养老者生病需要住院,医院优先保证其看病与床位。这种情形对患者流量不大的医院而言,面临吸引患者来就医的竞争压力,针对医疗需求市场的变化调整自身服务范围,扩大老年人医疗服务能力,以供足需,是其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契机。

二是建立老年人医院,增加专门针对老年人就医的医疗资源。从发展养老事业角度,政府可鼓励或适当给予优惠政策设立老年人医院。可按行政区划分布局老年人医院的数量;或按养老企业规模,将设立老年人医院一并纳入其土地使用规划中,即办多大规模的养老院可配套设立一个老年人医院,制定一个标准。不管是社会资本办养老院并同时办老年人医院,或只办老年人医院,都增加了专门为老年人或养老者就医的供给资源,为老年人或养老企业的养老者就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与便捷。

5 结束语

商业养老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形式,笔者从自己的认识层面构建了商业养老发展涉及的各个主体与他们的必要功能。虽然是商业养老,作为新事物,仍需要一定时期内得到政府的扶持、企业的支持及社会的关注。文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具体协调,还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1]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OL].http://www.whtj.gov.cn/ 2011.08.09.

[2]李琪.武汉人均存款近5万元高于全国人均3万元水平[OL].http://www.weibo.com/ctdsw is_hot=1/ 2013.09.29.

[3]艾修煜.全国首批22户家庭以房养老:500万房产月领1万五[OB].羊城晚报,(2015-07-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48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OL].http://www.mca.gov.cn/ 2013.06.28.

[5]张瑞峰.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OL].http://www.chinaqking.com/ 2012.5.

[6]冉秋霞等.兰州市养老院的现状透析与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4(4).

[7]任力.民营养老院运营成本调查及其盈亏分析[J/OL].财经界,http://www.chinaqking.com/2013.10.

[8]赵欢.西安市文化型养老模式及评价指标构建探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9]王小春.关于京津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0).

[10]于戈.新型养老设施建筑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初探[J].华中建筑,2015.(11).

Discussing about city’s commercial providing for the aged in Wuhan

LIYin-la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Providing for the aged in China is a great business now and in the fu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quality of elder’s life and solution of taking care of the parents for the people-in-work ,also relates to the choice of the people-in-work future providing-for-the-aged expectation. Providing-for-the-aged in home and in community are currently larger proportion , but commercial providing-for-the-aged will be indispensable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all kinds of people including local government、providing-for-the-aged enterprises, hospitals,elders and tenders,their fuctions and their ralationship involved in providing-for-the-aged business. If we want providing-for-the-aged business to become solider and stronger, we have to coordinate the ralationship among above every subjects.

commercial providing for the aged;interrelation;discussing

2016-05-20.

2016-08-11.

李银兰(1970-),女,副教授,E-mail:424378997@qq.com.

2095-7386(2016)03-0080-05

10.3969/j.issn.2095-7386.2016.03.016

F 203.9

A

猜你喜欢

武汉市商业养老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商业前沿
养生不是养老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