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发布会暨“装饰中国”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2016-10-27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发布会暨“装饰中国”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中装协李秉仁会长、刘晓一副会长兼秘书长出席并讲话
李秉仁
刘晓一
【本刊讯】记者张羽报道:2016年7月28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发布会暨“装饰中国”高峰论坛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举行。这是中国正式发布的首本关于建筑装饰行业的蓝皮书。该蓝皮书是建筑装饰行业发展30年的全面总结,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中装协建筑装饰研究分会名誉会长李秉仁,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装协建筑装饰研究分会会长刘晓一,中装协建筑装饰研究分会执行会长张玉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葛道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等,与上百位行业内资深专家、各地方行业协会领导、装饰企业代表以及数十家权威媒体代表共襄盛举,一同见证了蓝皮书的发布。
助力探索行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过去的30年,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高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黄金30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从默默无闻的小行业发展成为以万亿元为计量单位的庞大产业。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3.4万亿元,从业人数达到1600万人。扶植出营收接近百亿元或百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2~3家,营收十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达到数百个,营收亿元以上的中型企业更是达到数万家。如果从装饰行业扩大到与之相关的近千种装饰材料领域,装饰行业更是成为带动近百个材料行业、几百万家材料企业发展的火车头。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借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行业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到了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装饰行业发展已经到了重要的拐点,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如何能够科学、稳步转型,继续健康、积极发展,是我们行业的每一位参与者思考的问题。
而蓝皮书的出现,从时代角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视角,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第一本蓝皮书,也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30多年发展经验的一次总结,希望能够为企业发展、决策制定、规划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李秉仁表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认为:“《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的发布,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进行行业服务升级的标志,也是引领行业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开端。”
《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主要分为总报告、市场篇、设计材料篇、企业篇、发展篇等五个部分,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型升级展开论述。蓝皮书不仅从行业趋势、装饰设计、装饰材料、企业社会责任等多角度对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还通过问题导向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现实拓展与战略纵横相接踵、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相比肩的诠释,揭示出建筑装饰行业产业的发展规律,为广大企业、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全行业动态发展图景。蓝皮书还从智能家居、绿色装饰、互联网+等多个细分角度对行业发展进行了分析,为探索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在“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的转型升级路径提供更多参考,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决策和经营等重大活动不可或缺的利器。
建筑装饰行业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性正在减弱
据蓝皮书中《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主导向存量市场主导转变。存量房销售面积超过增量房的格局已经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迅速扩散到二线城市。也就是说,存量房交易成为房地产主导市场。
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存在二重性,这就是增量市场的建筑装饰和存量市场的建筑装饰。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建筑装饰行业此前高度依赖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增量房市场趋于稳定下降,而对存量房进行改造和再装饰的存量房市场快速增长。存量房市场是相对独立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上游产业的自有业态,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老旧房屋的功能改造。如节能成为国家战略以后,2012年开始逐渐形成了大城市老旧住房的楼顶平改坡、外墙保温、金属门窗置换等社区改造性专业装饰市场。因为我国目前的存量房大部分是老旧房,所以功能改造性装饰市场空间巨大。二是存量房周期性再装饰市场。住宅存量房的再装饰周期一般在10年,公共建筑存量房的再装饰周期一般为5年。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城镇仅存量住宅面积就达到238.71亿平方米(当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城镇常住人口7.3亿),即使其中1/10住房存在再装饰需求也达到23.87亿平方米,远远高出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85亿平方米。
因此,随着中国新增房地产市场规模的见顶和存量房市场的滚动再装饰,建筑装饰行业存量房主导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房地产交易市场规模的影响力逐步下降。建筑装饰行业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性正在减弱。
公装市场呈现四大特点
“长期起来,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分为公装、家装两大类,由于企业规模、发展状况等原因,其中公装的市场特点更为明显,可以集中概括为‘大、散、短、快’四个特点。”深圳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正富在《蓝皮书》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大,市场规模大。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年产值达到3.4万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装饰市场。
散,市场分散,集中度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价推介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是装饰行业发展的佼佼者,据计算,装饰百强的年平均产值为22亿元,其中全国最大的装饰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还不到行业总产值的1%,可见这个市场的集中度很低。
短,装饰周期短。据统计,在我国,旅游饭店、写字楼等公装领域工程的平均装饰周期为6-8年,且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更新换代的加速,公装工程尤其是娱乐场所等商业空间的装饰周期还会进一步缩短。
快,市场发展快。从2003年到2012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从0.72万亿元提高至2.63万亿,年平均复合增速约为17%,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2015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增长7.6%,增速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基本持平。虽然装饰行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息息相关,但依然高于整体经济增速,发展十分迅猛。除此之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装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也越来越快,部分装饰企业的国外产值已经超过其国内产值。
除了公装发展的四大特点,互联网、智能化、安防系统等都将成为公装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必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为此,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做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为此,企业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第二,要有强有的施工队伍。”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云表示。
2016~2020年建筑装饰总产值增速将保持在6.5%左右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市场的持续疲软将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装饰行业也有高速长期步入中速调整期,行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结构性压力。”《蓝皮书》指出。
从历年建筑装饰产值与全国GDP比重上看,该比重基本在5%上下浮动,《蓝皮书》利用GDP在2016~2020年的预测数据和两者比重的这一关系,预测了2016~2020年建筑装饰市场总产值。从增速变动上看,2016~2020年建筑装饰总产值增速均高于GDP增速水平,保持在6.5%左右的水平。
在预测了建筑装饰总产值之后,《蓝皮书》利用动态趋势滚动预测法,对2016~2020年三大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0年,建筑幕墙产值占建筑装饰总产值比重稳步攀升,到2020年达到13.5%,比2015年增加了3.2个百分点;住宅装饰产值占建筑装饰总产值比重将持续下滑,到2020年达44.3%,比2015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公共建筑装饰产值比重在2016年先上升了1.1个百分点,之后逐步下降,到2020年达到42.2%,相当于该细分市场在2015年的产值比重。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东地区装饰装修产值最高,占到全行业的46.7%,中南地区、华北地区分列二、三位,比重分别达23.4%、14.4%,西北地区对建筑装饰的需求量最小,这与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从目前发展形势上看,蓝皮书预计2016~2020年,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装饰装修产值比重会趋于下降,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装饰装修产值比重将稳步上升,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市场规模较小、需求旺盛,装饰装修产值比重将有较大提高。
从地区分布来看,2015年,浙江省的装饰装修产值排在首位,占到全行业的14.3%,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12.7%),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分列三至五位,这五个省市建筑装饰装修产值占到全行业的54.4%,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从近几年市场需求变化及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上看,蓝皮书预计2016~2020年,江苏省装饰装修产值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并于2018年前后超过浙江省;浙江省装饰装修产值比重在2016年将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并于之后几年保持稳定;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装饰装修产值比重将趋于下降,但在2020年之前仍将占据市场三至五位的位置。另外,预计这五个省市装饰装修的总市场占有率也将逐步下降,2016年将达到52%左右,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下降到47%左右。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剖析新常态下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未来生态环境及企业转型的关键命门,同时通过问题导向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现实拓展与战略纵横相接踵、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相比肩的诠释,为广大企业、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全行业动态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