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

2016-10-27董珍珍

戏剧之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黄梅戏虚拟现实戏曲

董珍珍,王 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黄梅戏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

董珍珍,王 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黄梅戏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在数字媒体的新时代,黄梅戏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比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在黄梅戏传播中的特征,分析黄梅戏利用数字媒体传播形式的优势,探讨数字媒体传播在黄梅戏传播中的作用,尝试为黄梅戏传播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黄梅戏;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移动信息

传统文化对增强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互联网通讯技术迅速覆盖全球的今天,越来越多外来文化袭卷我国,迫使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难以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让根植于小农经济体制的传统戏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传统文化具有优秀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黄梅戏作为传统地方戏曲文化,以独特的地域风情风靡一时,并成功跻身于五大戏曲种类之一,甚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影响力。但在数字媒体传播的背景下,黄梅戏的传统传播形式日渐难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其生存状况也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一、黄梅戏传统传播形式回顾

戏曲通过传播让观众感受到其魅力所在。戏曲的传播过程也是戏曲的发展过程,传播形式受到阻碍,戏曲的发展就会驻足不前。黄梅戏发展至今仅有64年的历史。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怀腔、皖戏、徽戏,直到1952年才被正式命名为“黄梅戏”。黄梅戏的传播过程十分艰辛,历史上曾几度因为地域文化和历史等原因遭禁,因此不得不多次更名或者融入其他戏种之中。这一现象导致黄梅戏与其它戏曲相比,具有鲜明的兼容性和开放性。黄梅戏的传播过程也验证了这一点。

黄梅戏主要经历了舞台传播、印刷传播、无线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传播。舞台传播是黄梅戏的主要传播形式。舞台传播由演员和观众两大群体构成,演员通过表演使观众欣赏到曲调优美的黄梅戏,观众再通过喝彩等方式给演员反馈。舞台传播的空间关系符合观众审美的直观性,戏剧舞台的时空是一个浓缩世界的象征,这是演员和观众约定俗成的假定。但在当下的数字媒体环境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数字技术提供的交互性强、视听效果震撼的娱乐服务。若黄梅戏继续以剧场舞台传播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必然会导致青年观众的流失。舞台传播虽然具有其它传播形式无法取代的直观性,但是这种由演员向观众辐射的传播形式是单向的、缺乏互动的。

印刷传播是黄梅戏的另一种传播形式。印刷传播通过书籍报刊对黄梅戏进行传播。由于直观性不强,印刷传播在黄梅戏传播中仅起着辅助作用。但在网络普及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印刷传播获取信息,印刷传播对提高黄梅戏的知名度功不可没。虽然,黄梅戏的书籍报刊为黄梅戏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黄梅戏依靠印刷传播的盛况已衰落,印刷传播正在逐渐被电子媒介取代,黄梅戏想要获得发展,就需要突破传统传播形式的束缚。

无线广播电视传播极大地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力。在现代传播媒介还未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广播和电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播的优点在于便捷性,听众能够随时随地欣赏黄梅戏优美的唱腔和曲调。其缺点在于不能直观欣赏到黄梅戏的舞蹈和表演。电视传播的优点在于没有剧场时空的限制。虽然电视传播可以弥补广播传播的缺点,但是电视传播没有广播传播便捷,同时也不具备现场欣赏黄梅戏的氛围。因此,听众很难沉浸到戏曲所描绘的环境中去。在黄梅戏的传播中,广播传播与电视传播相互结合,相互弥补。在建国后,我国曾推出一系列黄梅戏的电视广播竞技类节目,为黄梅戏选拔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并且迅速的扩大了黄梅戏的知名度。

电影传播无疑是将黄梅戏传播推向高潮的传播形式之一。戏剧电影是我国独特的电影类型。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以戏观影”的欣赏心理和将电影这种艺术理解为戏剧的习惯,使得西方电影入驻中国,与中国戏曲的第一次碰撞便形成了京剧题材的电影《定军山》。自建国以来,我国曾有过不少优秀的黄梅戏题材的优秀电影享誉国内外,例如《天仙配》、《女驸马》等。戏曲电影作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既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时空限制。戏曲电影传播与其他传播形式相比,戏曲电影的传播范围更加广阔。然而,近些年来黄梅戏电影鲜少再有优秀作品问世。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黄梅戏的传播形式

数字媒体是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新兴起来的。数字媒体通过二进制处理文字、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信息,以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数字媒体技术是使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从抽象变得具象,变得可感知,可交互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黄梅戏通过数字媒体来传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数字化处理的信息可以无限复制,便于携带,易于存储。例如,以往一张胶片录制的黄梅戏音频,不仅携带不便,而且播放久了必然会造成一定损坏。但若将其转化成一段数字音频,便可以将其无限复制给更多人去欣赏。经过数字化处理的黄梅戏视频和音频,不但能够促进黄梅戏的传播,而且对于黄梅戏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依据。第二,数字媒体的传播主体和客体没有明显界限,数字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传播主体。在以往,艺术家创作出作品通过特定的平台提供给观众欣赏,观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是被动的状态。但是数字媒体改变了这种被动的局面,通过互联网,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数字媒体环境下,大大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使得黄梅戏爱好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他们的作品。

(一)移动信息传播

移动信息传播,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移动客户端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方式,其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在移动客户端上为用户提供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的信息服务。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与电子阅读器等。本文所指的黄梅戏的移动信息传播途径特指基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由于手机能够快速地对信息进行传达、具备丰富及趣味性的信息表现方式,所以运用手机获取信息在当今得到了广泛普及。黄梅戏通过手机传播最大的优势在于获得年轻群体这一巨大市场。黄梅戏能够与手机媒体结合的原因在于黄梅戏与其他晦涩难懂的戏剧不同,她本就是歌唱劳动人民的民间小曲,语言简洁易懂、节奏轻快明了、内容雅俗共赏,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黄梅戏通过手机传播的途径有如下两点:第一,年轻群体爱好丰富、有趣的信息表现方式,通过手机传播,可提高黄梅戏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譬如,将黄梅戏故事制作成惊险刺激的手机游戏,在娱乐的同时间接地向年轻群体普及黄梅戏的历史、代表人物、与其他戏曲的关系等,并吸引年轻群体对黄梅戏的关注。第二,黄梅戏艺术家及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通过“微”媒介传播,及时发布黄梅戏作品的最新信息,与戏曲爱好者随时随地交流互动。黄梅戏艺术家如果与观众“绝缘”必然会导致观众对黄梅戏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状态。但是,如果艺术家与观众交流密切,观众通过手机“微”媒介了解到黄梅戏作品的幕后花絮、艺术家的表演心得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等,便会使观众对黄梅戏产生更多的话题。由此可见,移动信息传播无疑是扩大黄梅戏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二)虚拟现实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之一,是一种沉浸式的人机交互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环境,再通过人们佩戴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建模设备、三维视觉现实设备、声音设备、交互设备)使人们沉浸于虚拟世界的一种技术。与移动网络传播不同的是虚拟现实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传播。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获得全新的视听综合体验。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广发利用于各类领域中。例如2011年9月1日,江苏省数字地震科普馆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发布了一款模拟地震的数字科普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向人们展示了地震时的环境,向人们传授了如何积极有效的掌握防震知识和地震自救等措施。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被利用于气象科普、军事科普、航空科普等各大科普分支。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被广泛用于科普教育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黄梅戏进行普及,扩大黄梅戏的传播途径是十分可行的。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黄梅戏虚拟现实演播厅便是一个有效的传播方式。首先,制作者通过全息摄影或动作捕捉等方式,拍摄、记录唱戏全过程,或者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构建黄梅戏三维动画。之后,虚拟现实头盔(例如OculusRift)将之前拍摄或制作好的三维视频以及音频通过显示屏向观众呈现出来。最后,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有很强的沉浸感,人们便可足不出户地欣赏到黄梅戏,在家中感受到原本只能在剧院才能感受到的现场感。黄梅戏若通过传统的舞台传播,由于场次和时间的限制,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难以真正静下心来欣赏黄梅戏优美的唱腔。然而,虚拟现实技术可将现实的事物虚拟化,打破原先黄梅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整个舞台浓缩到一个虚拟现实设备中。因此,虚拟现实传播是一种对黄梅戏传播积极有效的传播方式。

三、结论

黄梅戏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极扩大黄梅戏传播对黄梅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快节奏的、趣味性的、交互性的传播方式是今后黄梅戏传播的发展趋势。黄梅戏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通过移动信息传播、虚拟现实传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增添其趣味性,改变以往人们听戏的方式,极大增加了人们观戏的方便性。同时,黄梅戏艺术家应当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通过移动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对外宣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传播与移动信息传播将会成为黄梅戏传播的主流方式,为黄梅戏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1]陈继华,甘琴.大众传媒背景下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11,(04):36-42.

[2]宋瑾.论黄梅戏在新时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戏剧文学,2015(04):102-105.

[3]甘琴.论黄梅戏的广播传播[J].大舞台,2012(02): 12-13.

[4]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黄梅戏通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G2

A

1007-0125(2016)09-0027-02

董珍珍(1991-),女,安徽安庆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生;

王怿(1993-),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生。

猜你喜欢

黄梅戏虚拟现实戏曲
黄梅戏《中国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