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就业观靠谱吗?
2016-10-26谭诗赏
谭诗赏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70万人。
在重庆,这个数字是21.1万人。
作为“民生之本”,就业对于这些初出象牙塔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道机遇和挑战同在、希望和矛盾并存的选择题。
面对茫茫就业市场,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又应该抱有怎样的认识,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解答这个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些就业认知,集合各方观点进行了一场“会诊”。
“独木桥”上风景独好?
——稳定的工作岗位,受人尊敬的职业身份……各种关于公务员的职场“传说”,让这个职业持续成为不少大学生就业的不二选择,专门紧盯“铁饭碗”的“考碗族”随之产生。然而,这座千军万马冲杀争夺的“独木桥”,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
【镜头】
辞官创业有玄机
2014年底,刚过而立之年的湖南省某地公务员刘涛决定:辞官,回乡创业。
消息一出,亲朋震惊。
刘涛曾是“考碗族”的铁杆粉丝。当上公务员后,他工作努力,年仅31岁就当上了副县级领导干部,这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而现在,刘涛这“疯狂”的决定,又让不少人傻了眼。
对此,刘涛却不这么认为。
“我是农民出身,看到当下农村撂荒地日益增加,心有不甘。”刘涛说。
为振兴农业,刘涛决定回乡创业。
“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取决于他努力的方向。”刘涛坦言。
如今,刘涛从无到有,将一片荒地打造成了硕果累累的效益农业园区,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这个过程,刘涛很享受。
【评析】
“许多年轻人过去把当公务员看作是既能发财又很有面子的事情。其实不然。当前,中央打出一系列从严治党‘组合拳,在净化官场风气的同时,也将让青年人对公权力、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更理性的认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任何职业的好与不好,其实核心就在于是否适合你自己,比如能在养家糊口的同时,符合你的某种兴趣,或者能为你提供长期的激情,又或是能帮助你不断拓展个人能力、收入的成长空间……如果你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无论它是不是必须去到‘独木桥对岸,它之于你就是好工作。”
——雅日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钟春晓
【结语】
人力资源市场上有句俗话:找工作就像结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就业,同样应该抱有这样的理性——在满足你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而又能激发你工作热情,同时还能为你提供成长空间的就业机会,也许就是一场美好的邂逅。
“创客”是一块“新大陆”
——安稳、收入、个人成长……这些,都是组成就业需求的基本要件。然而,在“双创”成为热词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追逐创业梦想的热情,同样是就业需求的基本要件。
【镜头】
和总理做了回“生意”
2014年7月3日下午,湖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魏啸宇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语气异常兴奋:“我今天见到总理了,他买了我们的手绘地图和明信片!”
原来,李克强总理到湖南大学参观该校的大学生创业成果展。魏啸宇团队的产品引起总理关注,于是总理“明码实价”购买了其团队的4件创意产品。
能和李克强总理“做生意”,源自魏啸宇对创业的执着坚守。
2011年,魏啸宇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生产手绘地图等创意产品。
2013年,魏啸宇和团队开始尝试运作校园信息化电子屏。
2014年,他们开办了实体文创店,开始接手设计包装项目。
现在,魏啸宇又与他的搭档做起了水果电商品牌“游鲜生”,开始了电商水果创业之路,目前月销售额已达百万元级。
其间,他们经历过挫折,更收获了经验、成熟和喜悦。
“创业是残酷的,要付出超乎你想象的努力,面对超乎你想象的困难。”回忆起最初的那段经历,魏啸宇很老成地说,“以前总想着‘一飞冲天的事情,现在才懂得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潜心做事,勿问前程。”
【评析】
“对于中国年轻人创业而言,当下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在‘双创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各种政策利好正在迅速涌现,整个社会对于创业的观念也正在从‘不保险向‘不拼搏怎么会知道行不行变化。因此,我有两句话想对应届毕业生们讲,第一句是:如果你有创业冲动,请不要压抑,相反,要勇敢去谋划和实践;第二句是:在决定将创业作为就业目标的同时,请务必保持头脑冷静,务必要认清创业的风险,务必要熟悉你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你所掌握的核心竞争力。同学们,听清这两句话后,你们就可以放手去追逐梦想了。”
——高校心理咨询导师尹军
【结语】
比尔·盖茨、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如果他们当时选择的是一条求稳妥、谋安定的就业之路,那么世界互联网产业也许还停滞在20年前的水平。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理性创业、勇于筑梦的创业群体,始终是其国家经济体系内最耀眼的明星,也是其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动力。对我们中国年轻人而言,在“双创”已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创业”早已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相反,它已经成为一个缔造人生传奇的机会。这既是国家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个人实现自我发展的路径之一。当然,在选择创业道路之前,请务必理性认识其潜在风险和挑战。
“另类”就业不另类
——名牌大学生毕业卖猪肉、当城管、当农民、做月嫂……近年来,这些“另类选择”“错位就业”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几乎每次都会引发公众对于教育观、就业观的大讨论。那么,“另类”就业究竟是否真的“另类”?
【镜头】
名校娇子的“不寻常就业路”
陆步轩有一张闪亮的求职“名片”——北京大学毕业生。
从名校毕业,陆步轩本可以谋一份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成为不少人羡慕的精英一族。
却不想,陆步轩没有钻进写字楼当“白领”,而是操刀卖起了猪肉。
有那么一段时间,陆步轩彷佛成为大学生们的“反面教材”——有好文凭不找好工作,傻!
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个人的择业选择,合适就好!至于是卖猪肉还是卖米粉,有那么重要吗?”一位陆步轩的“支持者”说。
2013年,陆步轩和另一位“猪肉才子”陈生一道被请回北大演讲。
【评析】
“十年来,这种辩论的内在观点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以学历论英雄,将学历和岗位挂钩,并将岗位分成了三六九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结语】
在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的当下,应该摒弃“面子就业观”,鼓励人们进行自由的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就业观应趋于多元、理性、务实。什么是“好”工作,应该由自己做主。比如,那些若干年前投入互联网行业的大学生,可能其选择当时同样不被人看好,被视作“另类”,但现在呢?
“小单位”,大空间
——一边是求贤若渴的中小企业,一边是四处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双方本应一拍即合。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中小企业只能摇头叹息,在频频举办的招聘会上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众多就业机会视而不见。
【镜头】
“个子小”,也许意味着“空间大”
2013年春天,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招聘会现场,一块特殊的展牌吸引了众多求职大学生——
“3年前,姜美霞进入我们思凯商务咨询公司;3年中,她踏实肯干,多次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成为最受客户欢迎的咨询顾问;3年后,她成为公司部门主管,团队被称为公司‘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展牌上的主角,正是浙江师大行知学院英语专业2009届毕业生姜美霞。
展牌详细介绍了姜美霞进入思凯商务咨询公司的奋斗经历。
“公司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就是因为有一批像‘姜经理这样有梦想、有激情的人在奋斗。”公司招聘主管说。
“坦率地说,毕业后我的第一愿望并不是进入这样的小企业,而是到公立学校当教师。”姜美霞说。
毕业那年,姜美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招聘会转了一圈,看了很多个招聘展位依然没有发现合适的。
当来到思凯商务咨询公司的招聘展位时,公司招聘主管的一句话让姜美霞动了心:“我们公司虽小,但潜力无限,重要的是我们拿每名员工当家人,父母和学校给你们的关爱,我们也都给。”
3年后,随着自己的努力和公司的发展,她成为某部门主管。“成长的路虽然有点辛苦,但收获很大。”姜美霞认为,在小微企业就业,大学生成长的路看似窄实则宽。“正是因为企业小,个人压力才会大,压力大的另一面就是锻炼大、机会多。”
【评析】
“入职中小企业容易更快发展。由于专业限制不强、锻炼机会多、人才竞争少等因素,在中小企业,年轻人可以实现比大企业更快的发展,为今后向高层次岗位进军甚至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长春东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东
【结语】
在错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毕业生应积极寻找“错位机遇”。首先应该脚踏实地,毕业前多积累实习经验,适应职场,尽早考虑职业规划;其次是放正心态,把毕业后的第一年作为继续学习的两个学期,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还应在“错位”中找机会,二三线城市、中小型企业、跨专业就业都有发展空间。只要俯下身子,在“小单位”照样能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