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成长需求的逻辑分析

2016-10-26张振和

黑龙江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师范类阶段培训

张振和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高职教师成长需求的逻辑分析

张振和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关注教师成长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院校实力和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高职教师成长需求的基础点、关键点和落脚点,解决教师培养中“校方灌输”和“师方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探索高职教师成长的逻辑视角和有效路径。

高职教师;成长需求;逻辑分析

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教师成长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需要适时、有效、系统、科学的模式和策略予以保障,并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更新的状态。

1 高职教师成长需求逻辑分析的基础点

1.1教师成长阶段划分

高职教师的成长大致经历4个阶段,即适应阶段、熟练阶段、滞退或持续发展阶段、专家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教师成长阶段Fig.1 Grow th stage of vocationa l teachers

适应阶段是任教的最初几年,是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磨合期”,面临角色转化问题,承受班级教学、管理压力,需要调整思维、态度和行为,克服对教学实践的不适应,但缺乏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在熟练阶段,专业信念逐步确立,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能妥善处理各种课堂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但是,因熟悉程式化教学工作流程而不愿挑战,缺乏激情。

经过熟练阶段,教师成长逐步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职业理想动摇和成长动机低落的,处于被动无意识、茫然无目的、盲目无规划的状态,成为一大瓶颈,出现停滞不前或倒退状态。而对于“定型”的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师超越各个阶段瓶颈,达到教学之巅——专家或学者教师。功底深厚,方法独到,风格鲜明,专业见解深刻,形成成熟的教学思想或完整的教学流派。

1.2教师成长需求分析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当个人潜能得以发挥,创造力被激发,得到他人的肯定评价,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产生新的成长需要。相反,当成长性需要受到伤害,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2 高职教师成长需求逻辑分析的关键点

2.1分析教师成长的现状

第一,毕业直接任教,因为许多应届毕业生并未直接接受到正规的师范教育,就直接从事了教育工作,以至于绝大多数的应届任教大学生出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缺乏专业实践背景的种种问题,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缺乏经验,无法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引进的应届毕业教师由于数量较大且年龄差距较小,因此,在工作、学习、组建家庭、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局限在了同一时间段内,相互之间产生“竞争性”。第三,以教学工作为主,有的兼任辅导员工作。第四,中级职称比例较高,副高职称比例偏低,作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比例不高。第五,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师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第六,教师在成长中,职业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得到认可,教学能力为第一位,但还要关注专业实践能力。对教学科研能力不认同,但迫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的压力,又渴望参加科研工作;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不够;对职业岗位能力和教育本质规律认识不足;对组织教育教学能力也不够重视。

2.2教师成长的需求

第一,对专业成长内容的认知。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功;系统专业知识的构建;先进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应用;品德的培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教师成长需求。主要包括:提高开发、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具水平;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和帮助;巩固专业知识技能和加强专业继续深造;增加公开课的观摩和交流;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增加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第三,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忙于教学进度,缺少及时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日常工作。第四,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主要包括: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掌握知识和相应的技能;灵活调节教学进程和内容;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制作课件。第五,对现有教研活动评价。主要包括: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是教师所需;任务布置太多;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研讨不深入;理论学习离工作实际太远。第六,最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师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教科研能力。

3 高职教师成长需求逻辑分析的落脚点

3.1调控和优化教师成长环境

第一,为培养优秀教师,师范教育亟须改革。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包括其中的高职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的优秀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毕业生大多数由于工作需要而转入教师职业,非师范类毕业的优秀教师,往往也具备着后期良好发展的基础。而这种情况则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一方面,非师范类毕业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比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要差。另一方面,师范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第二,为培养优秀教师,建立良好成长环境。首先,充足的物资资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也需要日常生活保障。只有充足的物资资源,才能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其次,丰富的信息资源。当前的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一个信息化时代。因此,教师在从事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势必离不开信息资源,教师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筛选,择而用之。再次,比较宽松的教育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既要强调效率,也需要注重管理,而在这种管理上则必须要确保教师能够愉悦的工作。最后,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干扰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影响教师积极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评价机制应该反映教师工作的主要方面,是明晰的、适当的,并且这套机制是在教师参与下制定和建立的。

3.2探索和深化教师成长路径

第一,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创新教师引入机制,引入企业优秀人才,建设一支与实践紧密相联系的“双师”教学团队。

第二,在培训对象上,应按照任职年限分层,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根据任职年限进行分层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对于“入职期”教师要侧重于“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策略类知识技能;而对于任职在10年以上的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则应该侧重于教育理论层面的知识及信息手段的运用技能,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在集中培训内容上,应注重个性化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较多教师认为目前培训“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是教师所需”、“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研讨不深入”及“理论学习离工作实际太远”等意见,应在培训中开发适当项目为载体作为培训的主线,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既获得理论提升,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1]赵志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孙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尤明珍,胡新岗,吉文林,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分析和对策[J].职教论坛,2009,(02):87-88.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ow ing dem and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ZHANG Zhen-he
(Heilongjiang Polytechnic,Harbin 150080,China)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focusing on growth of teacher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enhancing the strength of institutions and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This papermade analysis of the basic point,key point and foothold of growing demand for vocational teachers,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chools'indoctrination and teachers' demand,soas toex plore the logic perspectiveand valid path of thegrowth ofvocational teachers.

Vocational teachers;Growing demand;Logicalanalysis

G715.1

A

1674-8646(2016)18-0106-02

2016-08-02

猜你喜欢

师范类阶段培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