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苯类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的研究

2016-10-26画卫云李思奇初称江楚刘海王煜民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

化工管理 2016年28期
关键词:易燃类物质突发性

画卫云 李思奇 初称江楚 刘海 王煜民(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突发性苯类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的研究

画卫云 李思奇 初称江楚 刘海 王煜民(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近年来,我国苯类污染事故频发,苯类为危险有毒化学品,化学稳定性强不易被降解。苯类突发性污染发生突然,不仅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也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有效快速的控制污染事件的发展,成为降低污染事故危害的关键点,面对污染形式多样的苯类污染事故,结合苯污染事故的特征分析,得到苯类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及回收方法,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苯类污染;污染物性质分析;应急方案

0 引言

苯类物质有剧毒且难降解,苯、甲苯、多氯联苯等物质都有“三致”作用,污染发生后,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化学稳定性极强,在环境中有较长的存留时间,虽然多氯联苯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我国禁用,但目前年产量仍达到上万吨,该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生物体中积累,最终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1988至2014年间,我国突发苯类污染事故达十余起,造成巨大影响。2001年韩国籍化学货轮在长江口水域附近与香港籍散货船剧烈碰撞,造成701吨苯乙烯泄露,浓烈的苯乙烯味弥漫在空气中,离事故现场远达30~50海里,也能感到呼吸困难恶心头疼。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硝基苯泄露,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导致5次爆炸事故,约有80吨硝基苯流入松花江,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1人重伤,松花江水质被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七千万元,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苯类突发环境事故一般难以预测和避免,破坏力大,影响深远。按照影响程度分为四类,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因为流域突发性苯类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源位置的随机性,流域特征和造成污染的事故原因不相同,并且事故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因此,做好苯类事故应急处理是减小破坏的重中之重。在应对污染事故时,就需要针对不同的苯类污染物质以及各种条件进行污染特征分析以选择适宜的应急处理技术,高效有序的控制苯类事故的污染情况。

1 污染流域水量及扩散性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流域规模的划分,对于流量大于等于150m3/s水面宽广的河流,其流速快,扩散程度大,在应急处理时,采取有效回收措施难度颇大,因此应尽快控制泄漏源,应急监视泄漏苯类污染物,准确掌握水质变化动态。

若污染区域的流量在15~150m3/s之间,应立即划定警戒区域,禁止群众靠近和取水,在现场条件允许、回收设备较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将泄漏苯类回收。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点发生苯类泄露,丰水期的污染浓度远小于枯水期,因此在修有水库的流域内,应当加大水电站的放流量,尽快稀释污染物,在短时间内使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标准值以内。

若污染区域的流量小于15m3/s,常用的方法是机械回收法,但在某些环境条件的限制下,对回收工人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也可适当采用人工回收法,目前遥控设备回收法等新型回收法也慢慢被采用。

2 污染物性质及环境条件

2.1密度

苯类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密度小于水的漂浮型污染物,例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及苯乙烯等物质。污染事故发生后,苯类物质漂浮在水面上,应根据水流流速、风场风速实际值,结合泄漏情况对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作正确评估。第一时间切断污染源,制止泄露,用围栏将漂浮在水面上的苯类物质围起来,控制污染物蔓延范围,用船只牵引,使其聚拢,减小污染面积,利于回收处理。消除苯乙烯时,可投放“索克罗”物质,这种吸附能力很强的植物粉剂能使苯乙烯聚成块状,便于收集处理。

对于氯苯和1,2-二氯苯等密度大于水的物质,考虑实施条件和应急处理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该类污染物处理大多依靠水体自身自净的能力。一旦事故发生在自然保护区和地表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域中,应加大水流量稀释污染物浓度,利用公式计算放水量使得水体污染物浓度c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检出标准值。

式中:c——下游河水污染物的浓度;cw,Qw——污染物泄露的浓度及流量;ch,Qh——上游河水污染物的浓度及流量;Q——放水量

对于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苯类晶体物质,如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及多氯联苯,在路面泄露时,保持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避免扬尘,可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2.2挥发性及易燃性

苯、甲苯、苯乙烯和氯苯等都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会较快地挥发到空气中,且蒸气比重大的物质容易滞留,因此必须保持泄露地点通风良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若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至少300m。

按照规定,将闪点在20℃以下称为高度易燃性物质,在20~70℃之间称为中等易燃性物质,在70℃以上称为低易燃性物质。高度易燃性物质应隔离电开关及静电火花、禁止烟头残火,用泡沫和水泥等物质覆盖泄露的苯类物质,降低蒸气危害。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容易着火,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其蒸气滞留不散,应用淋雾状水稀释苯类物质的蒸气。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若混入某些杂物,易产生爆沸,致使引起热溶液飞溅而着火。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应在泄露时做好应急预处理,降低污染造成的损失。

3 污染事故类型

苯类污染事故发生按原因可以分为生产泄露事故、交通运输事故、企业违规排放及自然灾害四类,按照污染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类。

生产泄露事故指在生产工厂或储存车间里发生的泄露,不管是工厂火灾引发爆炸的突发事件,还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是人为蓄意破坏造成的突发事件,都会对附近流域造成重大的环境影响。在较密闭的工厂中,应在第一时间切断泄漏源和火源,隔离疏散相关人员,采用冷却水喷淋法降低蒸气浓度,采用ABC干粉灭火器灭火。发生微孔泄露的管道、容器采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法堵漏。小量泄露采用疏导法转移至其他容器,大量外泄采用沙土水泥筑堤导流入围堤,并用泡沫覆盖。

交通运输事故分为流域或陆地交通事故,对于由运输苯罐车的罐体破损或罐车阀门故障导致苯类物质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阻止其蔓延,也可采取焚烧事故地点的底泥和土壤的方法。对于船舶碰撞船体受损导致苯类泄露,受损不严重时,船舶自航至河口卸货,若随时可能发生船体断裂或沉没,则采取合理完善的就地倒吸法过驳,同时规划好施救程序和撤退路线。

项目未履行环评手续和项目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偷排或直排是屡见不鲜的。通常情况下,企业违规排放对流域水体造成污染的修复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在工厂排污口必须按照收纳水体的功能类别和污染物的分类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加大对违规排放的企业的综合管理和惩罚力度。

由于自然灾害管道破损或管道老化导致苯类泄露,通过地下径流流入流域,由于地下水流动缓慢,不易发现排查和难治理的特点,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污染源,也得十几年能恢复原有水质,因此预防工作更为重要。

[1]杨夏燕.突发性油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4.

[2]侯瑜.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经济社会损失评估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13,4.

[3]姜春明.功能性多孔炭材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J].新型碳材料,2007,12.

[4]曾笑.水上危化品泄漏事故的致因分析及应急处置[J].广州化工,2014,6.

猜你喜欢

易燃类物质突发性
送你一个秋天
易燃液体管道泄漏火灾事故风险防控策略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麻辣火锅底料中常用配料对辣椒素类物质的影响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美国FDA不再允许2种全氟烷基类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纸和纸板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幸福
烟草潜香类物质果糖嗪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