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区域产业转移避免粗放式“西进”

2016-10-26郁红

化工管理 2016年28期
关键词:化学工业精细化工中西部

文/ 郁红

完善区域产业转移避免粗放式“西进”

文/ 郁红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主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目前我国化学工业的区域布局优化正在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即由第二阶段的粗放式“西进”升级为东部和中西部平衡协调发展的新常态,不同区域的化学工业发展模式也需要相应调整。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中以“合理投资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圈”为主题的“市长分会”上,各路专家和企业老总给出了他们对区域布局优化看法和建议。高起点建设,实现绿色化发展、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智能化园区等成为关键。

大规模产业转移正在形成

作为一种以企业为微观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产业转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从总体角度综合平衡各方主体利益而做出的战略性决策。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产业转移效应的认识与评估是产业转移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即将迎来一次大的产业转移。很多行业都要从发达的东部地区走向中西部地区,这是一个大趋势。对于我们石化行业来讲,这同时也是一个趋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发言指出。

根据曾坚的分析,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化大国,很多化工原料产品的产能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是目前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比较多地集中在基础原材料方面的传统产业,从产业布局来看,大多处于沿江、沿海交通发达的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人们对环境、安全要求的进一步增强,这种产品格局和产业布局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的针对石化企业的群体性事件充分证明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调整我国的石化产业格局,正确引导石化企业从环境压力、人力成本很高的东部大城市向资源禀赋优秀、交通环境优越,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内地城市发展,成为国家主管部门、地方省市政府和行业协会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原来在国资委工作,在前几年到新疆出差时,来到了一个县。该县县长带我到他们的经济开发区去参观。当时他跟我讲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一次大的产业转移,即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很多产业都要向中西部转移。他看好机械行业,所以在他的县里办了机械行业技工学校,大力培养相关人才,准备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可谓提前就做了准备。而以前曾不被大家看好的河南省濮阳市,也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决定划出60平方千米的土地,建设一个现代化、高起点的化工园区,目的是打造我国中部地区新的化工基地。濮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受到了中国石化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双方决定把建设濮阳化工基地作为共同的战略目标予以推进。”曾坚谈到。

力求避免新的粗放型“西进”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其实,石化行业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并非始于目前。本世纪以来,中国化学工业的区域布局调整曾以粗放型“西进”为主。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方谈到,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资源瓶颈日益突显,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未开发资源相对丰富。2000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随后陆续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在市场和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资源性化工产业型大规模西移,特别是煤化工产业大规模西进,成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化工行业的主要投资热点。

“但片面发展资源型基础化工的粗放型‘西进’,加剧了当地基础化工产品的产能过剩,并在当地形成了精细化工产业断层。而精细化工产品大量从东部地区运入和基础化工产品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大规模运出,提高了化学工业的整体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更增加了运输的风险。”张方强调。

张方表示,目前的低油价使煤化工等资源性化工产业投资热快速退潮,同时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精细化工的条件已经成熟,化工产业“西进”和“北上”应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升级。

根据张方的分析,一方面,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煤炭资源主要在西部和山西等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石油化工基础较好,中西部煤化工在过去十多年突飞猛进,发展精细化工的原料配套条件大为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近15年的加快发展,下游相关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发展精细化工的市场条件已经具备。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已将精细化工作为“十三五”产业升级的优先方向,辽宁省提出将发展精细化工作为辽宁化学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宁夏提出未来重点发展精细煤化工,新疆提出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总之,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原料条件、市场条件、政策条件均已齐备,未来应加强承接精细化工产业转移,填补精细化工产业断层,促进当地资源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化学工业的产业层次和经济效益。

张方同时强调,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将重点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同时继续领跑精细化工产业。因为我国石油消费的增量主要依靠进口,海运是目前石油进口的主要方式,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均布局在东部沿海港口地区,东部地区应发挥沿海港口和政策扶持等综合优势,利用进口石油和其它原料,加快建设石化产业基地,提高基础化工原料保障能力。而且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基础最为雄厚、高端技术人才最富集的地区,未来仍将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继续引领我国化学工业转型升级。此外,华东华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化学工业更应集中布局,区域内的化学工业产业布局调整主要是精细化工产业向石化产业基地适度集中,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园区发展高起点成为必然

在此次市长分会上有专家谈到,国内石化产业的“西进”,进入化工园区成为必然,因此园区发展的成熟与否就成为能否承接好东部产业转移的关键。

“从国内外石化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统一的规划石化企业进入石化园区发展,既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又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同时有利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我们上海园区、宁波园区、南京化工园区的成功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内地建设和发展新的化工园区时,必须适应石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高起点建设,符合现代化和全新的要求,要建立在上海园区、宁波园区、南京园区的基础之上,甚至要超过这些园区的水平。在新建园区内应大力推进高、精、尖产品和新兴化工材料的生产,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将东部地区落后的产能淘汰掉,以实现石化行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曾坚指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特邀专家、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战略首席顾问杨向宏表示,全世界包括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绿色化工,一个是产业集群化。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绿色化工,这是我们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

绿色化工要求从源头上消除环境的污染。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发展绿色技术,不生成或者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现或接近废物“零排放”。

产业集群化是第二个发展方向。它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产业集群能够成功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产业内的资本某一区域内较快地集中,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合;第二是市场的充分供给;第三是当地政策的鼓励。一个产业要走上成长的阶梯,必须从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入手,以此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节约环境治理成本。

“当然,建设智慧化工产业园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政府要做的事情。十几年来,以化工园区规划建设为核心,加速化工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正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但目前相对而言,国内大部分园区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体现在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要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驻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更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各自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及数据库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这些都影响了园区的发展。对入驻企业就如同对待小孩,不能只生不养。只有把这个小孩抚养成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对社会产生价值才有意义。我们政府对此应该进行有效的推进。”杨向宏强调。

猜你喜欢

化学工业精细化工中西部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泉州永春骏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化学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化学工业出版社铸造专业图书推荐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辽宁省精细化工科技成果转化困境探析与建议
精细化工车间“三字诀” 让精益安全理念落地生根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