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能缓解产能过剩吗
2016-10-26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出口能缓解产能过剩吗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积极扩大出口,鼓励优势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有效化解石化产能过剩的办法之一。 摄影/刘玉福
化解石化产能过剩非一朝一夕之功,促进产品出口需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相助。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祝 昉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
杨向宏 ......................................................................................................................................................................金银岛资讯副总裁及首席分析师
李 彦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在编制的《石化行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从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把对石化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有效化解一批过剩产能作为目标。如何化解石化行业产能过剩之困?业内专家提出,要积极扩大出口,鼓励优势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石化产能过剩的状况如何?哪些石化产品可选择通过出口,扩大外部市场的渠道来消化产能?我国石化企业应怎样加强产品出口竞争力……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邀行业专家进行讨论。
产能过剩不严重
中国石油石化:据您了解,目前我国石化产能过剩的状况如何?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哪些产品?
祝昉:首先,目前从炼油到下游较为众多的石化产品确实出现了产能过剩情况。这是因为国内对石化产品仍有旺盛需求,如与合成树脂有关的塑料制品、玩具等;与合成纤维相关的纺织、化纤产品;与合成橡胶相关的轮胎、橡胶管带制品,下游消费群体仍然很庞大。其次,通过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牌号和品种加以细分,会发现并非所有牌号产品都过剩。从2015年1月-12月全国石油化工主要产品表观消费量测算表来看,有些石化产品仍是以进口为主,按8位税则代码统计,原油居进口金额首位,第二位是PX(对二甲苯)。从三大合成材料看,合成树脂进口量3187.2万吨,进口依存度25.9%;合成橡胶进口量204.5万吨,进口依存度26.4%;合成纤维单体进口量1017万吨,进口依存度29.6%。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70%左右的进口化工产品是一些专用牌号的非通用料。
石化产能呈现过剩的产品基本为大宗同质化和大牌号产品,如拉丝级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通用料和PVC(聚氯乙烯)。
李彦:目前我国石化行业约有60%~70%的领域存在产能过剩,过剩程度30%~50%不等。结构性过剩特征明显,比如国内聚乙烯(PE)通用料过剩,而部分PE专用料国内稀缺、仍需进口。 其中,炼油和电石两个行业过剩明显。单产品则主要是PVC树脂和甲醇过剩较为明显。
中国石油石化:如何看待我国石化产品通过出口国际市场来化解产能过剩?
杨向宏: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对石化产品原料的管控造成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高居世界前列。例如,石化产品主要原料石脑油的国际市场价格330美元/吨,而我国生产的售价约3300人民币/吨,造成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下游产品价格高,国外不愿购买,即产品出不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确有一些靠出口缓解产能过剩的石化产品,如有的轮胎由于原料天然橡胶进口免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如果原材料在国内采购,产品就基本丧失了出口竞争力。
祝昉:目前我国通用大宗石化产品过剩,而专业化和差异化产品供给不足,反映了石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基于这个判断,石化产品出口是平衡国内生产的一个重要出路。当然,出口的高端品不多,出口量不大,而且主要偏大宗通用料。因此,石化产品出口的意义在于达到一种平衡,否则产业链将难以贯通下去。目前看来,消化产能过剩仍然在路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当前石化产业面临成本压力和需求不振,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截至今年2月已经连续48个月下跌。在这种情况下,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出口量有待提升
中国石油石化: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报告显示,去年氯碱、化肥、轮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行业出现过剩。您认为,哪些石化产品可选择通过出口扩大外部市场的渠道来消化产能?为什么?
李彦:目前以出口为主的石化产品偏少,显著过剩的一些产品出口量很低,无法对化解过剩产能形成有力支撑。具体来说,氯碱行业:电石属高耗能产品,80%消费在PVC生产领域,国外无相关下游需求;PVC树脂80%为电石法,产品质量难以与国际乙烯悬浮法相比,同时产能基数过于庞大,还面临出口国关税政策影响,其中印度对我国产品征收40%以上的反倾销税。橡胶行业:轮胎方面,之前半钢胎约有70%出口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质量尚可、性价比高。但欧美近年来对中国轮胎实行“双反”,我国半钢胎和全钢胎产品在高关税之下的出口之路愈发艰难;我国天然橡胶国内产量不足,出口可能性不大;合成橡胶的多数品种则达不到欧美出口标准。基础化工及原料:PX国内资源紧缺,现阶段仍需进口;PTA亦然,是中国需求量最大的产品;由于国外甲醇价格基本全部低于国内,造成我国甲醇出口无优势可言,出口量寥寥无几。
化肥行业选择出口缓解过剩是合适的,原因在于国内尿素、磷肥和硫酸铵等由于产能大价格低,具有较大出口优势。不过,我国化肥产品出口效益不佳,一般以低价出口,甚至用化肥换原料。
中国石油石化:未来石化产品出口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国际石化产品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杨向宏:未来的趋势是围绕石化原料和资源形成几个中心:一是以沙特和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地区。依托原料价格优势,中东正大量新建一批石化企业,近年将会陆续投产,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石化产业的洗牌。二是美国和北美地区。页岩气价格优势将助推美国化工制造业进入爆炸性投资阶段。三是未来石化产业制造中心将从中国转移到中东、美国以及北美。这是因为我国石化原料价格较高,而在国际原油价格走低后煤炭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
产品质量为王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石化产品主要出口哪些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竞争力如何?
祝昉:我国石化产品目前主要销往东南亚。如果我们提供的一直是大宗同质化为主的产品,最终将无法与国外竞争。因为我国石化产品制造成本不敌中东,质量不如以品质上乘的专用料取胜的日本。目前,“中国制造”的石化产品多数仍是以量取胜、以低价占领市场的。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有的生产企业一味靠降低产品成本来增加出口竞争力,不仅造成盲目竞争,而且一部分仿制品、拷贝品成为质量伪劣的代名词。我国石化产品应该从这种刺激中找到产品竞争力的差距。
石化产品出口要清楚终端市场并根据终端消费者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甚至定制化产品。这是石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石化企业应怎样加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祝昉:首先,要打造质量过硬的品牌和产品。例如,市场上把氮磷钾含量不达标的化肥称为“假化肥”。虽然含量低一个百分点就能节约不少成本,但如此一来质量就没有保障。PVC也是如此。以前做塑钢门窗的热门保温隔热材料PVC现在被断桥铝取代,原因在于准入门槛低,许多生产企业在PVC中掺入高比率石灰粉,尽可能降低成本,导致抗老化性能差,强度和密封性不过关。其次,企业要关心目标市场和终端消费者,除国内销售之外,还要考虑国外的拓展市场。产品不是卖给经销商就可以了,而要知道产品卖给了什么样的用户,做什么用途;如果企业生产不同种类的化肥能和使用者当地的土壤合适配比,而且无公害,那么产品虽然价格高,但利润很可观。最后,要实行差异化发展。国内最大的两个PVC企业—新疆天业和新疆中泰就选择了不同的路。中泰从出口角度考虑,重点生产PVC五型为主的下游产品;而天业依傍广袤的戈壁滩发展农业,生产给排水管和蔬菜大棚塑料薄膜,做好农业配套产品。
石化产品出口要清楚终端市场并根据终端消费者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甚至定制化产品。这是石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杨向宏:第一,我国石化产品要发展、创新并寻求转型,特别是发展一些专用、尖端、特种化学品。第二,我国石化产业需要提高贸易能力,加强对用户和产品价格市场信息的了解。目前,我国缺少韩国和日本那样负责化工产品全球销售的大型综合商社,如日本的伊藤忠、丸红、住友、三井等,以及韩国的LG和三星等。第三,现在的潮流是石化企业到国外办厂,产品直接出口;或者收购国外企业,如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避免从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高成本和高税费,二是能够获取国外石化企业的新技术。从商业角度看,这是石化企业的一种全球性平衡策略。
李彦:以化肥为例,目前国内仍处于去产能阶段。所以,短期内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首先是压低价格。其次是靠进出口关税政策便利,降低化肥成本。长期来看,比较好的方法是海外投资买资源或者建厂,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因为目前我们虽然拥有一些品牌化肥,但总体实力还需加强。
●我国石化企业要想加强出口竞争力就要打造质量过硬的品牌和产品。 摄影/刘玉福
期待政策支持
中国石油石化:国家对石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何?石化产品出口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
祝昉:国家对石化产品出口给予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退税率最高的是纺织产品,达15%。但如果中国的石化产品出口能够与国际看齐,像韩、日、欧一些国家免税出口,对中国企业来说竞争将更加平等。在我看来,当务之急不是要求更多政策来促进产品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政策需要有延续性,把相互矛盾和不合逻辑的地方加以协调;二是政府应该管市场秩序和遵守规则,不能让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如排放等。
杨向宏:目前国家政策是不鼓励建立太多化工厂,除非技术先进。据统计,当前超过70%的石化产品技术面临更新换代,石化行业70%以上属落后产能。因此,未来政策支持的方向,首先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否则难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取消垄断,如对石脑油的进口。我国目前石脑油每年缺口约1000万吨,占需求量的1/2,而国家政策规定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四个企业有进口权。
李彦:促进石化产品出口,国家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帮助石化产品出口减负;贸易企业加速通关,降低物流成本;出口退税提速,手段更加便利化,有利于石化产品国际贸易资金周转,加速资金到账。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石化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怎样解决?
李彦:主要问题有三方面。首先,国内技术工艺落后,而国外工艺先进,单耗低。其次,国内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过于依赖价格战。最后,部分产品面临出口国关税壁垒。如何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靠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国家政策导向去产能、去库存,以及与欧美国家进行关税谈判等等。
祝昉:我国石化产业从短缺发展到过剩,如今处在主要经济增长支柱发生变化的大趋势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企业要瞄准未来国家的新兴产业做出相应调整,重新定位。加强差异化专用材料的研发,如两大石油公司可往这方面发展。此外,还要看到现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也出现过剩,所以,大家不能一窝蜂去“山寨”,要有创新。只有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甚至领先别人一步,才能活得比别人更好。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