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一馆 用建筑抒写的电影情怀

2016-10-26张永朋

科学之友 2016年13期
关键词:徽派侍卫祠堂

文|张永朋

古村一馆 用建筑抒写的电影情怀

文|张永朋

在电影界,有那么一个老爷子,他当制片人拍了20多年的电影,拍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大片儿。他却又是建筑狂热者,造了十几年的房子,也帮无数人设计过,几乎没有一个不满意的作品。而如今,这个老爷子竟然将他对电影与建筑的狂热合二为一,跑去了古徽州,建起了一座偌大的“电影主题收藏馆”。

行走江湖的电影界“老炮儿”对废墟“一见钟情”

几度摧残的门牌外观

说起张艺谋的电影,你一定不陌生,像《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每一部都火遍大江南北。而在这些电影的背后,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制片人——张震燕。老爷子和张艺谋合作搭档了20多年,可谓是张导背后的第一把手。某次在古徽州拍摄期间,老爷子在村里晃荡,偶遇了一片废墟,顿时便“一见钟情”。

这片废墟位于黄山黟县屏山村,在黟县县城东北约4千米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锤打声,蓄水石磅白花飞溅;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构成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风韵。清朝诗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时写下诗句:“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这里原是一处年久失修的祠堂,据说是雍正年间,御前侍卫舒琏因救驾有功被御赐,但年已久远,许多部位已严重损毁,仅一爿门脸孤存于世。但老爷子却偏要将其收下,于是,就此与“御前侍卫”真正结缘。

细工慢琢、心照不宣老祠堂的爆改之路

御前侍卫门楼

江南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设计+改造”通常花个大半年就能完工开业,但“御前侍卫”却从2013年开始重修改造,到2016年初才正式营业,近3年的细工慢琢,才让这片废墟重焕光彩。正如老爷子张震燕自己所说:“我得让这里的所有房子,至少屹立二三百年不走样、不荒败,我不能被身后一二百年的人站在这块地界上戳我的后脊梁。”

老爷子亲自操刀当总设计师,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考究,而施工团队更是自1988年《菊豆》就跟着老爷子,默契到只需他说一种意境或一部电影名称,底下人便能立刻明白。就是这样的合作,让这个改造过程变得轻松容易很多,但也并不是完全畅通无阻,比如说原材料这方面就让老爷子挠破了头。因为这祠堂年代实在太久远,其他民居的材料与门头也无法吻合,想维持徽州老建筑的原本风貌,可是个不小的难题。巧的是那个时候恰逢隔壁蓬下村祠堂倒下,顺势便购得老材料。更巧的是,无论纹路、云图,还是尺度和高度,都跟“御前侍卫”丝毫不差。

乡村里的“布达佩斯”它本就配得上徽派民居

修复后的“御前侍卫”

改造后的“御前侍卫”,既保留了徽州建筑的原有结构,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整座老房子焕然一新,成为了乡村的“布达佩斯”。从外面看,酒店与其他徽州民居融为一体,所以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在外面写生。牌坊上“御前侍卫”几个字苍劲有力,充满气势,推门而进,里面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迎面而来的是老祠堂建筑结构的咖啡厅和酒吧区,布局也颇有意思:濒临倒塌的徽州老祠堂经修复之后伫立在整个区域的正中间,与两侧的西式酒水区形成强烈对比。咖啡馆与酒吧使用的设备和原材料均为国外进口,是整个黟县乃至黄山最具规模的咖啡馆。再往前走是一道大铁门,同样保留了徽派天井等老建筑特色,但却多了一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装饰和西式风格,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收藏品也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来自电影人的情怀。

如果说第一进的空间还在你的意料之中,那么推开这一道铁艺大门,你会瞬间忘记身后的世界,时空瞬间穿越到民国,一个中国艺术的摩登时代,结合了西方新艺术运动和当代美国文化的元素,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完全“错置”的画面。曾做过舞台美术的张震燕用一种对情景营造的惊人掌控力让人有了一种超现实般的体验。

第二进作为休闲空间,兼具各种功能,有配有壁炉的会客区、餐厅、开放式的厨房可供客人自制美食。各个空间紧密相连,在屏风和帘子的相隔下保持相互间的独立和私密性。

于馆中窥见电影情节每件藏品都有不重样的故事

在公共区域转个两圈,你就会发现这里宛如一个偌大的电影收藏馆。这里的每一个物品摆件都是老爷子自己的收藏,很多都是从不同国家淘来的宝贝,而这些老物件也将“御前侍卫”营造成了一个摩登浮夸的十里洋场,让人仿佛穿行在电影情节当中。

上海老洋房淘来的几百架各式各样的壁炉

拍《英雄》时从罗布泊捡回来一对大羊角

李连杰拍戏时用的道具剑,上面还有他的名字

餐桌上的印花餐垫,还送过好几套给范冰冰

法国淘来的沙发,土耳其的紫铜调酒器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玻璃器皿、吊灯、壁灯……

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电影放映机和黑胶唱片机

……

这里的每一样藏品,张震燕都能讲出一段故事来,他拍电影的趣事、他在那个国家的经历、他与某个明星因这藏品结的缘,等等。不如就腾出一个午后,听老爷子娓娓道来。

穿过公共区域之后便是酒店的客房区域,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样一个老宅内居然出现了一个电梯,通过电梯可抵达2楼与3楼的客房。在大厅左右侧各有一专属楼梯可通向2楼的主卧客房。客房部分,整体结构以钢筋水泥筑成,同时又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天井元素在2楼和3楼形成观景回廊和内庭花园,内部形式同样以民国元素为基调,结合Art Deco风格,形成了更加多元的格调。

电影主题陈设

不含糊、不凑合电影人的走心之笔

“御前侍卫”的公共区域打造到了极致,也满足了张震燕老爷子作为电影人的情怀,但客房区域也丝毫不含糊,并没有让“电影因素”喧宾夺主。为数不多的7间客房,经过老爷子亲力亲为细细雕琢而成,虽然空间相对来说并不大,每一个细节却都把握到了精髓。比如说床褥、枕头,一定要挑选最好的;比如说摇椅、灯饰,都力求与酒店风格统一;比如说卫浴里小到连镜子和镜前灯都要用复古款式。反正在这里,绝对不会有让你失望的入住体验。

大门之外,徽州的古村落平静而庄严,历史沉淀出墙面灰白斑驳的印记,如果把它比作默片场景,那么走入这扇门就像是从无声电影的场景走入到了有声电影时代,一瞬间,你的视觉、听觉、嗅觉甚至触觉都开始感受到来自这个空间的魔力。各种元素在这里发酵,呈现给你的是一个多维且饱满的感官享受。

想热闹,可在人员集聚的咖啡馆坐坐;想清净,可在三楼露台遍览屏山全景;想私语,可在休闲室就着壁炉的篝火谈天说地,总之,这里会给人一种忘记回家的感觉。

罗布泊的大羊角

徽州黟县的诗意之境怎能被黄山抢了风头

老物件

||屏山村:山为屏,水绕房

屏山村

水似乎是徽派建筑的灵魂,有了水,这个村子就活了。逆水进村,在屏山走上一圈,村里不少老房子,在水的映衬下更显灵动。村外大片田野,在村外如同屏障的群山映衬下更显田园的安静祥和。清晨,这个村落与远山都披上了一层金光,伴随着远处隐隐的鸡鸣,屏山村又增添了一分温馨。

||塔川:真正的桃源人家

塔川

说起塔川,一般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秋天时的色彩撩动,尤其是当夕阳的余晖泼洒到村子里时,看着泛红的枝头映衬着层叠错落的徽派建筑,总能归入一生必看的百大景致之一。但其实塔川的夏季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木坑竹海,这里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民居掩映在竹林之间,确不愧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南屏古镇:迷失在徽商的七十二巷

木坑竹海

总觉得“南屏”二字颇有诗意,但被时光染上斑驳的幽深街巷、祠堂群、古民居,却悄无声息地述说着一段徽商往事。如果你是一个电影迷,一定可以邂逅这似曾相识的画面,序秩堂是张艺谋拍《菊豆》的地方,叶氏支祠是李安拍《卧虎藏龙》的地方。南屏并不大,但却是要漫不经心来逛的,你稍有目的,纵横交错的七十二巷立马就让你转晕了头。

||碧山书局:在老宅里读一本书

古徽州人重读书明理,几乎每座村子都有那么几间依山傍水的书院。黟县碧山村藏匿在祠堂里的碧山书局便有“中国最美书店”的美誉。迈入祠堂便是敞亮的天井,长条石凳上装点着几株花草,这里的书籍以安徽建筑、历史文化和乡村建设为主。逢上晴朗的天气,从二楼的窗子望出,远处黄山的余脉尽收眼底,捧一本书,沏一壶黄山毛尖,静静享受这一刻的宁静时光,好不惬意。

猜你喜欢

徽派侍卫祠堂
皇帝传送的纸条
梁家祠堂史话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航母的“带刀侍卫”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人不努力,皇帝也帮不上
皇帝也帮不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