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2016-10-25刁佳慧
刁佳慧
:储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在缅怀陶先生的同时,回顾学习他伟大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意义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闻名世界,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您可否谈一谈,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陶先生的宗旨是想培养什么样的人呢?
储朝晖:从陶行知整个思想体系来看,其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常能”。所谓“常能”,就是作为现代社会里的一般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品质和技能。这种“常能”与时下热烈讨论的“核心素养”有些相似又很不同,两者都在强调人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但显然“常能”这个概念更实在、更科学、操作性更强,比如阅读、计算、开车等。我们仔细来看“核心素养”,从字面上看它的涵义似乎更强调的是“核心”。那么,“核心”到底是相对于谁的核心呢?比如很多人的理解都是相对于国家的核心,但是如果国家不一样,那么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素养吗?这样就会有些困惑。相对来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里,培养人的“常能”还是更现实的。因为这些东西本身不是什么“核心”,而就是人格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真正的核心是跟他自己个性相关的,这是当下我们需要澄清的。
所谓“生活教育”,其关键就是培养“生活力”。正如我之前在《多维视野中的生活教育》一书中所说,“生活力”就是“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五种目标的凝聚。我们现在培养学生更多是在给予他们知识,很少提供劳动身手,更别提改造社会了。很多人理解“生活教育”这个概念,是培养一个有生活力的人,去创造理想的社会——简单来说这确实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整个体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陶行知的这个思想体系下,一个人的品德不是抽象的,它是通过人所做的事体现的,而不是他嘴上说多少就能代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去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时,不应是听他说了多少漂亮的话,而应是看他具体做了多少事、怎么去做事,比如能不能承担责任、承担风险、改造社会等。如果他没有这种精神、胆识和能力,那么就算他平时行为举止表现得好,他的品德也不算是很好的。现实中往往很多人都说的多、说得漂亮,实际上却没做什么事,甚至做坏事。只有理解了陶行知的内在精神,再去认识品德、评价品德好坏,才是陶行知倡导的知行合一。陶行知原话讲,“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后面还说真正的生活教育是“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他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内在的、天生的,不是后天去培养的。因此,把孩子的自觉性启发出来,他们自然会有创造力。这是当下研究中很少提到的一个角度。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我们都意识到现在教育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生活,根据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具体可以怎样解决呢?
储朝晖:脱离生活的问题还是通过回归生活来解决。陶行知讲,生活就是个体自己确立、自己找到自己真实的状态。而教育的前提就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天性、志向,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他进行教育,使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的教育、学习都应该围绕这个人生目标来进行,就会有他自己的而不是简单跟别人一样的一套学习方案,从而过上他自己真实的生活。陶行知讲“教学做合一”的宗旨就是先确定“做”,即确定生活的本体是什么再去确立教育。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可能整体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用统一的教学方案、统一的考试方案和统一的评价规则,最后导致了很多问题。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说,关键还是要恢复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上次我到北京小学,他们校长介绍说,现在他们天宁寺分校招收的主要是打工子弟,而本校招收的一直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两者对比就很明显地发现,本校的学生大多都有“富贵病”;天宁寺分校的学生因为父母都忙于生计没什么时间管他们,他们就自己到处跑,生活能力反而比本校的孩子强得多。我认为,现在孩子的主要问题还是独立生活太少。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让孩子外出游学增多一些生活体验,这是可以的。但其实,恰恰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让孩子过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非常重要。现在社会整体的状况是,父母给孩子的约束太多。这就造成很多问题,一个是疏忽了他的行为,一个是疏忽了他的思想,还造成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摩擦、矛盾,孩子很多能力无法成长发展起来。父母对孩子可以产生两种伤害,一种是完全忽视,“我什么都不管”;另一种是完全控制,“什么都要听我的”。要解决问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独立活动的时间、空间、机会,更多的让他自己去体验。正如陶行知“六大解放”所说,要“解放时间、空间、双手、头脑、眼睛和嘴”。要让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实践,自然会学到更多。这才真正是陶先生所讲的“做中学”。
:学生缺少自由空间和实践经验确实是当前教育的一大突出问题。随着时代节奏的变化,我国教育凸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结合陶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启示,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储朝晖:创新源于对生活的认知。陶行知曾经引用了墨家的学说——“亲知、闻知、说知”:“亲知”就是自己体验的直接获得的知识;“闻知”是间接的知识,是从别人已有的知识那里学到的;“说知”则是一种思辨的知识、假定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认知的首要前提“亲知”是不能少的,后来的知识体系再怎么丰富、庞大都离不开“亲知”。我们现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不重视“亲知”,认为孩子到学校里学就行了,这样孩子对社会的体验是缺少的,尤其现在网络普及后情况更糟。我常常跟我的孩子说,现实当中的东西远远比想象更丰富。可能很多人反对这个观点,认为想象肯定比现实丰富。的确,想象如果不受框架影响,它肯定是会更奇特。但是,深入到现实中就会发现,很多现实中的东西你根本想不到,现实生活才是创新的源动力。以前有个数学家花了很多功夫也算不出某个模型要怎么堆,却看到卖水果的小贩一下子就堆出来了。于是他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小贩说,他就是根据他的经验觉得这种方式堆出来的水果最多。所以说,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很难生成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