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家长
2016-10-25朱益明
朱益明
据了解,近期题为“家长和老师的较量被指已成常态:明争与暗斗”的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些案例指出:目前,家长与教师之间保持着一种虚假的“繁荣”,“表面支持,暗地吐槽”;教师对于家长“敬而远之”“如履薄冰”。文章呼吁,家长和教师要走上合作之路。
必须承认,这一报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状态。如今的学生家长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教育有着自身的理解和看法。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必须正视这种关系状态,必须反思如何与家长建立一种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关系。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家长观。
第一,教师需要重新建构教育中的家长角色。在实践中必须能够区分出家长需要为教育做什么和家长又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目前家长与教师“明争与暗斗”,显然是教师与家长对各自责任的认识差异造成的。其主要方面还是在于,教师没有处理好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责任定位,往往习惯于“分配”一些本质上并不属于家长职责的工作或者事务给家长。最常见的就是,要求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全方位的辅导甚至共同完成。其实,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长需要发挥指导与引导孩子的作用,但无论怎样,家长都不是教师的“配合者”或者“附庸”。
第二,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追求合作的事业。家长及其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当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时,学生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保持与家长的平等地位和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务必改变以往简单甚至粗暴的“指挥”方式;教师必须以商讨、合作的方式寻求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和支持。家长会不能出现教师向家长“告发”学生或者教师“训斥”家长的场景。平等与合作,理应成为教师和家长关系的基础与前提。
第三,教师需要发挥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角色。
新一代家长对孩子发展及其教育有自身的认识和看法,不再像以往的家长那样一味地听从学校的安排与要求。但同时,他们的认识和观点,并不一定具有科学的依据或者合理性。在实践中,教师要以专业的视角看待家长的言行,需要更好地倾听家长的声音,注重与家长开展及时的沟通与对话,要把专业的教育理论与知识传递分享给每个家长。引导和促进家长的成长、成熟,也是现代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
责任编辑/邱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