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重臣裴炎之死

2016-10-25安子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李贤武则天皇帝

安子

裴炎是从唐朝初期就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著名大臣,而且他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屡屡担任要职,从濮州司仓参军一直做到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可以说,如果不出大的变故,他会一直升迁下去,直到终老。不过,人生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唐高宗李治在当了11年皇帝之后,身体越来越差,相继得了风眩病、疟疾等病症,只好将大部分政务交与皇后武则天处理。武则天精力充沛,而且逐渐开始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经过垂帘听政,与李治并称“二圣”,并随同李治前往泰山封禅,首开皇后参与封禅大典的先例,那时的武则天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唐王朝的核心人物和政治领袖。李治病逝时,武则天轻而易举地就接管了政权,距离帝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事实上,尽管预先做了那么多准备,武则天要当皇帝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很简单,皇帝驾崩后理应由太子继位。

武则天共有四个儿子:第一个是李弘,很多人认为他是被武则天毒死的,但事实上一来没有证据,二来李弘的身体确实很差,在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一年就得了一场大病,以至于御医们都毫无办法。李弘监国时也因为体弱多病,时常让戴至德等人为其处理政务。所以,他应该是病死的。第二个是太子李贤。据说,李贤跟武则天的感情并不好,母子之间猜忌很重,李贤一直怀疑自己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自己的姨妈韩国夫人的儿子。李弘死后,朝臣们转而拥戴李贤,李贤似乎也不负众望,一时间名声大振,十分被看好。

不过,已经独揽大权那么多年的武则天很不喜欢有人来抢风头,这时正好发生了明崇俨被杀一案。明崇俨是个喜欢装神弄鬼的家伙,后来神秘地被人谋杀,通过审讯李贤的同性恋对象赵道生,他招供说明崇俨是李贤买通盗贼所杀。接着,在李贤的住处搜出了数百件兵卒甲服,因此李贤被指为谋反,后被流放巴州。整个案件扑朔迷离,或许是武则天一手制造了这一冤案,又可能是她利用了这一案件,但无论怎样,她达到了目的。

这时,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被立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唐中宗。和他的两个哥哥比起来,李显简直就不像是武则天的儿子,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的窝囊和没主见。唐高宗李治临终时,曾下诏令裴炎辅佐太子李显,对于先帝的遗诏,裴炎自然是完全照办,但他没料到,李显根本就是个扶不上道的家伙。李显继位后,任命裴炎为中书令,居宰相之首。对于裴炎的进谏,李显完全不当回事,上台没两天,就马不停蹄地拍老婆的马屁,准备让老丈人韦玄贞当侍中,还为乳母的儿子封了个五品官。

这个决定非同小可。要知道,唐中宗时的侍中事实上相当于宰相一职,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大的影响。李显未经仔细考量,仅仅只为了讨老婆欢心,就将如此重要的职位给了老丈人,裴炎自然强烈反对。

可是,李显却说:“国家是朕的,朕就是把天下都让给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更何况只是让他当个侍中?”

很显然,如此不负责任、拿天下当儿戏的回答是无法令裴炎满意的,别说是太后武则天,就是其他朝臣也不能接受。裴炎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将此事报给武则天。很快,他们就做出了废掉李显的决定。

中书侍郎刘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人带着武则天的诏令来到宫中,向李显宣布了这个决定。李显惊呆了,僵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众人见了,只得一边一个人将其架下来。片刻后,李显突然回过神来,不服气地大声叫道:“我有何罪?”武则天神情凝重地说:“若不是有人拦着,恐怕你已经将天下送给韦玄贞了,还敢说无罪?”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朝中大臣随即拥立22岁的豫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

李旦是个聪明人,他眼看三个哥哥都从太子甚至皇帝的位置上跌下来,索性对母后武则天说:“我年轻不懂事,又无德无才,不堪执掌国政。”后来,他干脆连朝都不上,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武则天处理。

武则天垂帘听政后,又于当年将李旦降为皇嗣,自己亲自临朝。尽管两年后,武则天提出还政于李旦,可李旦只是不停地磕头,死也不肯答应。事情既然到了这个份儿上,武则天取代李家的人当皇帝已是迟早的事。但对于裴炎来说,这个江山必须是李家的人来坐,不管他是有本事,还是无能之辈,这才算正统、没有违反礼制,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提醒武则天。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7个多月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宣布要推翻武则天的“伪政权”。徐敬业是徐世 (李 )的孙子,徐世 曾被唐太宗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 。所以徐敬业当时还叫李敬业,不过,既然他公然对抗武则天,自然就改回了原来的姓。徐敬业还请骆宾王专门起草了一份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对其进行口诛笔伐。

武则天得知徐敬业谋反,便与裴炎商量如何平定叛乱。裴炎不慌不忙地说:“陛下已经长大成人,到了亲政的时候,但他始终没有临朝的机会,这才给了叛匪以口实。如果太后还政于陛下,臣以为,叛军自然不讨自平。”其实,裴炎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徐敬业并没有反唐,他打的旗号是“匡复唐室”,如果皇帝回到朝廷,徐敬业岂有不偃旗息鼓、俯首称臣之理?但武则天并不傻,她暗自冷笑道:“不讨自平?天下哪有不讨自平的反贼!就算出动大军征讨还不一定平呢!更何况,就算我把政权还给皇帝,徐敬业也会借口‘还政是假,继续作乱。你裴炎身为宰相,头脑之清醒、政治经验之丰富难道看不出这些道理吗?看来,所谓不讨自平是假,要我下台才是真的。”

于是,武则天当即以谋反罪将裴炎关进大狱,然后紧急调动30万大军应战。而徐敬业的10万叛军本来就是几个文人一时冲动纠集起来的,又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因此在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只闹腾了四五十天便烟消云散、一败涂地,徐敬业则在逃往高丽的途中被部下杀死。

在这期间,朝臣们纷纷上书为裴炎求情,大家都不相信裴炎会谋反,因为谁都知道裴炎既是忠臣又是清官。裴炎被捕后照例抄家,众人发现堂堂相府居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武则天对此置之不理,毫不犹豫地将裴炎送上了断头台。

既然裴炎是以谋反罪被杀的,那他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呢?

据说,裴炎曾与叛乱分子骆宾王私下接触,并与徐敬业有书信来往。骆宾王为了策反裴炎,曾编造民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绯衣”即裴,“一片火,两片火”即炎,“小儿”即子隆——裴炎的字,“当殿坐”自然就是当皇帝了。而裴炎给徐敬业的回信只有“青鹅”两个字,结果被武则天猜出谜底,是“十二月(青),我自与(鹅)”,也就是说,裴炎将于十二月在朝廷发动政变,与扬州之变里应外合。所以,裴炎的谋反铁证如山,不容狡辩。不过,裴炎与徐敬业并不是一路人,徐敬业的目的是推翻武氏,自己称王;裴炎的目的是逼退太后,还政于唐睿宗李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裴炎曾经打算和程务挺一起,对武则天进行兵谏。他们计划趁武则天游龙门时,以兵执之,逼她交出政权,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一直在下大雨,导致这个计划无法实施。因此,当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时,裴炎觉得机会来了,趁机威胁武则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扬州叛乱的一个重要人物——薛仲璋是裴炎的亲外甥。当初,就是此人将徐敬业迎进扬州城,徐敬业才得以发动扬州叛乱。

所以,有了以上三个原因,裴炎很可能有谋反之心。但是,仍有很多人觉得裴炎死得有些冤枉,其实对于这一点,武则天想得非常明白。如果她不当皇帝,还政于唐睿宗,裴炎必定不反;如果她公然称帝,那么裴炎必反无疑。裴炎是个忠臣,但他忠于的是李唐王朝,而非武周王朝,既然武则天打算改朝换代,那么裴炎这样的唐忠臣不是她需要的,所以非杀不可。

裴炎的死是个悲剧,对裴炎如是,对武则天也如是,他们都没有错,却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裴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张被杀的,他认为:皇帝只能由男人来当,而且只能由李家的子孙来当,自己维护的是正义和正道。从传统的封建礼法来看,裴炎有这种想法非常正常,所以他没错。而武则天认为:强者为王,能者居上。皇帝应该由有能力的人来当,不管这个人是男是女,姓李还是姓武。这是她维护的正义和正道,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没错。但是,他们二人的正义和正道发生了冲突,最后,裴炎丢了性命,武则天则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臣。

猜你喜欢

李贤武则天皇帝
MYTH AND MECHAS
皇帝需要帮忙吗
武则天的遗嘱
皇帝怎么吃
巧遇双胞胎弟弟,一模一样其实暗藏玄机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healthy and unhealthy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