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个税,“高收入者”含中产阶层吗(社评)
2016-10-25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健全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收体系,逐步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
这当中最后一句话“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被有的媒体单揪出来,并且配上解释,称“高收入者”是指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群体,引起网上舆论哗然。
2005年国家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时,规定年收入12万元以上者应当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年收入12万元当时被舆论说成是“高收入者”的门槛。有些媒体用十多年前的这个门槛套对国务院最新文件中的“高收入者”,这恐怕是它们自己的牵强附会。新华社24日援引多位知情专家的话说,“12万元”的说法是谣言,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者的界限。
这起舆论事件被文件上的一句话和媒体的一个歪曲解读就轻易点燃了,这背后的逻辑令人深思。随着纳税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履行的一项义务,个税税率及相关法规的任何变化都将是舆论场的顶级大事。中国大概已经到了政府每一项增税都会面临部分舆论反对的时代。
观察西方社会可以发现,增税或减税,以及给某一个群体增税或减税,往往成为西方国家竞选活动中最突出的政策宣示。这项主张喊准了,或者喊歪了,很可能成就或者粉碎一个西方政客的政治抱负。这足以见得税收变化与老百姓利益有多强的相关性,人们对把血汗钱的一部分交给国家注定是“锱铢必较”的。
“征高补低”是所得税调节的世界性原则,上述最新文件中的说法契合这一原则,本应无可厚非。即使这样,只要一提“增税”,还是会有一部分人超级敏感,关于这一点,政策制定者一定要了然于心。
新文件中没有说“高收入者”的界定标准是什么,这给舆论留下了想象空间。不排除把这个概念匆忙与年收入12万元联系起来的媒体有故意刺激舆论赚眼球的意思。问题是,这就是当下的舆论现实:一旦在敏感问题上出现了模糊的空间,一定会有舆论力量带头渲染往前冲,并引来大量跟进炒作。不要忘了,自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舆论场上的主力玩家。
这种时候一个比较笼统的“个税调整预告”就对应了很高的舆论风险。总会有“误读者”主动“碰瓷”,往上贴,其结果就是我们最近两天看到的样子。
对“高收入者”增税有必要把这个群体是谁尽早界定出来,避免非“高收入者”因为担心自己也被划进去,也跟着反对这种调整,无形中壮大反对者的阵营,增加推行新政的难度。
“12万元”的谣言被新华社否定了,但估计还是会有一些年收入高于12万元的中产阶层人士心存不安。需要承认,中产阶层是中国履行个税缴纳义务的主体,因为他们挣多少钱最清楚,最难避税。此外他们缴税的负担也相对较重。如果他们担心个税新安排把他们作为增税对象,接下来的舆论波动恐怕还会有。
中国会对中产阶层增税吗?我们对此表示怀疑。中国当下最紧要的大概是让真正意义上的“富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停止与他们相关的税收流失。如今很多城市中产阶层对增加收入的前景信心不足,在大城市有买房和换房压力的人尤其感到生计艰难。政府要充分了解中产阶层的境遇和心态,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尽量争取他们对国家出台新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