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016-10-25金田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时期发展

金田野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 430205)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金田野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 430205)

摘 要:户外儿童活动场地是城市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对城市中生活的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梳理了自19世纪末以来城市公共环境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其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城市公共环境;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发展;时期

从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环境日益密集和人口密度的增大,室外安全隐患和儿童意外事故的频发等,使得儿童在户外进行活动的机会随之降低,儿童能使用的户外空间也逐渐减少。在城市中成长的儿童们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据研究表明目前城市中生活的儿童的健康状况、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和经验等都在不断的下降。例如儿童肥胖率的上升;精神健康问题的增多,尤其是儿童多动症的频发;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减少等;甚至出现了“大自然缺失症”等现象。城市公共环境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性开始显露,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如何引导和促进城市中的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等也开始逐步占据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城市公共环境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发展历史的不同阶段,并对其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说明。

一、西方国家统领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形成阶段

19世纪末,仅供儿童活动的户外场地首次出现于一些先进西方国家的大都市中。据资料显示,1868年位于波士顿的一所公立小学修建并使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户外儿童活动场地。在英国伯明翰市,1877年面向公众开放的巴宝莉街游乐场地配有专供儿童活动的游乐设施。在紧接着的几年中,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均开始修建和使用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纽约市于1887年颁布了小型公园内必须建设儿童活动场地的政策法规。国际建筑大会在1933年第一次在国际学术界提出,应当在居住区内建设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建议,提议指出“在新建住宅区内,应该预先留出空地作为建造公园、运动场及儿童活动场之用”。而此时期的中国,受传统封建主义的影响,孩童大多在家中活动,几乎没有专供他们玩乐和活动的公共场所。

二、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发展的初期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儿童活动场地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英国提出了一个致力于关注居住在城市区域的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的运动,提出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健康的心智,该运动被命名为“玩耍领导力”(Playleadership Moment)。同时期,美国掀起了“儿童活动场运动”,极大的推动了儿童活动场地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地位。20世纪初期伴随着各国战后城市重建,户外儿童活动场地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西方各大主要城市的公园内,通常外围有栏杆或者植物围挡,与其他功能性场地分隔,场地内设有跷跷板、秋千、沙坑和旋转柱等游戏设施。

中国的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初次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外国租界在中国各个通商口岸的建立,租界内的公园和花园大多设置有儿童活动场地。在上海的租界内,当时还建设了专为儿童活动的小公园,例如昆山儿童公园和司德兰园。在此影响下,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所在城市的市政公园内,也开始出现了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这些场地设计与同时期的西方场地理念较相似,配有跷跷板、秋千、沙坑等器械。1925年,当时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被称为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他肯定了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并提出幼稚园应配备花园,鼓励儿童在户外活动。陈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是当时国内幼稚园的范例,该园内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了跷跷板、秋千、摇马、小三轮车和滑板等活动器械。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以武汉为例,汉口的中山公园在三年内先后增设了两个儿童运动场;1936年武昌的阅马场公园也增设了儿童游戏场,场地内设置沙坑、旋转车和滑梯等。中国的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在发展初期,并没有设置关于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范。但此时期的儿童活动场地本身,无论是从选址的本身还是场地空间均无过多的设计考虑。场地一般简单规划为矩形,场地内大多没有明显的遮蔽物,地面采取硬质铺装,基本以游乐器械设施为主;而这些游乐设施大多偏向于体育或健身器械,儿童们更多像在进行体育运动,并且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的保护。

三、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发展的中期

20世纪中期,户外儿童活动场地进入了一个平稳的蓬勃发展时期,大部分西方先进国家或城市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范或政策法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数量逐渐增多。到了20世纪中后期,户外儿童活动场地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以一个粗略的数字资料说明,德国的慕尼黑在1969年,能投入使用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的面积达到了200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当时的儿童拥有大约12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地。

20世纪中后期,户外儿童活动场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错误的支路。从这个时期开始,先后出现了两个对于当时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最著名的理论。一个是以美国户外儿童场地为代表的“麦当劳模式”,另一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户外儿童场地,被海伦·伍利定义为“KFC式游乐场”。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期,美国的主流社会开始过分的评定危险的等级,夸大了安全约束的作用,家长们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性的过度担忧,等等。使得设计者们纷纷恐慌孩子在自己设计的地方受伤而被起诉,于是选择直接从厂家购买成品设备。麦当劳公司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在这个时刻应运而生,他们选取现成的、模块化的设备,采用艳丽的颜色,设计成具有隧道、滑梯和平台的形式,形成体量巨大的活动设施。这些活动场地和麦当劳一起,遍布于美国的各个角落,数量庞大且引人瞩目。这样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没有和自然环境有任何联系,在不同的地区重复的复制,工艺化生产的相同的设备,重复的游戏器械占据了美国各个户外儿童场地中的主导地位,活动场地的游乐价值被极大的降低。可以说“麦当劳模式”在这个时期掌控了全美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

而此时,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被“KFC式游乐场”占据。KFC(Kit,Fence,Carpet)即“器材,围栏,胶垫”;使用器材制造商提供的模块化生产的器械设备;使用围栏来阻隔狗或者其他大型宠物进入,同样也阻拦和限定在活动场地内的儿童的活动范围;采用橡胶地垫,减少儿童摔落时的伤害。同“麦当劳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配置的活动场地在同一个时期,重复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城市。这些场地大多也没有足够的自然环境,没有草坪,树木等,笨重、固定和产业化的游乐器械设施提供了非常有限的游乐价值。中国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恢复城市建设较缓慢。20世纪中后期又受制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文革后大部分城市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仍处于20世纪初期的状态。直至80年代后,自身体系开始慢慢复苏,西方较先进的发展和设计理念也被引入中国。

四、近现代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发展的新高峰

步入21世纪初期以来,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和探索各种各样的,关于在城市中成长的儿童的相关理论。自然环境对儿童的重要作用和儿童自由玩耍的重要性等研究逐渐占据了主流。尤其是自然环境对城市中生长的儿童的重要性,一些学者如Roger Hart, Robin Moor and Fjørtoft Ingunn,在此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同时,“定义儿童需要的空间和把儿童引入到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中”,认为儿童有他们独特的需求,应当把他们的需求考虑在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中等研究也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和普遍。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

城市中生活的儿童应当到自然环境中活动的理念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研究鼓励在城市公共坏境中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采取自然式的设计风格;提出不仅仅要在地形地貌上,因地制宜设计,充分还原自然场景;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尽量运用自然材料,例如,木材、石块、树皮、苔藓和水体等;在植物的选择上要突出四季变化,体现嗅觉、听觉等多样化的感官;植物的种植也考虑呈现“自然主义”的风格。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无论是在居民区、学校和公园等区域中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案例,例如澳大利亚悉尼的达令港的儿童活动区,日本蒙特梭利学校藤幼儿园,各个国家的“森林学校”等等。自然式的户外儿童活动场地被研究表明,能激发儿童自主进行无组织的玩耍,例如,建造小城堡、挖水沟、刨沙坑、发现小昆虫和探索树林等。相比传统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能对儿童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比如,更优越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感知和理解能力、缓解压力和减少疾病的产生等。美国从2007年起,各州相继颁布儿童户外权利法案。英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倡议“到绿地中去”和“积极的森林运动”等活动,以及2007年的“儿童计划”都是支持和鼓励城市公共坏境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建造和设计。还有隶属于“英国儿童局”的“英国游乐”组织,主要负责儿童游戏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同时,一些北欧国家的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大力支持和组织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森林学校”和“森林幼儿园”等。

结语

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或城市都通过制定更细致的政策和法规等规范化城市公共坏境中的儿童户外游乐场地,一些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也致力于研究和实践关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在北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还设置有为有障碍的残疾儿童提供的户外活动场所或设施。与之相比,我国的这一块区域仍然相对贫瘠,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制定更全面的政策法规,促进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发展和实践,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参与。

项目:《武汉市中心城区户外儿童活动场地的现状调研和发展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15G222),2014

参考文献:

[1] 苏珊. G. 所罗门.1966--2006年美国儿童游戏场的变化[J].中国园林,2007(10) .

[2] 仙田满.究竟怎样的环境才是健康培养儿童的良好环境[J].风景园林,2012(3) .

[3] 鲍鲁泉.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设计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3(6).

[4]张天洁,刘庭风,李泽. 发现与训育:20世纪初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发展[J].中国园林,2012(05).

[5] 周启盈. 北欧儿童游戏场的特点[J]. 中国园林. 1988(03).

[6] 宋娥,张琦. 关于儿童游戏场所研究与发展的脉络梳理[J]. 现代装饰(理论),2015(09).

[7] 海伦·伍利. 是什么决定了户外游乐场地的价值?[J]. 景观设计学, 2012(02).

[8] 王霞,刘孝义. 自然式儿童游戏场设计——以英国小学为例[J]. 中国园林,2015(01).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Children's Outdoor Playground in Urban Public Space

JIN Tian-ye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The children's outdoor playgrou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children's life. Also,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The reasonable design and use in children's outdoor playgrou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in cit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hildren's outdoor playground in urban public space,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 children’s outdoor playground; development; period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3-0053-03

猜你喜欢

时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清代时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十六国时期的平凉郡考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