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美术史课程改革初探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2016-10-25周丕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史艺术院校

周丕华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美术史课程改革初探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周丕华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美术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美术史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本文将从“民族美术资源与美术史教材、课程相结合”,“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策略与美术史课程相结合研究”,“其他艺术学科、美术专业技能与美术史课程相结合”三个方面去探索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美术史课程改革。

民族资源;课程改革;文化政策

美术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经笔者调查,各高校近年的美术史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正如邢莉在《美国大学普通艺术教育及课程设置》文中所说“我们从中(美术史课程)既看不出当代艺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也看不出课程的基本形式结构,更看不出它们是为完成其教育目标而精心设置的课程”,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艺术院校办学一定要突出民族特色,但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的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其美术史课程教学质量让人尤为担心,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方法太过陈旧。美术史教材的内容编写重学术多于重技法阐述,这使得没有创作实践的学生在学习美术史,尤其是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深感吃力。如在给学生讲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讲到各种笔墨技法、空间营造的时候,学生对“古法用笔”、“气韵生动”等专业术语一知半解,因此整堂课讲下来大多学生不知所云。同时,虽然美术史教材内容十分经典,但很多史料内容远离青年学生,他们在理解的时候缺乏亲切感,加之在教学方法上与十年前大体无异,因此这不仅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对美术史课程的热情。

二是民族资源未被充分纳入教学课堂。在全球文化影响下,民族文化、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逐渐消融,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了文化艺术要体现民族特色,作为培养美术人才的、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代表的民族艺术高校,有责任也有优势来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我院也有部分年轻教师尝试过带学生去参观地方博物馆,但因教学资助资金不足和教学目的性不强等原因,无法深入研究地方美术资源也,无法真正与课程相结合。

三是忽略了民族地方特殊的文化政策和人才需求,以及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地方文化、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艺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因此美术史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地方政策和人才需求结合起来。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大毕业后大多都是在当地的中小学或者文化艺术馆工作,他们更应关注地方文艺政策,因此教师应该对美术史课程和教学方式做相应改革。

一、民族美术资源与美术史教材、课程相结合

将本土资源引入课堂是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倡的一个最普遍的办法,这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尤其能培养学生对民族美术发展的责任感。但要如何有效实施,其效果良莠不齐,经笔者实践证明,必须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改编或独立编撰地方美术史教材,或以地方博物馆美术史资料作为教学参考书,提供给学生。广西是一个民族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有历史悠久的铜鼓文化、华山壁画以及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等,广西民族博物馆和自治区博物馆不仅陈列了上万件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工艺品、画作,特别是馆藏数百部民族著作为我们的美术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广西艺术学院的部分教师很早之前就着手民族美术资源与美术史教材、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如刘南一教授早在2003年著作了《当代广西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中全面深入地解析广西民族美术教育资源,近年来广西艺术教学学院经过课程设置改革,并新增了民族民间课程的。但在落实到具体美术史课程中,大多数教师并未形成将民族资源与美术史课程相结合的自觉,目前我院也没有一本专门的民族资源的教材引入课堂,大多数都是按照传统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笔者在美术史课程中,有意识地查阅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存资料,并收集了许多民族美术相关图片,在课间中体现出来。如在讲解原始美术史的章节中,把广西合浦出土的古文物、左江的华山壁画等图片资料引入其中。在讲解工艺美术史的部分,又将广西的铜鼓文化等史料结合起来。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走出去。带领学生前往民族博物馆,实地了解当地的美术发展状况。请专业讲解员讲解和学生探讨,参观结束后,安排学生在课后结合美术史相关知识撰写短评。在这种教学尝试过程中,很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一方面达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美术发展的责任感。同时,在讲解现代美术史课程中,尤其是在抗战美术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桂林抗战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并充分运用相关的学术论文,存档材料,结合木板年画,以及同学们熟悉的广西阳太阳、雷时康等老前辈。

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策略与美术史课程相结合研究

历史的发展就是图像史的发展、美术作品直观地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因此,美术史课程在重视中国传统艺术解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策略,并作为一种教学优势纳入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本地区所需要的人才,这对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特色有重要促进作用。近几年,广西在全国扶持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背景下,出台了系列广西民族文化发展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影响了广西美术史的整体发展,在美术史课程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政治、文化、艺术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美术史课程中,笔者结合了全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广西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枢纽,因此笔者在课程中结合了广西呼应一带一路的政策下,带领学生参观了“九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展览”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另外,在广西本土成长起来的漓江画派,得到了广西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广西美术发展的整体趋势,因此,在美术史课程中,笔者在讲到明清美术风格的内容时,并将漓江画派形成的背景、风格与吴门画派、海上画派进行纵横比较研究,为进步不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知识,并以展览“海上新丝路”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程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这样因材施教的方法,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脱离了那种照本宣科的枯燥教学方式。

三、其他艺术学科、美术专业技能与美术史课程相结合

民族地区高校一般都开设了美术学之外的学科,如舞蹈、音乐,或者美术技法类课程,可以将其他学科或美术技法类专业教师纳入课堂教学,在理论课程中邀请其他专业老师或自己尝试一些技法的实践,避免了理论课的空乏和纸上谈兵。因此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美术史课程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美术史课程由于片中理论性,缺乏实际操作性,尤其是部分教美术史的老师本身就没有创作经验,因此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的误区,可以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邀请技法可撤回课程的老师共同讲解和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用笔的抑扬顿挫、水墨的玄妙变幻等,这样学生在理解美术鉴赏过程中不再觉得生疏、抽象。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的美术史课程,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美术史研究方法、视角,甚至可以邀请音乐教师来上课,比如在讲到康定斯基的作品的时候,可以通过钢琴曲的节奏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觉关系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美术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通过改革,对增强学生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既有利于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美术史课程的领域,又有利于探索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策略与美术史人才培养相结合,围绕社会用人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实践内容,既顺应民族艺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又符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吸纳民族艺术高校中其他艺术学科和美术专业技能进入美术史论课堂,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避免“纸上谈兵”的空洞与刻板教学方式。

[1]邹满星.多元化美术史教学改革刍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4(02).

[2]王秀薇,卢禹舜.艺术类院校美术史课程讲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9).

J209.2

A

1005-5312(2016)08-0221-02

“广西艺术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JGK13)”

猜你喜欢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史艺术院校
龚和德戏曲舞台美术史研究论纲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