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防艾类公益广告的设计创意思维
2016-10-25彭李千慧
彭李千慧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浅议防艾类公益广告的设计创意思维
彭李千慧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艾滋病的全球蔓延,是预防艾滋病类公益广告产生的根本原因。当前,性接触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于是防艾类公益广告也便开始肩负起整合多样性的视觉图像符号,向社会大众传达特定的艾滋病防治信息和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艺术的设计创意思维和各类广告媒体的传播力量,在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艾滋病的发作和蔓延。然而,在针对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中,不免就会存有“性”的影子,要怎样把“性”的元素表达得含蓄且有视觉震撼力,广告的设计者们可谓是费尽心思。防艾类公益广告中所蕴含的设计创意思维即成为了贯穿整个广告设计进程的核心所在。
防艾类公益广告;大众传媒;设计创意思维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而它的灵魂则是创意。换句话说,设计的创意思维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一名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思维过程是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综合协调、高效运转、辩证发展的过程,是视觉、感觉、心智、情感、动机、个性的和谐统一。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发展和强化防艾类公益广告的大众认知度和传播目的都是极为有利的。性暗示广告普遍存在于商业广告之中,但在非经济类广告里也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特别是预防艾滋病一类的公益广告中,就难免会触及到“性”的因素。如何来化解和解决社会大众心理普遍的“谈性色变”所造成的尴尬和宣传方向偏离等结果,设计师们就必须从广告的主题思想入手,认真思考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恰当的突破口,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利用创新性的创造手段和方式,把艺术性、趣味性与科学的教育性在设计中达到一种自然性的融合与相互促进。
首先,艾滋病的全球蔓延,是预防艾滋病性暗示公益广告产生的根本原因。艾滋病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之一。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染,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经卫生部专家长期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已经从由血液因素在特定人群中传播,转变成了由性行为而在普通人群中传播。这就意味着,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首先做到远离毒品,遵纪守法;其次,我们要做到洁身自好,正确使用安全套和及时治疗性疾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危险性。
其次,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就目前医疗水平来说,针对艾滋病既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专效的预防疫苗,唯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充分了解艾滋病及其预防常识。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任务,很大程度上就交予了大众传播媒体。其中,预防艾滋病的性暗示公益广告在这项传播任务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广告的本质就是传播。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它的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其价值就体现在它要把所宣传的教育主题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转换成吸引人们注意的视觉要素,使之能够更直观地面对受众,起到教育群众的作用。
再次,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就在于和防治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里或多或少都会存有性面的问题,因此在这个时候,设计创意思维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广告作品在画面设计或者文案策划中,常会隐藏一些能令人捧腹大笑后陷入深思的创意,足以让你对设计师另类的表达方式肃然起敬。新加坡广告设计大师设计的一组充满性意味的恐怖型防艾公益广告,以其另类的创意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广告中以人和剧毒性蛛形纲动物(如蝎子、蜘蛛等)的交配画面来警告世人:艾滋病就在你乱性的行为中产生!这样的创意让人惊愕,但也让人称奇。
此外,“幽默的演示”在防艾性暗示广告设计中也是常用手法之一。这类广告中的幽默设计创意并不会让青少年感到不适,或许对很多年幼的儿童来说,这仅仅是一则深奥的故事,或一幅搞笑的漫画而已。比如一幅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海报:一只被丢弃的安全套,将准备来取人性命的死神(暗喻艾滋病)绊倒在地。当人们看到那只飞起来的安全套时,不会想到暧昧的画面,只会对死神的失态忍俊不禁。
综上所述,在防艾类公益广告的设计中,创意思维贯穿了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艺术设计“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的事物束缚与限制,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面对严肃且严峻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我们不应一开始就在性面上迷失了自我,相反,勇于利用创意思维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设计工作者们应尽的社会义务。
[1]性暗示的“终极吸引”[J].成功营销,2004(05).
[2]许月奎,曹秀平.“性感广告”成因及其评析[J].经济师,2004(07).
F713.8
A
1005-5312(2016)08-0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