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高与印象派

2016-10-25王丽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凡高印象派梵高

王丽丽 刘 峥 万 鑫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梵高与印象派

王丽丽刘峥万鑫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在十九世纪初,人们开始有了更高层次更为主观的审美追求。从十八世纪美术史上先后经历了新古典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在随后的现实主义还没有来得及大肆发展的同时,印象派的出现却从绘画内容到绘画形式,从绘画色彩到绘画造型上都给世界绘画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印象派;梵高;光;颜色

十九世纪无疑是个动荡多变的时代。从十八世纪美术史上先后经历了新古典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在随后的现实主义还没有来得及大肆发展的同时,印象派的出现却从绘画内容到绘画形式,从绘画色彩到绘画造型上都给世界绘画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印象”的光与色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他们开始觉悟。莫奈的画描绘了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图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给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的艺术家。1874年的一幅《日出印象》导致一个新的运名称(印象主义)由此产生。在他晚年的壁画《睡莲》中,他从自然中分离出各种亮色彩运用点彩的方法加以表现。已将光与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以绿色调为主色彩,画面鲜亮而且活力。完全突破了形、传统用色的束缚,更多的是随心所欲,但仍不乏色彩的科学存在性。

印象派画家不单纯只研究阳光对色彩的影响,也还研究室内灯光,室内舞台光线的魅力。德加是一个喜欢表现舞台题材的印象派画室,他不同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他认为“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颜色使物体表面光彩熠熠。让舞蹈演员们轻薄透明的短裙闪烁着光亮,他就这样达到了作为十九世纪末标志的最辉煌的一种仙境。

二、独具个性的表现

凡高是最具有情感个性的画家,他的每一笔都几近疯狂的流露出他的情感的内心世界。应该说他的画上的色彩并没有脱离印象派画的客观性,只是他在这种客观里加入了情感而已。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人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斗争。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的作品不同的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是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印象派继承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而且进一步深入到绘画语言本身,展现了色彩动感、明亮的视觉感受。而古典学院派绘画只注重刻画形体,相对地不重视色彩的变化,认为光与色是两回事,色彩关系主要是用素描色彩,以棕色调为绘画的主要基调,以褐色或黑赭色表现物体的体积和明暗调子,用色相对淡出,仅仅是处于审美观不同要求或者是为了作品的主题考虑。印象派绘画最突出的视觉革命就是摒弃了学院绘画最为重视的固有色观念,有光的变化来决定色彩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一场色彩的革命。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印象主义绘画一般被认为是一场色彩的革命。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是划时代的绘画流派,为20世纪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三、星夜传奇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星月夜》是荷兰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是画家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极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图像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梵高的世界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

[1]欧文·斯通(美).渴望生活-凡高传[M].Irving Stone,USA,1934.

[2]戴维·史彭斯(英).大艺术家系列——凡高艺术与情感[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J205

A

1005-5312(2016)05-0078-01

猜你喜欢

凡高印象派梵高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印象派画家」金农
被盗窃的梵高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得不到的爱:凡高充满挫折和失落的爱情
什么使凡高美术馆成为最成功展馆
凡高的左耳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从《向日葵》看凡高的生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