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困境与出路

2016-10-25段晓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风质量教育

段晓芳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 641112)



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困境与出路

段晓芳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着学风不良、师资短缺、科研评价至上、办学条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为此,地方高校要明确办学理念,在加强学风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凝练特色,通过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后扩招;地方高校;教育质量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9.010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规模化扩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0.5% 上升到 2015年的40%,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99年的413.42万人发展到 2015年的3700万人[1-2],但从2009年开始,全国高考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之前超过1000万下降到后续6年都不到950万,高等教育进入后扩招时代。随着生源锐减,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问题已非常严峻地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尤其是地方高校,由于缺乏重点高校、一流高校的优势,师资力量薄弱、品牌效应较差、招生困难、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巨大挑战。在此情况下,如何通过保证教育质量,通过发展自身特色,突破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是地方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提升教育质量面临的困境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然而,在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学习风气欠佳

学习风气简称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学风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地方高校学生的学风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厌学情绪普遍蔓延。有调查表明,21.25%的学生表示“根本就没有学习动力”,21.45%的学生认为“读书是很无聊的事情”。[3]有学者通过对某高校10026个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仅有12.3%的学生每天会做课前预习,仅有17.8%的学生课外经常阅读专业书籍。[4]因为认识上存在偏差,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现象司空见惯,课堂上的“低头族”日益增多。有调查表明,仅有22%的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而39%的大学生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听音乐、玩手机”。而对于课外时间的安排,以及是否上晚自习方面的调查发现,仅有51%的学生课外时间主要用于看书、查资料,36%的大学生课外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打游戏、逛街、谈恋爱等娱乐活动。[5]68.5%的学生表示“不上或偶尔上晚自习”。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也很难认真对待,如调查表明25.8%的学生对于布置的作业采用“从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的方式应付完成。[3]

其次,学习目的异化。大学学习的目的本应是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而调查发现,61.66%的大学生把找到一份好工作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仅有19.57%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终身学习能力。[6]由于学习目的异化,大学生对于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往往较为认真,而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则较少关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或者是为将来谋得一个好职业,部分学生为了提早获得工作经验,利用学习时间做买卖、做兼职的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

(二)师资队伍短缺,工作任务繁重

扩招以来,高校的生师比一直呈上升趋势。导致师资需求紧张,总量不足。据统计,1998年,我国高校生师比为11.6∶1,而到2013年,普通高校师生比为17.53:1。[2]地方高校的生师比更是居高不下。如学者对某省6所地方高校的生师比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6所地方高校中有4所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26.54∶1、18.96∶1、20.36∶1、30.36∶1。[7]远远高于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普通本科学校生师(专任教师)比应不高于18∶1的标准。而在国际惯用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一般认为生师比14∶1最为适宜,超过这一标准,教学质量则难以保证[8]。生师比一路攀升,教师数量不足,致使教师上课时数增加,课程门类增加,同时,除了教学,高校教师还承担着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参加学科竞赛、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几乎无暇钻研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由于地方高校师资短缺,合班上课、大班上课现象日益普遍,有研究者通过对某省四类高校(重点高校、一般高校,新建高校和专科学校)14091个教学班级规模调查发现,总体班级规模平均是65.91人。新建地方高校平均班级规模在四类高校中最大,为76.11人,新建地方高校2755个教学班中,90-120人的班级所占比例为25.49%,121人以上的班级所占比例为14.79%。[9]研究表明,2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有利于实现最佳的师生互动,真正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正面影响。[10]班级规模的增大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增加了难度,“当教师无法组织小班化讨论时,师生间的对话也销声匿迹”,[11]教学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三)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式单一

地方高校后扩招时代,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更多结合生产、生活实践、注重实践运用。现实情况是,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同时加上对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课堂教学往往照本宣科,讲课方式单一枯燥,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这使得很多本科生认为所学知识无用,从而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在所难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四)物力资源短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充足的物力资源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扩招后,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投资未能跟上扩招的步伐,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物力资源相对短缺。资料显示,扩招的10年间高校生均校舍下降了2平方米,生均占地减少了38平方米,生均图书少了26册,[12]同时,扩招后高校的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器材相对短缺。难以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在教育专家看来,目前出现的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研占座现象就是因为硬件设施没有完全跟上扩招的步伐,“占座现象的背后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缺失”。[13]

二、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生源质量下降

精英教育时代,只有少数优秀人才能够获得相对稀缺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的是入学门槛的降低,生源质量的下降。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更是如此,在目前的高校招生体制下,地方高校的生源通常来自高中阶段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考生,而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本身学习基础差,进校后大多学习目标模糊,自信心不足,自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难免会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专业、课程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很多教师表示,当前,学生在学习态度、基本素养、学习基础等方面,相比扩招之前明显不足,学习内容难以被学生真正消化吸收。

(二)学生价值观错位

古人云:“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内在动机,在经历高中阶段的“苦读”步入大学殿堂,很多同学认为,人生的理想已经实现,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学习的外部压力突然减小,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自由,部分学生开始思想懈怠,自我成就动机降低,进而对所学习课程失去兴趣,厌学情绪普遍蔓延。同时,由于对未来的发展缺乏准确的定位,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陷入了困惑,迷茫、空虚与无所适从的境地,丧失了追求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混文凭现象屡见不鲜。

(三)高校管理制度松懈

后扩招时代,随着生源减少,地方高校招生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一方面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招进来,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留住学生,故管理制度松懈。如教学管理方面,部分高校为了控制生源流失,一再降低教学要求,如考试前划“重点”、致使大学生考什么学什么,或者平时不学习,完全依靠临考前的突击。考试管理制度方面,或者缺乏明确严格的制度,或者有制度不执行,致使学校对于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致使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宿舍管理方面,社会化管理问题重重,大学生夜不归宿、异性同居等现象时有发生,吸烟酗酒等其他不文明行为也日益增多。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自身条件所限,难以引进足量、优质师资

地方高校一般靠地方财政和收取学费作为运行经费,办学经费十分有限,受财力限制,部分地方高校为了节约经费开支,未能按照国家办学标准以及学生比例配备足量师资,致使生师比一路攀升,教师资源数量不足,班级规模日益增大,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因办学层次较低、品牌效应差、地理位置缺乏优势以及科研环境与学术氛围、薪酬待遇与较高层次大学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地方高校一方面难以吸引优质师资,另一方面又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五)功利思想泛滥,大学理念迷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主义思想、功利思想对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方面:受社会上在实用主义思想、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将上大学的目的等同于“拿到一纸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且在学习中往往以是否“有用”来衡量所学习的课程,此种认识必然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功利性、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之下,导致学生对部公共课程、选修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厌学、逃学等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方面:长期以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导向难以让教师专心从教。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以及职称评定方面以科研为主,重点放在承担课题的级别和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对教学方面的要求较低,且科研工作直接与自身的工资待遇、学术声誉、影响力高度相关,于是在自身利益驱动之下导致“教师视创收为当务之急,这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普遍的职业妥协意识、提供以赚钱为目的的咨询服务、举办有利可图的会议、寻找和争取科研课题——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而不是增加知识。”[12]因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以及其他方面,对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课堂教学往往照本宣科,讲课方式单一枯燥,理论脱离实际。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在所难免,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六)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缺乏科学性

后扩招时代,为了争取生源,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通过开设一些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来扩大招生规模。由于对新开设的专业缺乏认真调研和科学的论证,致使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致使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差,就业困难;如有调查表明,55.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大学所学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14]由于高校课程设置职业针对性较差,这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低,同时,在通识教育的要求和影响下,部分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不顾专业培养方案的严密性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为节约教学成本,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将专业基础课的课时一再压缩,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难以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

后扩招时代,面对生源危机,就业压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困境,地方高校要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多渠道探寻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径,以谋求自身发展。

(一)加强学风建设、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设良好的学风,除了教育与引导,离不开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认清加强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当前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力的培养的意义,认识到目前的学习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意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教风带动学风。其次,地方高校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教学规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督促与考查,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看,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加强考试制度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同时要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退学、肄业、毕业等相关规定:建立并完善评优评先、评奖等方面的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回归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要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人才培养以地方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通用型专业人才,因此,要改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导向,积极构建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教师评价机制以引导、激励教师切实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投入度,责任心作为教师考核及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同时,学校应建立宽松的评价机制,给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其次,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多给学生创造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钻研;通过提供清晰的标准,持续的反馈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战略式的思考以学会规划和主导自己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实际需要,选择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的实用型知识和前沿知识,以增强所学习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从而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案例和影视分析,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专业实际,深入社会实践,通过见习、实习、调研和访谈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经济社会适应性。

(三)结合实际引进师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高校要从内外部实际出发。首先,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普遍教师数量不足,为此,地方高校要根据学校学生人数,各学科学生数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师生比符合国家标准。其次,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新专业申报数量较多,需大量双师型师资支持,因此在师资引进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盲目以“高职称、高学历”,作为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应从本校实际以及专业需求出发,加大对双师型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

(四)规范办学标准,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

首先,必要的硬件条件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为此,地方高校在学校建设方面要坚持达标,如教室面积生均标准、图书馆面积生均标准 、实验室面积生均标准,以及图书册数均标准、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标准等方面要规范办学标准,并加强评价和监管力度。其次,充分挖潜现有资源使用效率。挖掘现有校舍、教室、实验室等设施的潜力,延长诸如图书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提高各类设施的利用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最后,规范办学标准,不仅要缩小生师比,而且要落实到控制班级规模的实践层面上。地方高校要在保证引进足量教师资源的基础上,本着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适当控制班级规模,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五)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质量监督

一是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地方实际,以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制定切合地方高校实际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并形成评估机构和行业质量认证。二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质量评估机制,由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学生家长组成类似的中介机构承担起质量评估的部分责任,以增强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保障质量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三是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还需高校内部建立专职质量保障机构,制定统一的质量保障手册、重视学生参与、实施有效的监督。

四、结语

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本身要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性,率先行动起来,带动全社会共同努力,那么高等教育质量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1]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EB/OL].http://www.edu.cn/edu/gao_deng/gao_jiao_news/201604/t20160407_1384409.shtml.

[2]199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G/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0407/841.html.

[3]林静华.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2):74-77.

[4]秦琴,王伟.高校学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64-66.

[5]王皖兰.当前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皖北片高校学风的调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4):59-61.

[6]王向红,谢志钊,周文军.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27-130.

[7]姚利民,朱黎旻,杨静.高校班级规模扩大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6):68-72.

[8]张应强,刘在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64-68.

[9]杨静,姚利民.关于高校班级规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86-93.

[10]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ducing ClassSize: What Do We Know?[R]. WashingtonDC: National Inst. on Student Achievement,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ED/OERI), 1998:14.

[11] 安东尼·史密斯,弗莱克·韦伯斯特.后现代大学来临?[M].赵叶珠,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12] 许艳.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6):21-24.

[13] 车辉.高校资源“捉襟见肘”刺痛扩招之踵[N].工人日报,2010-09-25.

[14] 王彦.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3):5-9.

[学术编辑唐海朋]

[责任编辑熊伟]

The Predicament and Way of Local Colleg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fter N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DUAN Xiao-fang

(Science of Education institute,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12, China)

Local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after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limited professional teachers, bad learning atmosphere,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hardware, and non-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of the disciplines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so on. These make the local colleges face with survival challenge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Accordingly, the local colleges should continue to standardize the school, ba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style and teaching staffs,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ooking for the way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fter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local colleges ; predicament; quality of education

2016-03-06;

2016-05-23

段晓芳,女,甘肃庆阳人,内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G642.0

A

2095-770X(2016)09-0041-05

猜你喜欢

学风质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质量”知识巩固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质量投诉超六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