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交际中的蓄意歧义现象及其解读

2016-10-25陈抒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五毛歧义汽水

陈抒婷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07)



言语交际中的蓄意歧义现象及其解读

陈抒婷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福建福州350007)

蓄意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语料,它体现了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规则。通过分析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蓄意歧义现象及其制造的不同效果,可以促进语言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整个语言体系,以及包含语用学、词汇学、语音学和语法在内的语言体系分支之间的关系。

言语交际;蓄意歧义;交际意图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9.00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英语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学研究者关注如何使用英语以产生更有效的交际。在交际中,说话者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想法更流利地表达出来。而作为一个广泛的语言现象,蓄意歧义在言语交际中占有决定性地位,它巧妙地利用一些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规则,对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刻意的曲解,以达到主观上某种特定的交际意图。此外,蓄意歧义能烘托气氛,使表达更加生动,让语言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甚至喜剧性的艺术效果。它不但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语料。通过对蓄意歧义详细的分析,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整个语言体系,以及包含语用学、词汇学、语音学和语法在内的语言体系分支之间的关系, 系统地树立全面、辩证的语言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蓄意歧义的产生

《模糊语言学》一书指出 “语言无处不歧义”。作为言语交际过程中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歧义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深受学者们的关注。英国语言学家Kempson曾直截了当地提出:“如果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是正确的,它就是歧义句。”Judith Klavans的比喻很形象,歧义是语言理解的野孩子,无论是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词典编纂者还是计算机科学家,面对歧义问题时都无法将其彻底驯服。从交际效应角度出发,可根据说话者的意图和目的将英语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前者指书面或口头交际中出现表达者无意流露出的矛盾或缺陷,即语病现象,引起接受者的误解;而后者指的是说话者主动、积极地运用英语语言中的字、词、句结构和发音的矛盾冲突,达到一语双关,或声东击西等交际效果和目的。传统观点认为歧义属于语言的误用,它给交际过程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交际活动的正常开展。近些年,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对歧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歧义不仅仅是一种误用或者语病,只要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而有效地使用,歧义也能成为实现交际意图的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学视角下的蓄意歧义是指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模糊的、间接的或者不明确的话语向受话人表达多种言外行为或者言外之意的语言现象。交际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巧妙、灵活地使用交际语言,致使交际话语产生言外之意,导致产生蓄意歧义。

二、蓄意歧义制造的效果

交际过程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检验语言功能的最好方法,而且它可以覆盖大多数的语言功能。然而,由于语言功能的不同,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会对受话者产生影响,因此受话者必须领会说话者的意图。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交际策略, 蓄意歧义与说话者操纵语言的能力密切相关。当说话者决定选择蓄意歧义来达成交际意图时,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选择具体的方法来执行,包括语言形式,以及语言策略上的选择。交际策略的选择通常先于语言形式,同时,策略的实现又取决于适当的语言形式的使用。交际者可以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义和句法入手,有效地运用蓄意歧义来营造诸如幽默、双关、实现目的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制造幽默

例1:A asks his friend B about the reason for his visit to Los Angeles.

A: What brought you from New York to Los Angles?

B: A plane.[1]

A问B来洛杉矶的理由:“是什么把你带到洛杉矶的?”。为了和A开个玩笑,B利用蓄意歧义来理解”brought”一词字面的含义,制造了幽默的效果。

例2: A man was in court charged with parking his car in a restricted area. The judge asked him if he has anything to say in his defense.

“They shouldn’t put up such a misleading notice,” said the man, “It said, FINE FOR PARKING HERE.”

在这一故事中,蓄意歧义主要由“fine”一词产生。它可以解释为“好的” 或 “罚款”。告示意为:停车就要罚款,但这个男人却理解成:这里停车很好。他想为自己的无辜争辩,在这种情况下,蓄意歧义制造了在法庭上有趣却无助的场面。

此外,在文学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歧义还可以体现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句子趣味无穷, 富有表现力和审美情趣。一些英美文学大师, 如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肖伯纳、马克吐温等, 对于蓄意歧义的运用可谓是匠心独运。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中, 主人公受到致命伤害, 临死前他说了句俏皮话: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man[2]. (如果你明天找我, 就去坟墓里找我吧。) “Grave” 是个多义词, 当名词时表示“坟墓”; 当形容词时表示“庄重的”。因此,他的话语也可理解为: 如果你明天来找我, 你就会见到一个庄重严肃的人。利用 “grave”的同形异义形成歧义, 表现出主人公诙谐的性格和坦然面对生死的气魄。

(二) 制造双关

“双关”指的是“paronomasia” 或 “play-on words”,这是一种通过有意地使用同音异义,同形异义,转喻或隐喻性语言,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含义的幽默的文字游戏,以达到刻意的幽默或修辞的效果。双关语经常出现在喜剧、笑话、文学作品、修辞、广告设计中。

例3: One man’s Mede is another man’s Persian.

此例中,Mede和meat, Persian和 poison发音相似, 对我们来说并不难推断这个成语的另一个表达式:“一个人的肉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也意味着“一个人喜欢却是另一个人所憎恶的”,即“一个人当宝,一个人当草”或“各有所好”。

这是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典型例句。同音异形异义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词或短语的相似的发音,但意思不同。语音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是有限的,但表达的概念则是无限的。语音系统的有限性和概念的无限性必然会导致歧义的产生,使听者或读者产生明确的联想,造成一语双关。语音歧义主要包括连续发音、重音、语调和同音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例4: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3](美国梦不会降临那些睡着的人。)

“American Dream” (美国梦) 已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自由、民主、平等;狭义上指“在美国人人都能追求富裕、自由、机会等”,其实,这也是一种信念,相信艰苦奋斗会带来更好的生活。美国梦不仅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深层次上强调了hard work这一美国价值理念。此外, dream和fall asleep两个对立词的同时出现,使得这一表达显得幽默却又发人深省。

双关的出现让语言显得生动、含蓄、有趣。除了书面和日常交际,如果在广告文体中巧妙地使用双关,必定会增加广告的商业价值,吸引公众的注意,激起人们的购买欲,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例5:With so many carats, I will be a real gem.[4]

这是B.C Muffin的食品广告:“有这么多的克拉(胡萝卜),我是一颗真正的宝石(发糕)。”这则广告充分利用carat和carrot的谐音,旨在向公众传达他们的产品经过精心选择,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足够的食材。

事实上,广告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交际行为,蓄意歧义经常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产生。合理地运用广告中的蓄意歧义,能给商品锦上添花。

(三)实现目的

根据顺应论的原则,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地选择语用策略的过程[5]。钱冠连教授也认为,为了使交际更加方便,话语双方在交际前会有一个总体目标,然后把它分解成利于话题展开的多个具体意图,并落实到话语中。相反,如果缺乏交际的总体目的,就不能被分解成具体意图,从而无法顺利完成信息的传递。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循特定的“目的——意图”驱动过程[6]。

人类交际的过程是有意图的,交际是为了获得某物或者完成某事,或是为了其他精心设计的目标。然而,人们在交际中不会总是轻易地达到目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交际策略,而蓄意歧义正是其中之一。

例6:A man wanted to change his job, but the stu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didn’t agree to affix a seal on the labor contract. He had to apply to the personnel manager, but received a disappointing reply. Then, he decided to come back to the staff, and said to him: “I have already told your superior." When this staff heard about “superior”, he thought the manager had agreed his application, and immediately affixed the seal on it.[7]

有个人想调动工作,但是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同意在他的申请书上加盖印章,他只得直接找人事部门的主管,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于是他决定回头找到那个工作人员,对他说:“I have already told your superior.(我已经告诉你们主管了。)”工作人员一听到 “superior”(主管),以为主管已经同意了,自己再不盖章就会挨主管的骂,只好盖章了。

在此例中,为了盖章,这个男人故意不说主管是否同意了他的申请。实际上,我们也无法判定他是否撒谎。因为在这一语境中,他告诉工作人员“我已经跟你们主管讲了。” “superior”一词有歧义,工作人员不知道到底主管有没有同意,但是他的理解却是“主管已经同意了。”受话者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对话,反而促使说话者实现了他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蓄意歧义有时是带有功利性的,说话者利用它来满足个人的交际需要,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在先前对蓄意歧义的研究中都是强调它的正面影响。然而,如果语言使用者为了恶意的目的而运用蓄意歧义,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7:In dog days, a peddler was shouting in Chinese under the tree : “冰镇汽水俩五毛,come and drink quickly.” A passerby heard the cries and came to the vendor, and said: “Please give me two bottles.” After drinking soda, he passed five Mao to the peddler. Unexpectedly, he shouted: “Ah! Don't leave, the money isn’t enough!” “What? Didn’t you just shout ‘冰镇汽水俩五毛’?” The peddler replied: “Right! 一瓶汽水‘俩五毛’, you drank two bottles, it should be four Five Mao. It isn’t enough, is it?” At last, the passerby took out some money angrily and threw it to the sly peddler.

大热天,一小摊贩在树下高声叫唤:“冰镇汽水俩五毛,快来喝呀!”一位路人听到吆喝声走过来说:“请给我两瓶。”待他喝完汽水,给了小贩五毛钱就要走。不料,小贩说:“喂!别走,你的钱不够!”路人:“什么?你刚才不是喊‘冰镇汽水俩五毛’吗?”小贩:“是啊!一瓶汽水‘俩五毛’,你喝两瓶,应该是四个五毛,还差我三个五毛!”听罢,路人气愤地掏出一块五扔给狡猾的小贩。

此例中,这个小贩叫卖的句子在句法结构上产生歧义。按照转换生成语法,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进行联系。由于句子结构层次的不一致引起句子表层和深层结构的一对多关系,

从而导致结构歧义的产生,即表层结构(语音)相同,但深层结构(语义)不同。因此,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小贩的叫卖,可以理解成“两瓶冰镇汽水五毛钱”或是“一瓶冰镇汽水售价是两个五毛钱”。小贩先是利用了这个句子第一种解释来吸引顾客,然后又用第二种解释来欺诈他。显然,这一类型的蓄意歧义会误导受话者,并不值得提倡。

总之,蓄意歧义作为语言的表达方式,既是对语言选择的体现,又是语言使用者实现其交际意图的策略。歧义的蓄意运用是一种有高度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它可以在不同的语言层面对语言作出具有高度灵活性的选择。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目的,人们必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通过对蓄意歧义全面的了解,可以指导语言使用者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理解英语语言的使用特点,帮助语言使用者正确和恰当地运用蓄意歧义,以增强语言表现力,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

[1]何自然, 申智奇. 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163-170.

[2]Shakespeare W. Romeo and Juliet [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89.

[3]詹昌平.英语中无意歧义与蓄意歧义的处理 [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 133-136.

[4]Katie W. 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9: 253.

[5]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 and New York: Amold, 1999: 176.

[6]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3.

[7]饶双燕. 蓄意歧义的语用研究 [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责任编辑朱毅然]

On the Phenomenon of Intentional Ambiguit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Interpretation

CHEN Shu-t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ji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As a unique language art, intentional ambiguity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corpus for language study, but also embodies rules of phonetics, lexicology, syntax and pragmatics. By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intentional ambiguit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different effects, this paper assists language users to gain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whole language system and its branches, including pragmatics, lexicology, phonetics and syntax.

verbal communication; intentional ambiguity; communication purpose

2016-03-21;

2016-05-22

2015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FJJKCG15-160)

陈抒婷,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传媒研究

H03

A

2095-770X(2016)09-0006-04

猜你喜欢

五毛歧义汽水
一方汽水养一方人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自制汽水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动动脑,你能喝几瓶?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五毛特效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
你有发财的命
想喝汽水的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