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湖造地”,让城市内涝成为易发病

2016-10-25吴学安

生命与灾害 2016年8期
关键词:沙湖洪涝内涝

吴学安

“围湖造地”,让城市内涝成为易发病

吴学安

素有“百湖之城”美誉的武汉,其中心城区的湖泊已从建国初期的127个,急剧萎缩至如今的38个,湖泊调蓄城市降雨、缓解内涝的功能越来越弱。一座历来地势低洼的江城,城市里的水变得无处可去。“从抗洪能力来看,我们确实比过去强了,但我们的风险比1998年大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如是说。

连日来,创纪录的强降雨,加之江河湖库水位暴涨,导致湖北武汉城区百余处遭到水淹。在江西、安徽和江苏各地,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凶猛,抗洪压力同样巨大。武汉暴雨导致的洪涝淹没了地铁、火车站、公交车站、民居等206处,也导致14人死亡,1人失踪。与此同时,洪涝陷武汉人于生活和工作的极大不便。对此,武汉市水务局表示,武汉遭遇内涝有地势低、暴雨频发、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等原因。

武汉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具有调节和吸纳强降水的能力,因为它是“百湖之城”,城市水域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但是,近年来城镇化快速进展,湖泊在内的各类水体和具有吸纳容量的湿地和滩涂不断被填塞挤占。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1987年时武汉的湖泊面积是370.97平方公里,2001年是336.50平方公里,到2013年时,只剩下264.73平方公里。

二十多年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近1/3。武汉中心城区建国初期127个湖泊如今仅存38个,现在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武汉湖泊的消失历程,几乎与武汉城市发展的进程紧密对应。如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但近年来,兴建的友谊大道填占了部分沙湖,随后,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小区和办公楼进一步将沙湖蚕食一半。更为糟糕的是,东湖、沙湖都是武汉知名大湖,动辄填掉还是会引发争议,更多的无名小湖泊,早已在默默无闻地消失中。

武汉洪涝的原因何在?一个直接的原因是降雨量极大,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地区吸纳降雨的能力明显低于降水量才会造成洪涝。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没有一个湖泊是因为自然因素消失的”。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其中真正专用于调蓄雨水的湖塘只有5处。再追问为何武汉的纳水能力如此之低,原因是,大地自然的吸纳水量和调节能力被堵住和捆绑住了。如同对动物放生一样,如果对自然放生,把其自身的调控能力发挥出来,就不会让武汉遭受洪涝。

正视洪水现象,需要我们调整对湖泊的看法。围湖造田、填湖造房,这些看似增加财富的做法,实际上打破了自然在防洪、绿化、净化等方面的系统化功能,最终洪水一来,造成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答案似乎已经比较明显,就是要放生自然,不仅解放自然的自我调控能力,还要增强自然的自我调控能力。以武汉为例,1949年有127个湖泊,如今仅存38个。近100个湖泊被毁掉和挤掉的原因是各种各样,但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如果能恢复这些湖泊,以其蓄水能力而言,此次的武汉强降雨造成的灾害就有可能幸免。不幸的是,现存的38个湖泊现在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然后是消失的危险。

近年来,中国南部地区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屡次爆发洪涝灾害,并且频率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但是除了天灾,很多城市内涝,更是人祸的一部分。内涝可以说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长期“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建设模式带来的恶果。一方面,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城市中的温度要高于周围,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易产生较为强烈的降雨过程,增强了城市降雨的频次和强度;另一方面,大规模不科学的城市开发建设,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他用,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过去,土壤和水塘能够储存大量的水,而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了,城市“硬底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一到下雨,雨水难以自排,90%要靠排水管网才能排走。武汉的排水系统显然无法担此重任。

2013年武汉推出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当时是准备通过三年努力,投资130亿元,系统完善排水体系、整体提高排水能力。但是,三年过去,此次暴雨仍让武汉淹没于水泽。这说明,仅仅对排水系统整改不只是孤掌难鸣,更束缚了自然的自我吸纳和调水能力。如果能在武汉和全国恢复那些湖泊、滩涂和湿地,以及废止地面硬化,增加植被面积等,都会大大增强自然的纳水能力,让洪涝无法形成并危害人们。

猜你喜欢

沙湖洪涝内涝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夏夜的沙湖,有着岁月的静美
黔东南州洪涝发生规律研究
国外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从“驯服”到“巧用”
美丽的宁夏沙湖
基于FloodArea 模型的龙须河流域暴雨洪涝淹没模拟研究
城市内涝的形成与预防
我国城镇内涝防治:由理念到标准体系建立
哈尔滨推进九大排水工程 发力抵御城市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