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6-10-25同艳风
同艳风, 李 青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同艳风, 李青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本院78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半年之后对2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护理前好(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3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失语; 康复效果
脑梗死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其包含有脑血栓形成以及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1], 是全部脑卒中的约70%左右,该病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部的病变[2], 多发于老年患者,且发病快,治疗较慢,致残致死率较高[3], 预后差。因为脑组织局部供血的突发性减少亦或停止,引发脑组织缺血及缺氧进而使得脑组织坏死而引发的脑梗死其临床症状有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的并发症[4],该类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多不变与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重则危机生命。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 d后,脑CT扫描其相应部位有低密度灶。脑梗死的早期发现可由脑MRI检查得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 T2呈高信号,是脑MRI检查具体表现,较小的梗死病灶也可被MRI所发现[5]。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最大限度的改善其偏瘫肢体的功能,将致残率降至最低,有效提高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接收的78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3.91±10.39)岁;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4.43±11.21)岁。入院时所有患者的意识障碍、智力减退、大小便失禁且伴有偏瘫、失语等症状程度不同。对躯体参与调查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诊断,无心以及肾和肝等严重的功能不全的患者。所有患者的确诊经CT或MRI扫描,意识清醒,且其临床症状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相符,同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合理、多饮水、营养丰富、戒烟酒以及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首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积极鼓励、疏导患者,让患者了解周围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成功康复案例,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此外,积极与家属沟通,使患者家属增进与患者的交流,让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其次,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干预,通过专业且通俗易懂的的交流方式让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让家属学会如何正确辅助患者训练与护理,指导其按时服药。此外,患者须忌烟酒,忌暴饮暴食,定时进行肢体锻炼,情绪要稳定,积极配合医生对发病原的治疗。再次,失语护理必不可少,在手术康复期间,让患者主动对咀嚼和吞咽加以练习,随之,训练其恢复语言功能,即从舌头伸缩锻炼到发音,再到词以及句和读写。同时,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须与患者多交流。最后,实施偏瘫护理,稳定病情后,护理人员要定期按摩患者全身与足部,帮助患者做翻身运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刺激剂病变组织的肌肉,帮助患者弯曲旋转关节,提高其灵活度,帮助患者慢慢训练其站立、行走等。此外,通过推拿以及针灸等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偏瘫症状基本消失,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行走,功能恢复至病前的70%~90%, 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偏瘫症状恢复有进步,功能恢复至病前的50%~70%, 病残程度为3级以上。无效:患者偏瘫症状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恶化。
2 结 果
2.12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护理前好(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3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分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P<0.05;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P<0.05。
2.22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4.9%,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74.4%。见表2。
表2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包含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该病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部的病变。脑梗死引起的肢体偏瘫是一种中枢性瘫痪,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脑卒中发生后脑梗死偏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还给患者的家庭乃至深灰带来沉重的负担。中枢神经系统有代偿和重组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的重要依据是脑功能重组[6]。自发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学习和训练是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动力[7]。中枢神经系统有可塑性.神经元的死亡不可再生,但神经元周围神经组织会经轴突的侧支芽生,邻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有可能重新获得支配[8]。若神经收到严重损害,则神经功能网络可能得以重建[9]。另外,外周信息的不断刺激,可以使得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过程得以调整,新通路得以形成[10],与此同时,肌肉供血有所改善,失用性的退变得以防止,肢体平衡功能以及肌肉运动协调性和大有增强。早期康复训练即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通过一定的方式[11]。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刺激部分脑细胞使其产生功能代偿.故而,神经系统会很快建立新联系,从而正确运动输出得以收获,促进了患者的康复[12]。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康复训练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依据是在合适的时机部分的神经元可以再生。脑梗死患者尽早实施科学的康复训练,对大脑梗死灶产生良性刺激,从而唤醒大脑功能和促进其恢复意义重大。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地位重要,通过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中,恢复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训练对神经轴突联系的建立有促进作用、且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重组,可以促进健侧肢体主动运动,使得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得以强化,活跃了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对全身状况有恒大的改善作用[13]。但是,早期康复训练要注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体质、以及在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功能损害和动作状况,恰当的训练方式的选择,由易到难,运动量逐渐加大是患者逐步适应,坚持锻炼[14]。患者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随时注意其的反应和疲劳程度,康复训练须按部就班.不可过度。循序渐进地达到主动运动[15]。此外,早期康复护理要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注重失语、偏瘫护理。此外,通过推拿以及针灸等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丁小敏, 邢凤梅, 杨坤, 等. 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6): 563-565.
[2]成巧梅, 宋葆云, 李玮, 等.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2): 103-105.
[3]梁佩云, 陈建娥, 王丽, 等. 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7): 613-615.
[4]廖春莲, 谭春燕, 王凤霞, 等. 护理干预下配制鼻饲匀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5, 44(7): 998-999.
[5]傅秋燕, 胡玲琳, 张梅, 等.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3): 568-570.
[6]张慧敏. 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7): 1392-1393.
[7]杜丽萍, 刘亚新, 吴强爱, 等. 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3): 2721-2723.
[8]夏丽敏, 余小芳, 陈秀瓯, 等. 移动坐便椅对脑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2): 313-314.
[9]佟帅, 苏李, 吕海波, 等. 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3, 33(5): 399-402.
[10]李季, 于忠慧, 蔡彦秋, 等. 一级康复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3): 6791-6793.
[11]单艺, 卢洁, 李坤成, 等. 脑梗死运动功能预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11): 1221-1223.
[12]李琳, 姜慧强, 柳涛, 等. 有效沟通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0): 5941-5942.
[13]曾友华, 包烨华, 朱敏, 等. 针刺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轻度认知障碍: 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15, 35(10): 979-982.
[14]王朝驹, 孙薇, 兰怡, 等.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8): 5173-5174.
[15]夏楠, 王红星, 任彩丽, 等. 年龄因素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8): 782-785.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TONG Yanfeng, LI Qing
(XianyangHospitalofYan′anUniversity,Xianyang,Shaanxi, 712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8 cerebral infarction cases with hemiplegia aphas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ix months, language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nursing in language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P>0.05);After nursing, the index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nursing before (P< 0.05), and improvement of three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motor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emiplegia aphasia caus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2016-05-17
R 473.5
A
1672-2353(2016)18-017-03DOI: 10.7619/jcmp.2016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