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画一代宗师刘奎龄

2016-10-25

公关世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禽鸟画坛技法

动物画一代宗师刘奎龄

刘奎龄先生自画像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

他善于“势”的营造,绘画作品“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其画风华滋清润,厚劲灵动,意境深邃。其创作恰与徐悲鸿的“尽精微,致广大”契合。

刘奎龄是传统派和中西融合派的中坚,他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甚至印象派光色运用、油画技术以至夸张变形中吸取营养,他注意到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创造精神上的相似性,光大了传统写实技法,其艺术风格影响了惠孝同、刘子久、陈少梅、刘继卣、何家英等北派艺术家。

其代表作《上林春色图》深得徐悲鸿高度赞扬,并被其赞誉为“当代中国画坛翎毛第一人”。

《上林春色图》局部

《上林春色图》

在历代画史中,鲜有像刘奎龄这样表现题材如此广泛的画家,举凡翎毛花卉、水族鳞介、草虫蔬果、走兽、人物、山水,靡不涉猎,尤以花鸟、草虫、走兽最为见长,传世作品的数量也最为可观。技法丰富还新颖,画面丰富和谐,清新优雅,写实而主风神,堪称画坛之独步。为了在艺术实践中突破传统工笔画的僵局,以及为更新传统画法辟一新路,刘奎龄先生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名家辈出的二十世纪画坛中,刘奎龄是一位卓而不群的艺术大师,他在时代的艺术涅盘中悄然崛起,除了具备一般艺术家的天分及其自身素质之外,也有许多违背艺术规律与常规逻辑之处。古人云:学者必有师。刘奎龄却是独辟蹊踁、自学成才。

刘奎龄私淑古人,却不拥有古人的真迹,只能梭巡于“借观”名家真迹和珂罗版印刷品之间。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刘奎龄却躲在津门近郊土城小院成“一统”。他没有出国留洋,也没有进过

刘奎龄先生动物图

正规的美术院校,却在中西文化互渗的花鸟画、动物画的技法之结合上得是如此优秀。这或许是其获得成功的“秘笈”之一罢。当然这一切亦和刘奎龄于传统私塾教育的基础上,较早的接受“新式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

刘奎龄先生对传统的意境美有着独特的体验,对“洋为中用”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将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挖掘得恰到好处。他的画既有工笔特色的精意结构,又有水墨小写意的笔墨韵趣,二者结合得水乳交融。以其宽广的画路,为丰富发展中国画的技法开拓新的表现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奎龄的国画技艺全面,花卉、禽鸟、畜兽、山水画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画畜兽、禽鸟的造诣最能独步画坛。他真正做到了将古今优秀的笔墨传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西洋画的真实感和整体感与其丰富活泼的艺术想象,极为圆满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国色天香》

刘奎龄一生创作颇丰,其作品涉猎题材广泛。他博采众长,融汇中西,独创“湿丝毛法”“景衬法”“计白当黑法”等动物画技法,将用笔、用色与用水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颜色调配成典雅的色泽,惟妙惟肖地表现禽鸟畜兽的形体结构、肤色光泽,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对于传统绘画,刘奎龄有很深的功底。他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真正的吃透、掌握、融会贯通。接触到西方绘画后,他能合理地学习借鉴、巧妙融合,这是很难做到的。

刘奎龄的绘画艺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研究五代、宋、元诸家,画风受明、清影响;第二阶段为30年代后期,在学习郎世宁画法基础上,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第三阶段是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自成一家。与刘子久并称“津门二刘”。

刘奎龄是中国20世纪中国美术的杰出代表。刘奎龄绘画艺术风格映射出近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他一生追求写实,浓缩了20世纪中国写实绘画的历史。P

ANIMAL pAINTING MASTER LIU KUI LING

《金鱼嬉藻图》局部

猜你喜欢

禽鸟画坛技法
白描画禽鸟(十六)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白描画禽鸟(十三)
白描画禽鸟(四)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俄藏黑水城出土《禽鸟花卉》解读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