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如何应对经济下滑

2016-10-25李亮子

国企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银行业商业银行银行

文/图 本刊记者 李亮子

银行业如何应对经济下滑

文/图 本刊记者 李亮子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呈“L”型走势,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发力重点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这一宏观态势,银行业该如何应对?陶以平认为:一是回归本源,稳健经营;二是坚持特色,差异发展;三是把握趋势,持续创新。

陶以平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行长

陶以平,福建福州人,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历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综合计划处科长,中银集团港澳管理处办公室高级经理,金城银行香港分行中国业务部高级经理,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主任、资金计划处处长,福州市市中支行行长。

银行业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比较大,针对宏观经济呈“L”型下滑的走势,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许多困惑。7月7日,在“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从银行自身发展出发,对银行业如何适应新常态的给出一番见解。

陶以平说:“实际经济的运行、变化绝对不是一竖一横这么简单,而是要经历一个非常动态、复杂的经济动能转化和结构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避免要付出“阵痛”和代价,而且实际推进的速度、节奏、路径也会面临比较多的不确定性,挑战是比较大的。”

彻底颠覆传统理念

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体现得更加明显。人们惯常的思维观念被打破,这必须引起银行业从业者高度重视。

陶以平说:“很多传统理念将面临颠覆。在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过去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奉之为圭臬的理念,将面临颠覆。比如过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银行经营‘只要有规模就会有效益’,现在这一点显然不再适用。又比如过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国企、央企、大中型金融同业一般不会违约’,近两年这一‘金科玉律’显然已经被打破。再比如‘债券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必须刚性兑付’‘国家不会让银行破产’等等,未来也将不再适用。”

银行业经营不善依然跟普通企业一样可以破产,银行并不是无所不能“神一样的存在”。或许有些银行从业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2016年6月12日举行的2016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人民银行张涛副行长提到的要建设与整个金融体系相配套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就可以看出此番“颠覆”并不是蜻蜓点水一样的浅尝辄止。

银行业近期出现的一些政策、案例可以看出,不能再以陈旧的观念看待新出现的问题。

分化加剧边界模糊

长期以来,银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出现过多的差异性,但是随着宏观经济下滑压力加大,银行之间发展的差距也会愈加明显。因为银行从事的业务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不同的银行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的服务理念。

陶以平说:“银行业经营情况会加速分化。过去十几年,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所以整个银行业的发展迎来一个‘黄金期’。‘你好我好大家好’,普遍日子过得都不错。未来,随着经济增速下行、结构调整加剧,过去那种行业‘普涨’的格局已经不可持续,分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一趋势近两年已经日益明显。”

“比如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情况看,整个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2.43%和6%左右,与过去动辄20%到30%的增速相比落差很大,而且不同银行之间的增速分化也开始加大。从长远看,能够与时俱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的银行可能会进一步脱颖而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泾渭分明的金融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陶以平说:“比如对科创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仅靠PE或VC机构很难满足大量科创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仅靠银行贷款服务又很难解决风险收益的不对称问题。所以,我们看到近期监管部门已经着手在推动投贷联动的创新试点。”

“对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服务,仅靠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某一种服务是很难满足企业的服务要求的,往往需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资管金融等的综合服务。”

“此外,还有存量资产的盘活、居民财富管理以及支付结算的需要等,也对跨界、跨行业、跨境内境外的金融服务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以此为背景,未来传统金融行业之间、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之间以及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边界将更加模糊。”

如何转型是个问题

转型升级也好,突出重围也罢,总之在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利润率下降的危机之下,银行从业者必须陷入思考,该如何应对?

陶以平说:“一是回归本源,稳健经营。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属性,牢固树立金融衍生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的正确理念,坚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建共荣,不能掉入“脱实入虚”、自娱自乐的陷阱。要始终牢记金融是提供信用、经营风险的行业这一基本实际,更加强调转型、创新、发展与风险、内控、合规能力建设的相互匹配,努力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合规性、有序性,始终坚持稳健经营,有序推进转型创新。”

“二是坚持特色,差异发展。在经济进入‘L’型增长、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这对银行的精细化、特色化服务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说,未来一般性、普遍性的金融服务,会明显过剩,银行要想适应市场、赢得客户,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差异化、特色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在具体业务特别是银行个体特色业务、重点业务的监管和规范上,能够更加灵活,保持弹性,避免‘一刀切’。另一方面,对一些既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又有很强社会效益的业务,应该考虑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对于绿色金融业务,央行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鼓励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银监会对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可以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面和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动绿色金融项目落地。”

“三是把握趋势,持续创新。允许试点甚至‘试错’。特别是综合金融的创新,比如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创新、融合式创新,是大势所趋,只要商业银行建立起比较好的风险隔离机制,同时又是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就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银行业如何抓紧建立与轻资本、轻资产以及科创型企业特点相适应的新型风险管控体系;如何立足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差别,建立健全更加差异化的风险管控模式,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相关人员思考和研究的。银行业尽管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但也绝对不能陷入悲观绝望的极端,既要充分估计困难,但更应该增强信心。

责任编辑/蓝玉才

猜你喜欢

银行业商业银行银行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