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是稳增长的关键之举

2016-10-2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活力经济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是稳增长的关键之举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

目前,民营经济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稳增长首先要稳民营经济,不断激发其活力,这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充分认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多措并举,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

民营经济;稳增长;环境;活力

一、稳增长首先要稳民营经济

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上已占一半以上,201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53.3%,民营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约为50%。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外需不振加大了出口压力;国内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去库存去产能,汽车、手机等行业发展受到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未有效缓解,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导致民营经济出现下滑。

民营经济是强国经济、富民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稳定民营经济,通过民营经济的发展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通过扩大民间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中小微企业全面创新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通过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发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市场力量优胜劣汰调节过剩产能。因此,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是稳增长的关键。

二、制约民营经济活力的主要因素

当前,制约民营经济活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发展环境,二是企业自身。

(一)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

1.政策环境尚不完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走出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比较分散、碎片化,系统性不强,衔接整合不够,尚未形成合力;有的政策措施不够成熟,导致难以落实,效果打折;有的政策受惠面窄,申请手续复杂、成本高且优惠额度有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尚不到位,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考虑民营企业获取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不够,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对政策措施的知晓度不高;有的虽然获知了有关政策,但由于缺少政策解读和指导,仍不知道如何申请,如何享受;有的地方因基层工作人员对政策不够了解熟悉而造成一项政策多种解读的现象,让企业无所适从。

2.法治环境还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法律条文不精细,自由裁量幅度大、公私产权保护差别显著,《民间投资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仍待建立和修订;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司法不公、维权难问题依然存在,在土地征用、重大项目推进、产权保护等领域,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时遭受侵犯;一些地方政府“新官不理旧账”,失信于企业。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他们片面削弱了企业法治信仰,促使一些经营者形成扭曲的思想意识,信权、信钱、信黑、信关系。

3.市场环境还存在垄断和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等问题。垄断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度不够,“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依然存在;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垄断领域项目多为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含金量不高的项目,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或进去了也无法维持;一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虽是公开招投标,却设置许多或明或暗的壁垒,使民营企业无法参与;今年1至8月,铁路运输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利管理业、道路运输业、电力和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等五个行业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为4.7%、8.8%、4.1%、15.2%、34.0%,远低于同期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融资成本偏高、难度偏大;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仅有28.9%可从银行获得全部或大部分贷款;调研表明,中小民营企业综合年化贷款利率大约在15%左右,而民间借贷年化利率则高达30%以上;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动力普遍不足,惜贷、压贷甚至抽贷、断贷现象严重,民营企业很难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涉企收费仍然较多,中介机构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拖欠小微企业货款的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使民营企业普遍感到负担较重。

4.社会环境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政商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对民营经济的偏见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舆论导向、文件政策和实际工作中。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歧视;在舆论导向上,有些媒体刻意放大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使社会上提到民营企业就与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官商勾结挂钩;在文件中,表面上不存在所有制障碍,实际上“隐性门槛”依然严重;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部门在招投标中把项目预留给国有企业,或设置种种门槛限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常常感叹“不是败给了技术,而是败给了身份”。目前,政商关系出现的官商疏离现象亦应引起注意,有的党政干部对民营企业家采取“三不”原则即:“不接电话、不批文件、不办事情”;有的采取“软拒绝”即:见面客客气气,然后就音讯皆无;还有的办事“踢皮球”即:只要不出事,甘愿不做事,把企业的事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二)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尚需提高

1.对新常态既认识不够又难以适应。一些企业感觉不到新常态下市场环境、客户需求、消费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缺乏了解,发展的焦虑、创新的不足、求变的惰性、预期的不确定交织在一起,使一些民营企业进退两难。

2.技术创新动力不强且能力弱。一些中小微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依赖原有发展路径,认为技术创新与自身关系不大;受人才、资金和技术制约,多数中小微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和服务始终无法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3.管理水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方式粗放,企业文化缺失,凝聚力不强,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需求;一些大型民企面临家族化传承、股权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企业负责人因素质所限已难以驾驭企业,发展面临瓶颈。

4.因人才匮乏而受制约。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2014年,分别有333家、329家和317家500强企业受到人才缺乏的困扰。随着企业转型步伐的加快,高水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人才缺乏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亟待突破的困境。此外,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普遍问题。

5.转型的迷茫。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既渴望又迷茫,想转不会转,不知往哪里转,看不清方向,一些企业发展信心动摇,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

6.存在走不走出去的困惑。民营企业对“为什么要走”“往哪走”“怎么走”存在困惑;一些企业在各种创新要素跨国流动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对走出去融入全球市场、提升自身能力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有一些企业想走出去,但是因对国外的政治、法律、政策、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准备不足,而不敢走。

三、多措并举,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

1.落实“三个平等”、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前提。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民营企业之所想所盼,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必须从稳增长大局出发,对发展民营经济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在重视上有新加强。要从思想根源上消除所有制歧视,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要通过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来保障权利平等,通过依法行政来保障机会平等,通过深化改革来保障规则平等,切实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2.有为到位、发挥政府作用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保障。要把服务企业需求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目标,全面提高政府效率。针对目前出现的官商疏离、不作为现象,通过明确政商关系边界,建立政企沟通机制,构建起新型健康的政商关系。要落实好政府职能转变和精简行政审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提高基层承接审批、核准、备案下放的能力和素质。要加强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和问责,定事项、定责任、定时间、定结果,对各部门的落实成效进行考核,对不落地、不到位的进行问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独立评估机制的作用。

3.创新驱动是使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的根本动力。落实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的良好氛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激励力度,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提高其创新能力。统筹整合创新扶持资金,改进扶持方式,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中国制造2025纲要和互联网+行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通过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找到差异化的转型升级路径。

4.提升企业素质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内在要求。

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和稀缺资源,是市场主体的灵魂,是民营经济的活力之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更加注重发挥他们的才能,推动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建立联合培训协调机制,多渠道、广覆盖实施培训工程。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以爱国、敬业、创新、诚信、守法、贡献为核心的优秀建设者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5.财税和金融支持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客观需要。在财税上,整合政府各种专项资金、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进一步减免税费,加大支持力度。在金融上,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将出台的降息降准等政策措施尽快传导给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减负上,进一步推进普遍性降费,规范涉企收费,尽早出台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继续清理整顿中介机构高收费、乱收费、变相收费等行为;高度重视并解决拖欠小微企业资金的问题。

6.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消除歧视和偏见,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潜力,规范企业的行为,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坚持正面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对社会普遍关心的民营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创作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家的社会风尚。

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必须先稳民营经济,稳民营经济一定要激发其活力,当民营经济活力充分迸发时,稳增长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执笔人:黄荣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课题组成员:王寿君、蔡晓明、张晓霈、孙伟、匡湧)

责任编辑:张翔

徐双喜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活力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活力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