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初探

2016-10-25骆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学方法

骆航

【摘 要】 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精心设计课程、百闻不如一见、将学科研究新动态穿插于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或技巧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高职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94-02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规律性较差,教学要求中实记的部分较多。因此,学生常常反映该课程易懂难记,较为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1-2]。教师能否让学生对自己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值得教师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素材,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精心设计课程的导入

1.1 以名释药,激发兴趣 中药的名称中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药材自身的信息。其名称通常与药材性状、产地、药用部位、功效或发现人有关。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讲解,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加深对中药的记忆。如牛膝以植物的根入药,因其原植物的茎形状似牛的膝关节形状而得名;细辛,在《本草便读》中解释 “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这是因其形、味而得名;辛夷,《本草纲目》中解释“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因形、味而得名。在讲授三七时,先从名称开始,根据其植物的形态,每株有三个枝干七片叶子而命名“三七”;因其苗似人参,故又名“人参三七”、“参三七”;其原名为“山漆”,则最早见于《云南土特概况》的记载,因其功效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而三七又名“田七”,是从产地而言,因三七,原产于广西田阳县田州镇,田阳历史上也是三七的集散地,因而得名“田三七”、“田七”。通过对三七名称的解释,教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导入民间传说和小故事 在课堂中导入一些有关中药来历、使用等方面的小故事、小趣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何首乌、威灵仙、茯苓、杜仲、黄芪等,若能将其相关传说有机地穿插于教学之中,可以避免模式化教学带来的枯燥无味感,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加深学生对中药的记忆和理解 。

1.3 以药材商品行情进行导入 一些贵重药材,如野山参、天然牛黄、麝香、冬虫夏草等,可以先对其经济价格、商品规格和行情进行介绍,在不经意间引起学生对该药的关注。当然越是贵重的药材,以假乱真、以好充次的情况就越多,那么顺理成章,接下来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贵重药材如何造假,常见伪品有哪些,进而进一步介绍鉴别中药真伪的方法和技巧。

1.4 以突发事件、热点话题来导入 如在“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疫情的爆发时,板蓝根、金银花、贯众等药材的价格迅速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上出现各种伪品和劣次品,这些中药有什么特殊的功效?如何制假?如何鉴别呢?相信这些话题的引入,学生一定也会感兴趣。

1.5 导入现实案例 结合一些媒体关注的热点和报道作为案例,可以体现中药鉴定学的实用性,使教学与生产、生活接轨[3]。如乌头类药材中毒的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乌头类药材中毒的认识(如中毒的原因、如何有效的炮制、使用计量是多少等等),也有利于学生重视中药调剂工作,增强责任感;又如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造成肾毒性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木通药用历史的变迁、变迁的原因和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另外,某药厂未区分山豆、根北豆根的品种而胡乱投料,导致生产出来的感冒片致使数百使用患者集体中毒的案例,可以提醒学生在使用易混淆生药时,应慎重对待,仔细甄别,避免混用。

2 吸引学生眼球,百闻不如一见

中药鉴定学中包含大量的植物或动物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植物的形态、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等,教材上配有的几幅墨线图,往往是不够生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状。教师直接讲述或板书的方式来描述药材的性状,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应精心收集一些中药的饮片或标本。上课时将其正品和伪品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讨论其真伪优劣并作出判断,最后再由老师总结归纳性状和鉴别要点,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一改中药的性状特征需要死记硬背才能掌握的情况,而且记忆深刻。另外,在药材标本或实物缺乏的情况下,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一体的视听效果展示出来,在中药鉴定教学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4]。

3 将学科研究新动态穿插于教学内容之中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目前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内容多为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不少经验还未被现代科学技术验证,许多问题尚处于研究阶段。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中药鉴定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有的验证了传统经验,有的则推翻了原有经验和结论,国家药品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课堂和课本上的知识,在课外多阅览一些有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和书籍,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方向。

4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或技巧

很多学生反映中药鉴定学难学,实际上是难记,而学习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中药的品种繁多,每个品种在来源、采制、性状、鉴别等内容上各有特点,看起来零星分散,但通过分类比较,系统整理,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活用、巧用一些记忆方法。对学生学好这门课以及应对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各类考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对来源于伞形科的中药及特征的记忆,通过“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这句话,可以把伞形科的13味生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外)。其他诸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故事记忆、歌诀记忆等等都可以将枯燥死板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记忆下来。

总之,要搞好中药鉴定学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述,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中药鉴定学成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凤琴,郭庆梅.中药鉴定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J].药学教育,2008,24(3):30-32.

[2]乌莉娅·沙衣提,徐海燕,盛萍,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8):89-90.

[3]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3):75-76.

[4] 汪红,黄真,陈锡林,等.案例分析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 24(1) : 29.

(收稿日期:2016.05.18)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