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餐饮妙联赏析

2016-10-24刘思龙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刘伶本店酒楼

刘思龙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这是清朝京城一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见京郊小巷里有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店,店名很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倒也洁净整齐,乾隆心中高兴,挥笔写出一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突然笔停了,写不出下联了。大学士纪晓岚见状奏曰:“臣有下联可对否?”乾隆点头,纪晓岚对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上下联都是回文,遂成妙对,很快传遍京城,“天然居”名声大噪,文人墨客来往不绝。

传说古时金陵郊外,有家兼营饮食的茶馆,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张挂于门旁柱子上: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此联对仗工整,明白如画,引得士农工商不远而来,品联品酒品茶,生意红火。

清朝末年,广州有家兼营酒菜的茶楼,生意清淡,店主心里苦闷。有一举子进店饮酒,了解到店主心情,便假笔墨书一联,店主忙贴门上: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此联妙就妙在联语浅俗直白,讽喻封建社会的人生入木三分,因此不胫而走,前来品评对联的人很多,进店就餐的人也多,生意渐旺。

古时,南京多美酒。城中一酒家挂一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对联生动传神,活脱脱画了醉意盎然的酒客形象,联外之意说明本店酒好。另有一家酒店张联云:

座上不乏豪饮客;

门前常扶醉人归。

饮者口口相传,争相上门买醉,也就说明本店酒好。

云南大理,古时有家“旷怡村”酒馆,挂一联云:

爱诗爱画爱人;

赔烟赔酒赔茶,

此联文字浅显,对仗工整,妙就妙在很好地表明了店主人的雅好,免费招待来往的墨客骚人,名声远播,生意红火。

壶中有美酒,席畔有妙联。古城长沙学院街上有一酒楼,有联云: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香。

此联巧借酒鬼、酒仙之问答,矜夸自家经营之长,多有饮者前来买醉。

宋朝京都汴梁,有家酒楼鼓吹饮酒有一醉解千愁的妙用,挂出一副生动的集句联: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上联取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下联摘自李白的《将进酒》,妙手拈来,浑然天成。

古时潮州城中,有家“韩江酒楼”,对联很别致: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一般读书人都知道,韩愈是唐代大文学家,写《送穷文》千古流传。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又是尽人皆知的酒徒。江淹,南朝梁代文学家,擅长作赋而闻名于世。王粲,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名作传世。这副对联妙用四位古代名人典故,首冠“韩江”,尾嵌“酒楼”,刚好就是这家酒楼的字号,自然贴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酒楼名声大振。

(邱宝珊摘自《益寿宝典》2016年第六期)

猜你喜欢

刘伶本店酒楼
难缠的顾客
脱单攻略
请酒不醉
酒楼失火案
茶社、酒楼与咖啡馆: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刘伶戒酒
幸运大抽奖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