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研究
2016-10-24张广源赵伟
张广源+赵伟
【摘要】目前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本文从背景公平、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等方面,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以期对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进行权衡评价。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 投资 公平 评价体系
一、引言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规模和类型、投资资金的数额和来源等,在不同的地区差别非常显著。投资公平与否不仅对投资效率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的切身利益。如何作出兼顾不同地区差异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决策,使投资决策可以权衡不同地区应该占有的基础设施投资数量,需要在作出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时有可测性的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参考依据。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背景公平,对不同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时,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地区农业的比重、地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人文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都会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起点公平,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都有权享有相等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基础设施投资的人均投资额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三是规则公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政府在选择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时,对所有参与竞争的投资项目应一视同仁,建立公平的评价规则。四是结果公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均衡,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农村地区居民应享有大致相同的农村基础设施标准。
本文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评价体系,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进行评价研究。
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构建
(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目标、原则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的目标,是依据我国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管理的客观现实情况,构建起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是公平性评价系统的框架和指南,是公平性评价工作实施的基本依据。为了建立系统、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做到科学、合理,需要遵守目标一致、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行性、可测性、动态完善性、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
(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指标的设置
1.评价指标设置。
(1)背景公平性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条件和环境的指标,可以从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的投资背景条件和环境中选取。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可测性、可行性以及全面性原则,本文将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村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纳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背景公平性指标中。
(2)起点公平性指标。分配起点的公平关系到整个分配链条是否公平。透过起点公平性指标,可以看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初始投资状况是否合理和符合实际。起点阶段是否公平的标准在于人们获取初始投资的机会是否一样,在公平的理想状态下基础设施投资的份额应该是相等的。鉴于此,可以将起点公平性指标设置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始水平、农村基础设施人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增长率。
(3)规则公平性指标。是用来衡量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过程否公平、合理的指标。过程竞争是竞争大环境下最为复杂和生动的环节,其竞争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最终结果。本文将规则公平指标设定为投资过程公开化程度、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度、投资决策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投资过程的审查和监督水平,这些指标总体上可以反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过程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水平。
(4)结果公平性指标。是衡量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果是否公平的指标。根据结果公平相关理论,将公平性指标设定为相对指标,而不是绝对指标,这样才可以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投资结果加以比较。本文将结果公平性指标定义为农村道路硬化率、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垃圾池、垃圾桶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这些指标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总体上反映农民使用基础设施的现状和水平。
2.评价指标的解释。
(1)背景公平性指标。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状况。因此,某个农村地区的生产和收入水平可以用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来衡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力支持,所以该指标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农村人口数
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收入可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人均收入越多,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好,从而为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经济保障。同时人均收入也是需求要素。研究表明,农民的富裕程度与基础设施的投资意愿正相关。农民越富裕,其对当地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会有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来满足,这样就会促使当地居民投资某些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人均纯收入对于评价基础设施投资背景公平性来说是个重要指标,该指标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呈正相关,其计算公式:
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上级政府筹资;二是来源于农村自筹,其中上级政府是主要来源。所以财政收入是支撑整个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来源和手段。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多的地区,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少的地区更有可能出现投资资金不足的状况。所以该指标是正向指标。其计算公式: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常住人口数
农村人口密度。反映农村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对基础设施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频率会更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会更迫切、更需要。同样数量的基础设施,在人口密度小的地区比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会有更多的使用机会和使用条件,所以该指标是逆向指标。其计算公式:
农村人口密度=地区农村人口总数/地区农村面积
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基础设施决策时更加细化,这样对贫困落后地区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使落后地区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力支持,如新农村示范村等类似项目的建设。另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城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的挤出效用,这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这个指标是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地区总人口
(2)起点公平性指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始水平。该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由于基础设施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多,需要统计的数据很繁杂而且难度很大,可以用一地区的农村人均固定资产(除去房屋建筑)进行指标替换。该指标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现正相关,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人均固定资产=(农村总固定资产-房屋建筑资产)/农村人口
农村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说明某个地区每个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基础设施投资量,数值越大表明政府对农村的投资额越多,基础设施投资的起点水平越高,人们获取投资的机会就越大。该指标是正向指标,其计算公式:
农村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基础设施总投资额/农村人口数
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增长率。该指标从动态的角度衡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水平和发展情况,使起点公平指标更加合理、全面。为了增加指标的代表性,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将近5年的基础设施人均投资的增长率进行平均,得到的数值越大,说明基础设施投资的进程越来越快,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因此该指标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基础设施人均增长率=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增量/原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
(3)规则公平性指标。投资过程的公开化程度。投资规则的不公平很大原因是投资过程的公开化程度太低。不够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和投资过程会滋生腐败,产生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现象,使本应该实施的基础设施投资的项目没有落实到位,应该享有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没有得到投资机会。因此,应该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开化程度,将此项内容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规则性公平指标之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开化程度可以通过投资项目的公开化率进行衡量,公开化程度与公开的投资项目占所有投资项目的比重同向变化。因此,该指标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投资项目公开化率=公开的投资项目/地区投资项目总数×100%
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要参与者有政府、农民公众、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专家以及中介机构。鉴于基础设施投资过程是多方主体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所有的参与者都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研究表明,参与程度不够的是公众和专家及中介机构,这些群体对决策结果的影响较弱。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民主参与度越高,决策过程就会更加透明,所汇集的结果能代表更多人的利益,也更有广泛性和公平性。因此,要让普通民众参与到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过程中,提高和巩固所有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民主地、科学地实现决策投资。将这一指标定义为定性指标,采用对主要参与者跟进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
投资决策机制完善度。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众多,如投资项目不够合理、资金管理不规范、项目建成后无人管理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管理方式不完善、地方财力不足等。所以,要科学选择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充分考虑多方投资主体的利益,明确投资主体的职责和决策内容,使投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才能真正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用投资资金到位率和投资节约率的平均数衡量投资决策机制的完善度。投资资金到位率是用来检测投资资金的到位程度,可以看出某个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具体的筹集情况和落实的程度。用投资节约率衡量基础设施投资存在节约或者浪费的程度。该指标若为负数,则表示浪费,也就是超支。综合考虑两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决策机制的运行效率,两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投资资金到位率=(投资到位资金数额/投资预算额)× 100%
投资节约率=[(投资预算额-实际投资额)/投资预算额]×100%
投资过程审查和监督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权作为一项公共权力,需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审查机制,从而出现了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在监督体系内部,应该加强决策部门的责任意识,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决策者有法可依,失职者依法承担失职责任。在体系外设置多种形式的渠道,让更多的公众和个人参与到监督中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审查制度。投资过程的审查和监督水平越高,体制越健全,投资项目的合格率就会越高。所以,可以用投资项目合格率来衡量投资过程和审查监督水平。合格率越高,说明审查和监督水平越高。因此,数值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
投资项目合格率=(验收合格的投资项目数/投资项目总数)×100%
(4)结果公平性指标。农村道路硬化率。农村道路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村道路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致富,先修路”,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建设,可以方便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是评价结果公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
农村道路硬化率=[油(水泥)路规模/农村公路总规模) ]×100%
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安装了公共照明设施,这些照明设施方便了人们的夜间出行,也为农村举办公共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通过计算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可以得到某一地区在这一领域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和水平。其计算公式:
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安装公共照明设施行政村的数量/地区行政村的总数量)×100%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加强自来水设施建设是我国当前一项切实紧迫的惠民工程,是保障农民安全饮水的重要途径。虽然很多地区政府都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也有很多的地区自来水覆盖率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的自来水覆盖率差距还很大,很多落后、偏远的地区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水的困境。因此,政府要做到持续关注该问题。其计算公式: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已供自来水户数/总户数)×100%
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该指标可以衡量全地区种植业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改良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越高,则说明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就越大。其计算公式:
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应用机械化操作的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 100%
垃圾池、垃圾桶覆盖率。村容整洁展现了一个村的村容村貌,是一个村庄面貌的窗口,体现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的质量。村容整洁是实现新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彻底治理脏乱差的问题。设立垃圾池、垃圾桶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也为农村百姓过上干净、舒适的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便利。其计算公式:
垃圾池、垃圾桶覆盖率=(设有垃圾池、垃圾桶的行政村数/地区行政村的总数量)×100%
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可以宣传政策、方针,传播科学文化,监督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广播电视覆盖率是对广播电视投资的成果评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区域村民享有的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其计算公式:
广播电视覆盖率=(覆盖广播电视信号的村数/地区行政村的总数量) ×100%
(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表分为三个递阶层次,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从属关系可以确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专家和老师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通过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然后对每个专家的意见进行平均,获得最终的矩阵,结果见表(1)(2)(3)(4)(5)。
以上各判断矩阵通过公式检测都通过了一致性标准。使用所有同一层次的单排序的结果数值,可以计算得出相对于上一层次本层次所有元素重要程度的权重数值,如表(6)所示。总层次也通过了一致性检验(CR=0.030<0.1)。因此,各层次的权重经过计算得以确定。
(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结构体系通过上述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已经初具模型。如表(7)所示。
三、结论
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的体系。对于完善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研究,提高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方向,维护和提高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的切身利益,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总体看来,评价体系还只是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需要对指标内容和评价标准不断地进行完善,才能使评价体系内容更加合理。由于不同年份基础设施投资的数据可比较性很差,而且很多投资项目数据由于信息披露不完整而无法查阅。所以,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评价体系,还需要作更深入研究与相关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太轩.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问题研究——基于财税法路径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8(6).
[2] 和立道,李妍.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6).
[3] 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 李志军,刘海燕,刘继生.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平衡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0.
[5] 张林秀,李强,罗仁福,刘承芳,罗斯高.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情况及区域分布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6] 谭啸,李慧民,樊胜军,钟兴润.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评价研究[J].陕西建筑,2010(5).
[7] 米本家.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公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注:部分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