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2016-10-24欧方文
欧方文
【摘要】在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向着良好的势头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最近几年来,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调查表明,我国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且施工材料也有很大的浪费现象。我国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不能够明确施工的良好秩序,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的效率。本文笔者立足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现状,对于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供广大同僚参考交流使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施工技术管理
【分类号】:TV523
一、前言
通俗上来讲,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在立足于正确的施工标准的前提下,确立施工中各项程序的优先次序,保证施工的效率和有序性,以求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工程不存在任何技术隐患。并且,施工技术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有特色的施工方案,从而根据方案研究出合理的施工措施。在我国的施工技术中,施工技术管理执行的一般情况往往是设计师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好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人员便会按照这个施工计划进行有序的施工。
二、概述施工技术管理
虽然按照工程界的通俗说法,施工技术仅仅只不过是一种已经被编制好的施工程序的执行。但是,实际的施工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这么说的原因就是,在施工人员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工程技术的一些物理系数并不与之前的调查完全相符,如果继续进行施工很有将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下滑。这时候,就需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以协调施工各个部门之间的有序分工,保证施工能够始终以一种良好的氛围进行。
根据最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浪费的现象特别严重,施工材料浪费的百分比相比往年上升了几十个百分点。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应该保证施工的消耗能够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得施工企业的效益能够有显著的上升。施工技术管理涉及的方面是非常之多的,做好施工技术管理不仅需要建设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规划,还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加以配合。如果必要的话,政府的财政部门可以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三、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并且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下,更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施工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体系,相比于世界上其它先进国家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我国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其上升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以下将是对我国的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讨论。
(1)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都是大型工程,工程在建设起来具有较高的难度,无论是对于施工人员的耐力还是技术水平来说,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并且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工程需要施工人员在极为严酷的环境中工作。然而我国许多的建设企业却不能够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方案,从而不利于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对于施工效率的提高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完善的激励措施可以将施工人员的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的建设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协调和分配施工中利益共享者的工作,实现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
(2)施工人员的分工不明确
在一项建筑工程的整体运行中,施工人员之间只有形成有序的分工,才能实现最大程度地缩短工程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然而在我国,有着部分施工企业不能对于施工人员的分工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导致施工缺乏一个合理有序的施工体系,导致施工成本的控制和工期或者是工程质量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造成工期的缩短或者是延长。从而增大了施工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的投入成本,阻碍了施工企业获取最大化的工程效益。
(3)责任分配不明确
对施工中的责任和权利进行分配历来就是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许多的施工企业却存在权力与责任分配不明确的现象,导致施工管理中的责任与利益之间的关系模糊,从而降低了施工管理水平,同时也不利于建筑工程将施工中的各个任务分派到各个施工人员中去。为了避免此类现象,需要施工企业的管理机构对于施工的各项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的工作强度和施工的成本。这样做还能防止在施工遇到危机或者是出现技术隐患时,施工人员之间出现的责任推卸,从而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
(4)项目经济规划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进行良好的项目经济的规划可以使工程在施工中能够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缩小工程成本的目的。然而我国的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对于施工的各个项目的经济规划不条理,从而无法保证施工成本的最小化。并且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有可能是施工的实际投入远远超过工程的预算,并且施工的工期和预先规划的也有较大的差异。
四、提高我国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施工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施工技术管理的疏漏,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发展潜力。为了规避此类现象,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施工技术管理的改进方法。
(1)完善施工的各项环节
对于施工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是施工的管理事半功倍,并且起到缩小施工成本的目的。在施工的准备阶段,需要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方案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于施工的场地进行细致的考察,根据场地的特点和气候条件选择施工方案,在工程的实施阶段,施工人员需要针对施工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应变,以缩小工程的投入。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小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中承担的经济压力。
(2)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资金投入。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例如从加强施工材料的采购和运输上入手,禁止施工人员采购来源不明的材料,严禁某些施工人员因为个人的利益擅自选用质量差的建筑材料。必要时,施工企业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于施工材料的选取进行监督,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3)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工程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管理的长期有效性,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增强对于奖惩机制的认识,针对这个方面,需要施工企业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将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与员工自身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在建筑工程中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并有利于施工企业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忻国豪;;浅谈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J];当代经理人;2015年19期
[2]于国峰;;浅谈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3期
[3]陈乙珊;;浅谈施工技术管理的几个要素[J];广东建材;2014年09期
[4]宋慧秋;;浅谈施工技术管理[J];才智;2014年13期
[5]田飞;;谈施工技术管理[J];山西建筑;2015年20期
[6]王义;;论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J];才智;201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