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2016-10-24程俊灵吴玲丽

考试周刊 2016年80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教学情境高中化学

程俊灵+吴玲丽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其表达能力。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阐述了几点科学有效实施问题式教学,打造高效化学课堂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化学 教学情境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改革后重点提倡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契合这一要求,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高效解决问题,提高同学们的能力与素养。想要科学高效地实施问题式教学这一模式,教师应当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应当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问题式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与求知欲,从而使后续的教学与探究更加顺利开展。

比如,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首先用PPT展示了几组图片及视频。爆炸、牛奶变质、钢铁生锈、溶洞的形成,这些都是化学反应,但通过观看动态图片或视频,同学们可以观察到这些反应有些发生得非常迅速,如爆炸,而有些则需要经过漫长的反应过程如溶洞。我又给同学们展示了钢铁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在潮湿的空气中、干燥的空气中、水中放置后的锈蚀情况,同学们可以明显发现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锈蚀情况最严重。然后我提问:“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差别很大,决定其快慢的本质因素是什么呢?即使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当外界条件不同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不尽相同,那么影响其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呢?”通过这样提问,引出了这堂新课的课题,同学们开始思考与讨论,最终同学们都能总结出:“物质本身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内因。”而对于外因,同学们答道温度、湿度、浓度等,但是同学们想到的因素并不全面,通过引导同学们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引入课题,成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成假设,分析问题

在实质性的探究阶段,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提问,引领同学们形成假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有方向地展开探讨与研究工作,切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对《盐的水解》这节知识进行教学时,通过一系列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正确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首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检测盐溶液酸碱度的实验,经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发现不同盐溶液加入酸碱指示剂后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我提问道:“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不同的盐溶解酸碱性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酸碱性呢?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同学们开始进行思考与讨论,我引导同学们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盐溶液的水解过程,“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学到盐溶于水是会发生电离的,而水中也存在水电离出来的H+和OH-,什么情况下盐的离子会与水电离的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呢?”同学们假设是因为盐电离后的离子与水电离的离子发生反应才导致溶液产生酸碱性差异的。同学们开始尝试列出不同盐电解后的离子式,观察什么样的盐溶于水后电离的离子能与H+或OH-发生反应。最终同学们发现强碱弱酸盐CH3COONa电离后的弱酸阴离子CH3COO-与H+结合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此外,强酸弱碱盐与弱酸弱碱盐电离的离子都能与水电离的离子发生反应,只有强酸强碱盐不能反应。然后我告诉大家,盐离子与水离子发生反应的过程就是盐类水解的过程。“然而为什么水解后酸碱性不同呢?”我提醒大家溶液中的H+和OH-是影响酸碱性的因素,最终同学们明白了原因,如CH3COO-与H+结合后,溶液中H+减少,而OH-增多,因此溶液呈碱性。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成功引导同学们探究出盐类水解的过程与实质,高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多元反思,解决问题

反思是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反思总结,培养同学们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与归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些反应是放热的,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同学们不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能量,让同学们计算不同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H。通过计算出的数据△H,同学们还不能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首先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得出这些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结论,然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观察这些反应,进行反思然后得出规律:“同学们已经知道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了,那么现在能不能关联我刚刚给的数据,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总结出反应热的规律呢?”同学们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对于放热反应,△H为负,对于吸热反应,△H为正。同学们总结出另一种判断能量变化的方法,若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H<0,则反应放热。反之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即△H>0,则反应吸热。

上述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已经得出的结论反思前面的数据,成功总结出能量变化的规律,使同学们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记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能够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与尝试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晟.探究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2(07).

[2]朵建荣.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教学情境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