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6-10-24茹波

考试周刊 2016年80期
关键词:新教材物理教材

茹波

从初中物理新标准来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用规律的自然科学,必须从以下几点考虑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抓好教材的理解

1.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科学内容标准,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对过往一切旧教材的扬弃中,一改过去“难、繁、偏、旧”的特点,所选内容典型、实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宜,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探究学习上。

2.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才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规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得到。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3.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和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解释的实例:P94页的“推与拉”、P98页的“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P116页的“迷你实验室”关于现代科技的介绍等。可以说新教材在贴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识的现代化、实用性及生产应用上做到了有机统一。

4.新教材特别重视与其他学科的协调与整合,特别是正确的哲学观点和人文科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和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介绍、P75页的“信息窗”对牛顿生平的介绍等。这一切对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至关重要。

5.新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大胆探索,具有强烈的互动特质,设置了如“实验探究”、“探究点拨”、“讨论与交流”、“请提问”、“实践活动”、“信息窗”等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了教材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

物理课是八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如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要求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和能量守恒等内容。并且了解新能源的应用,能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老师可以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如以两个小磁铁之间的磁性推动小木车的快速运动,两个物体的撞击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现场试验。还可以现实案例或者多媒体的形式做成动态的幻灯片宣传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前自己查资料,从而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三、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描述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信息处理的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资料,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并且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实验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讨论记录,教师则做好实验分析总结。

四、打造和谐课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课堂,才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在和谐的课堂上是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在和谐的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能把这种喜爱转移到课堂上,能高效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还能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想法、学习中的困难和快乐,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认知兴趣,培养求实的探索科学的作风。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可否认的。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在一个集体中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和谐的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尽量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传播,从而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猜你喜欢

新教材物理教材
只因是物理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处处留心皆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