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抽象”到“写实”

2016-10-24龙基明

考试周刊 2016年80期
关键词:行动抽象高中教学

龙基明

摘 要: 为获取并掌握更多的知识,首先需要积极行动。沉淀知识是为行动展开铺垫,有利于取得实效。作者就论行知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做了阐述。

关键词: 认知 行动 高中教学

“行是知之本,知是行之基”的教学理念具有相当的精辟性及丰富性。随着日渐深入实施的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提升其知识素养已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学生本身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目前教学要求。构建主义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目标。笔者以现代教学纲要要求为目标,简单阐述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

一、抓住数学学科内涵丰富性,奠定学生探知解答“基石”

数学作为众多学科中基础性较强的一门知识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其“符号化”表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科章节与知识点之间存在复杂且丰富的关联,任何阶段都是如此。学生要对此进行探究或思考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知识素养,围绕教学目标,在传授基础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其“理论根基”。

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便能通过“三角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针对“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做重点讲解,并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将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特点,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教学语言,对三角函数图像性质的内容有初步认知,并开展与之相关的问题解答活动,让知识内容更系统化。

二、抓住问题教学评价指导性,培树学生良好学习“习性”

高中数学具有相当的能力性,使学生的学习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出发与落脚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高中生虽能通过学习形成初步的反思和辨析能力,但由于自身因素,如学习素养、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自身学习活动。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此点,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问题:已知f(x)=ax+x/b,若-3≤f(1)≤0,3≤f(2)≤6,求f(3)的范围。

解题过程:由条件可以得出-3≤a+b≤03≤2a+b/2≤6 ①

学生评析过程: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f(x)=ax+x/b,其值是同时受a和b制约的。当a取最大(小)值时,b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三、强化解析问题策略传授,在深入“行”中奠定学生深厚“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经实践可以得知,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在掌握正确解题方法后,能对问题进行更有效的探析,并让解题活动收到切实的成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行知合一”理念贯彻其中,并体现其“只是行之成”的内涵,重点传授探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析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并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进行自主问题探究。如上述案例中,在学生解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总结,教师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从而得出解答策略:“正确运用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规则。”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应让学生通过探析体悟解决问题,从而避免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彻等情况。

四、利用“行知合一”的互补性特点,促进学生探究实践素养提升

将探究性教学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探究能力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与锻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并提升学习效能。教师开展探究活动时,结合“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将“行”与“知道”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与此同时,解题后进行反思分析。并将“行知”互补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树立学生的探究素养和品质。如教学“平面向量”过程中,教师将“行知”的互补性充分利用起来,向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如图,OM∥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且■=x■+y■,则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且当x=-■时,y的取值范围又是多少呢?

五、结语

推行“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向问题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将“行”与“只”正确利用起来,并反复练习,让问题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与此同时,促进问题教学进程,继而提高问题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兴国.高中数学行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21-22.

[2]陈杰.高中数学教学中“行知合一”的理念[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0):3-5.

猜你喜欢

行动抽象高中教学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