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婴儿的百日咳现状及预防策略

2016-10-24Sophie

健康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百日咳婴幼儿婴儿

Sophie

百日咳是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易于流行的特点。其典型临床表现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而新生儿及小婴儿多不具备上述典型咳嗽的临床表现,而多以阵发性屏气发作、窒息、发绀甚至惊厥等为临床表现,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延误病情,造成传染流行及死亡。

百日咳疫苗接种以前,本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974年来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婴幼儿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近年来“百日咳再现”的现象在全球各地相继报道,百日咳发病率出现显著反弹,2011年以来我国天津、西安等地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现象。这种不降反升的传染性疾病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再次对婴幼儿,尤其是未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婴儿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

现代百日咳的特点

较之过去的百日咳流行特点,现代百日咳有以下特点:

发病人群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以小婴儿(<6 月婴儿)及青少年/成年人为多;典型临床表现不多见,天津市15 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病例典型的百日咳咳嗽症状仅有 22.64%,巴西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7],成人病例典型的百日咳咳嗽症状仅有38%;青少年/成年人成为婴幼儿主要的传染源,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流行的特征,2007年法国、美国等地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8],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是未接种的小婴幼儿主要的传染源(76%~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罗洁等人对2013~2014年确诊为百日咳的7例新生儿中,有6例新生儿的家庭成员有咳嗽病史(10 天以上的)。

有数据显示,美国因感染百日咳死亡的人群中,6月龄以下的婴儿占到了90%,加拿大因感染百日咳死亡的19例人群中,15例为<3 月的小婴儿,在对<10 岁的年龄组患儿研究中发现,<6 月的小婴儿临床表现重且死亡率高。

预防策略

WHO指出,自然免疫或被动免疫均不能产生终身屏障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疫苗的屏障保护作用明显下降。针对目前的情况,为减少小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首先,要重视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的早期诊治、隔离,对无免疫保护的青少年及成人进行被动免疫。

尤其对婴幼儿需频繁接触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美国免疫顾问委员会(ACIP)推荐对与婴儿接触的青少年及成人(家庭成员、儿童保健提供者,卫生保健人员)接种 1 剂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即目前的蚕茧策略。

其次,优化小婴儿现行的免疫接种策略。

小月龄婴儿缺乏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主要依赖胎传抗体进行免疫保护,而高水平的抗体滴度有助于预防百日咳的发生。柳艳萍等人对天津132名新生儿胎传抗体进行监测,生后胎传抗体阳性的新生儿仅有41 例(31.06%),3月龄疫苗接种前抗体转阴率达89.49%。

胡榕等人对成都142 名新生儿胎传抗体监测显示,胎传抗体阳性者有66名,为 46.48%,达到保护水平的仅为1.41%。<3 月的小婴儿处于较高的感染风险中。

因此,有学者提出百日咳的初始接种时间是否可以提前的建议,但考虑到新生儿体质、机体应答能力及疾病等相关问题,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尚待研究。

2012 年ACIP发布指南推荐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进行1剂Tdap接种,并指出27~36孕周为最佳的接种时期,此期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可以将更多的抗体短期内传给胎儿,达到有效预防百日咳的感染,但其安全性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小婴儿是目前百日咳的高危人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优化现行的免疫策略势在必行。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导致漏诊、误诊,且容易感染其他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小婴儿,容易延误病情,导致感染流行,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及时发现,尽早隔离,及时诊治,对缓解患儿病情、减轻严重程度、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病例分享

患儿,女,40 天,因“咳嗽半月余,加重 1 周”住院。

病史: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咳,单声咳,未予重视,3天后就诊当地诊所予头孢类(具体不详)及止咳化痰颗粒口服4天,无明显效果,期间无发热、发绀。诉5天前咳嗽次数增多,喉间有痰,随就诊于县妇幼保健院,拟「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氨溴索等应用2天,查血常规:WBC 26.1×109/L,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家属要求转院治疗。

入院查患儿一般情况可,无发热,无气促、呼吸困难,有咳嗽,声重,喉间痰鸣不著,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心腹查体阴性。

血常规:WBC 22.94×109/L,N22.94%,L69.44%。胸片:两肺纹理增粗模糊,右下肺伴随斑片状模糊高密度影,心脏左侧突出,膈正常。其后发现患儿有屏气发作、皮肤发绀的现象,尤其在清理气道时明显,予安静、吸氧后可缓解。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家庭成员病史询问患儿父亲半月前有1周余的咳嗽。

结合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百日咳可能,将患儿气道分泌物送检、培养,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其后转入定点医院治疗,随访:经2 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后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Thomas A, Clark, Nancy E, et al. Pertussis control: time for something new? [J]. 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12, 20(5): 211-213.

[2] Murphy JF. Pertussis has re-emerged [J]. Ir Med J. 2012, 105(8): 260.

[3] 高志刚, 黄海涛, 刘勇, 等. 天津市百日咳发病反弹及流行特征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3): 212-215.

[4] 刘莹, 候铁军, 王增国, 等. 西安市百日咳流行特征及发病现状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8): 1381-1383, 1387.

[5] WHO. Pertussi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J]. WER, 2010, 85(40): 385-400.

[6] 黄海涛, 高志刚, 刘勇, 等. 天津市百日咳家庭内传播的流行特征机器影响因素 [J]. 职业与健康, 2014, 30(23): 3468-3470.

[7] Baptista PN, Magalhaes VS, Rodrigues LC, The role of adults in household outbreaks of pertussis [J]. Int J Infect Dis, 2010, 14: e111-114.

[8] Wendelboe AM, Hudgens MG, Poole C, et al. Estimating the role of casual contact from the community in transmission of Bordetella pertussis to young infants [J]. Emerg Themes Epidemiol, 2007, 19 (4): 15-23.

[9] 罗洁, 王慧欣, 袁林, 等. 新生儿百日咳临床特点和致病菌耐药性分析 [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10): 975-978.

[10] Mattoo S, Cherry JD. Molecular pathogenesis,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due to Bordetella pertussis and other Bordetella subspecies [J]. Clin Microbiol Rev, 2015, 18(2): 326-382.

[11] Galanis E, King AS, Varughese P, et al. Changing epidemiology and emerging risk groups for pertussis [J]. CMAJ, 2006, 174(4): 451-452.

[12] WHO. Pertussi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August 2015 [J].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2015, 90 (35): 433-460.

[13] 柳艳萍, 齐秀英. 百日咳和白喉胎传抗体监测分析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 (23): 4126-4127, 4130.

[14] 胡榕, 杨琼, 张浩, 等. 成都市新生儿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胎传抗体水平调查 [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0, 6 (26): 479-481.

猜你喜欢

百日咳婴幼儿婴儿
婴儿为何睡得多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小心百日咳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百日咳
婴儿房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