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镜像解读未麻的成长之路

2016-10-24王浩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镜像动画电影偶像

王浩文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透过镜像解读未麻的成长之路

王浩文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日本动画电影《未麻的部屋》是今敏导演的处女作。影片凭借独特的画面风格和巧妙的剧作结构受到观众追捧,成为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由于影片中刻画女主人公未麻人格分裂和心理矛盾的需要,因此导演常常选用镜子或者车窗、屏幕、玻璃幕墙等类镜子的物体形成的自我镜像作为窥探未麻内心世界的入口。本文将通过对剧情中接连出现的镜像进行分析,厘清未麻自我成长的精神轨迹。

《未麻的部屋》;镜像;今敏;动画电影

日本动画电影《未麻的部屋》是今敏导演的处女作。影片凭借独特的画面风格和巧妙的剧作结构受到观众追捧并相继获得1997年亚洲奇幻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等多项殊荣,成功跻身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列。由于影片中刻画女主人公人格分裂和心理矛盾的需要,因此导演常常选用镜子或者车窗、屏幕、玻璃幕墙等类镜子的物体形成的自我镜像作为窥探未麻内心世界的入口。本文将通过对剧情中接连出现的镜像进行分析,厘清未麻自我成长的精神轨迹。

一、焦虑压抑中的主体分裂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未麻的镜像是在开头部分女主人公所在偶像团体登台演出时,中间穿插了一段未麻在电车上的画面,车窗里倒映出未麻嘴里轻声哼着歌曲,配合手部比划着演出舞蹈动作的样子。未麻手部的舞蹈动作在这里其实是心理上自我认同的一个标志,拉康认为婴儿在镜中看到自己的镜像起初是不能分辨的,之后自身的肢体活动是其能够在镜像中辨认出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此时的未麻人格是统一的,没有出现“想象自我”和“真实自我”的矛盾。

未麻退出了偶像团体,她发现在她的个人网页“未麻的部屋”上有着对她日常行为异常详细的记录,这引起了未麻内心的疑问和不安。电车上的未麻正在出神,画面的车窗玻璃上再次映照出她的镜像,等未麻缓过神来发现旁边的男人正在悄悄地盯着她。未麻慌张地跑出车站,在出口有一家售卖音像设备的商店,橱窗里的摄影机把未麻的影像放映到了它旁边摆放的所有电视画面上。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精神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①摄像机和电视屏幕就是我们人类器官的延伸。它们和电车上的陌生男人一样正在悄悄地盯着未麻。在这个段落中无论是车窗上的镜像还是电视上的画面都是一种窥视性的镜像。网络上的记录已经让未麻在精神上产生了焦虑,感觉记录者似乎就隐匿在她生活中的某个角落,时时刻刻在窥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同时橱窗里的多台电视机可以看成是一面被分割的、破碎的镜子,暗示着未麻人格分裂的开始,镜像中“本源的失落、摇摆不定的身份、迷宫的幻觉、对无能为力和分割的恐惧”②的开始。

未麻的演员生涯开始后,事务所安排她在电视剧中出演一场遭到强暴的戏。为了自己的事业顺利转型以及不让事务所为难,未麻答应了出演这场戏。在回家的电车车窗上,影片第一次出现身着演出服的过去偶像未麻的镜像,过去的未麻说“我才不要拍呢”。此时主体分裂,镜像开始成为主体的分身,“甚至,镜像已不再被视为一种光反射现象而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竞争者”③。未麻与分身对于是否出演的分歧,正是她自己心理矛盾的外化。分身说出的反对,正是未麻竭力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想法。

二、虚实混沌中的自省认知

这场遭到强暴的戏这成为未麻演艺事业的转折,自我成长的起点,同时也是她人格分裂的拐点。拍完这场戏后导演用一个固定长镜头表现未麻坐在化妆间的镜子前,用意明显是“他/她正从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转变为现实中的自己。”④未麻在化妆间身着黑色衣服再加上低头祈福的姿势是代表着过去的偶像未麻已死。在这里化妆镜里面的镜像是未麻寻找自我的一种路径,也是她在新旧自我的精神路口的一次徘徊。未麻之后开始走红,这时她登录了“未麻的部屋”,发现上面的记录内容开始和自己的言行大相径庭,屏幕上突然出现过去偶像未麻的影像,讽刺现在的未麻已经被玷污了,并质问道“有谁会喜欢被玷污的偶像呢”。之后影像开始逃脱屏幕跑到窗外,分身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这一幕里未麻开始与分身对话、追逐分身。可见此时“映像是清晰、明确、邪恶的,而原型失去实体,逐渐模糊。另一方面,分身变为一可怕危险的人物,纠缠原型”⑤,说明未麻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虽然行动上迈出了一步,但是心里还是怀有对偶像时代的留恋,过去形象的破碎不断刺痛着她,一种“被玷污”的自我暗示也始终纠缠着她。这让她在成长中面临着精神状态每况愈下,人格分裂日渐严重的困境。

随着转型之路进一步发展,未麻又在事务所的安排下拍摄大尺度的写真。在拍摄写真的现场,未麻突然又退缩了,自己躲进卫生间。这时卫生间内的镜子上出现的过去未麻的镜像告诉现在的未麻,应该回到偶像团体继续唱歌,人们喜欢偶像的未麻。这里的镜像同样还是未麻对于自己彷徨内心的叩问,成长之路的反思。通过镜像对未麻的说服,可以看出未麻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他者”的凝视,凝视是“凝视者通过把自己与凝视的对象区分开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身份的一种手段。”⑥正是由于过去未麻的偶像形象受到人们喜爱,才让她的转型很纠结,难以下定决心突破自己去拍摄大尺度写真。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未麻在她与镜像的对话中反驳道“不对,我已经是演员。”“站到镜子前自省的人物在凝视镜中的分身时,实际都在勇敢的正视真实。”⑦这里可以看作是未麻自我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尽管未麻还处于人格分裂的状态,但是她依然有着“我已经是演员”的现实身份认知,这是成长的萌芽。

未麻在看望之前偶像团体的其他两个成员时,透过录音间的玻璃再次出现了未麻的分身。未麻追逐分身的途中经过一面镜子,这里反射出的分身告诉未麻“我是真正的未麻”。在这之后未麻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难以分清现实和想象的界限。“主体反而因为在自己的形象上花费过多的心思而变的虚假。他逐渐消失在自己所虚构制造出来的那个人物背后,把自身当作一个现实化的虚构人物”⑧。幻想与真实错乱地编织成未麻的生活,甚至碎掉的杯子将她的手割破,未麻都怀疑这些流出的血是真是假。此时未麻的人格分裂已经非常严重,但是她在电视剧片场对着玻璃中的镜像说出“没错,我是一个演员。”这是未麻在精神处于混沌状况下自省性的认知,为后面未麻的觉醒成长埋下了伏笔。

三、奔跑挣扎中的觉醒成长

影片的高潮段落是心理扭曲的真凶留美追杀未麻。这一段有着许多镜像,这些镜像都一反镜子中形象是虚构的规律。镜像里面映照的是真实的留美,画面上呈现的却是过去的偶像未麻。这种真实与虚构的倒置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是未麻和留美都有些精神错乱的表现。另外可以理解为其实不仅是留美在追杀未麻,也是过去的未麻和现在的未麻的一次正面对抗。未麻在奔跑的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过去,甩掉了双重人格的束缚,坚定了自己是真正的未麻,完成了她成长的觉醒之路。未麻受到留美攻击,逃到了一块玻璃幕墙前面。这里是未麻自我觉醒的重要一环,根据拉康镜像阶段的原理“镜像阶段本身的成立要由第三人称支持。着迷于镜子,并被映于其中的统一的整体形象诱惑的幼儿的后面,一定存在着主体、镜像和第三人称的他者的目光。”⑨此时画面中出现了未麻、未麻的镜像和留美的镜像三个主体。这个镜像阶段的成立是由未麻作为主体、未麻的主体镜像、留美的镜像作为第三人称的他者的目光支持的。镜像阶段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结构化,婴儿的镜像阶段是第一次将其自身称为“我”。未麻的镜像阶段是挣脱过去束缚,结构自身“新我”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道路。这种成长的觉醒正是影片中被留美按住时痛苦挣扎的未麻最后说出的“我就是我啊”。

影片的最后一部分是未麻去医院探望留美,此时的未麻经历了一番成长,完成了自身的转型成为一名知名度颇高的女演员。探望结束后,未麻上车摘掉太阳镜对着车里的后视镜说了最后一句台词“我可是货真价实的未麻啊”。这里选用镜像作为结尾并不是代表虚假,而恰恰相反“人依靠镜子里的影子来建造自己的真实。”⑩成长了一次并不是不再需要成长,这个成长过程要反复下去。这里画面上未麻的侧面镜像正是导演故意营造出的一种人的形象时刻在变化的不稳定感,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想象。

注释:

①马歇尔·麦克卢汉(加),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04.

②③⑤⑧⑩萨比娜·梅尔基奥尔·博奈(法),周行(译).镜像的历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0,218,219,148,154.

④沈宝民.电影中“镜子”意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26.

⑥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美),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3.

⑦梁金龙.电影中的镜子[D].保定:河北大学,2009:14.

⑨福原泰平(日),王小峰,李濯凡(译).拉康:镜像阶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9.

J954

A

1005-5312(2016)11-0137-01

猜你喜欢

镜像动画电影偶像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偶像报
镜像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镜像
我的偶像
镜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