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州市秋林高中思想品德课厌学问题研究

2016-10-24丁雨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秋林品德课中学生

丁雨华 马 峥 李 鹏

(鄂州市汀祖镇秋林高中,湖北鄂州436051)

鄂州市秋林高中思想品德课厌学问题研究

丁雨华马峥李鹏

(鄂州市汀祖镇秋林高中,湖北鄂州436051)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途径。但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的冲击,中学思想品德课厌学问题比较突出。鄂州市秋林高中作为一所新建的农村中学,由于地处乡镇,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难,本文从秋林高中的实际情况入手,深入分析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希冀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使思想品德课的导向和保证功能切实得以体现。

秋林高中;思想品德课;厌学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厌学问题概述

(一)中学生厌学的涵义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厌学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有人把它称为厌学感,有人把它称为厌学症,还有人把它称之为厌学情绪。《教育大辞典》对厌学的界定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①傅安球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②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厌学的表现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甚至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当下中国每一所学校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在校园里,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对不同的科目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厌学情绪,思想品德课自然也不例外。

初中生厌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心理上和行为上。在心理上初中生厌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厌恶,这也是厌学者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当家长提及学习时就表现出极度的反感与厌恶,更有甚者与父母大吵大闹。听到“学习”二字唯恐避之不及。二是求简,这种心理表现相对隐蔽,不易发现,具有这种心理表现的初中生可能天天都在学习,但是他们只是在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的学习。课上为了配合老师的视线装腔作势、口动脑不动。课后面对难题,不会的疑点问题不感兴趣。在行为上中学生厌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课堂上,玩笔、玩手机、趴在桌子上睡觉、讲小话。有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置若罔闻,有的学生甚至公开抵触老师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外,有的学生潦草马虎应付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的干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的学生无缘无故的缺席,旷课,逃学,有的甚至假装生病骗取父母为其向班主任请假不来上课。

二、鄂州市秋林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厌学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学校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

秋林高中离汀祖镇很近,镇上随处可见网吧和台球室等娱乐场所,没有科学分析和很强的自律能力的中学生,就很容易沉浸在网络游戏和庸俗的社交活动中。特别是到了深夜,部分学习会翻墙外出去吃夜宵,这不仅给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也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的心思便不放在学习上,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2.社会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和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有的学生为了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不断拼命的学习,放弃了本该属于他们娱乐的时间。欲速则不达,长此以往,由于只埋头苦读,导致这部分学生开始变得麻木,心理问题就会产生。只要身心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学习,最后只得辍学回家修养。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是以为,既然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而自己学习成绩又不怎么好,索性放弃了学习,以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待学习,这就是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中学生心理带来厌学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秋林高中110名教师队伍中,有3人是研究生学历,有100名是本科学历,有7名是专科学历。教师的学历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学识的厚与薄。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正处青春期的初中生,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能否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和待遇,有时候就会潦草对待教学工作,对学生也是不闻不问,老师这样的态度很容易导致学生放松,于是学生的心思也不放在学习上,自然而然,时间一长,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感。有的老师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这样一来,让差生产生失落感,觉得既然不受老师重视,也就没有必要再学习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产生了。还有的老师平时不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一到考试为了让学生考高分,就给学生划重点押题,这样一来便培养了学生懒惰和投机取巧的心态,伴随而来的是不想认真学习的厌学心态。

2.教学模式僵化

虽然秋林高中有老师在尝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但毕竟这是少数,多数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满堂灌和照本宣科。教学活动应该是教与学的结合,老师认真深情的教,学生愉快的学,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只是重教轻学。在教学的实践中,满堂灌和照本宣科依然是教学模式的主流,具体来说,就是目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合理。③

(三)家庭因素

1.家长的过分溺爱

秋林高中虽然是一所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但很多父母依旧过分迁就子女。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不好,每个月会多给孩子一些生活费,嘘寒问暖。更有甚者,让孩子周末回家把衣服带回去洗,有的父母无视学校的纪律,让孩子带手机来上学,并且无知的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带一个手机上学没有什么。这些都是过分溺爱孩子的体现,这种溺爱型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放任,导致孩子不思进取,从而滋长了孩子依赖性与懒惰性,使孩子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容易沾染上不良的社会风气。

2.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

尽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然而若是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不但起不到该有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继而产生厌学心理。有的父母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下降,不是帮助孩子找原因、找提升成绩的办法,而是一顿臭骂,严重的还会动手打孩子。④这种不正当的教育方式会让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给孩子考试失利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导致孩子害怕学习,害怕考试,所以很多中学就以不学习来对抗父母错误的教育,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在秋林高中,大部分学生家长都长期在外打工,这样留守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寄托在爷爷奶奶的身上,而老人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程度,难以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远离了父母的关爱和督促,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把精力转到其它方面。随着时间的增长,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对学习就会慢慢的失去兴趣,最后厌学甚至辍学。

(四)中学生自身因素

1.对学科重要性的定位不准确,缺乏学习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智不成熟、而且逆反心理严重,所以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就缺乏准确、全面的定位。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大。虽然目前思想品德教材已经是经过好多次改版使用,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认为里面的内容过于枯燥无味,再加上有的授课教师讲授知识过于死板,对学生的真正需求缺乏全面了解,只愿按照自己的老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无聊学科”的错误认识。

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学校和家庭施加的压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加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考一个好大学就成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心愿,读书的目的显得尤为功利。同时学校为了追求片面的升学率和名誉度,不断给学生施压,甚至违反教育规定开展各种补课,剥夺学生大量的课余活动时间。家长和学校过于在乎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层面需求,这些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三、鄂州市秋林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厌学的对策思考

(一)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要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光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为中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孩子的教育系统构建一个和谐的平台。为此政府要落实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完善各所中学的硬件软件设施等等。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对网络中出现的色情、暴力信息应给予取缔,并提醒网络游戏开发商要阻止青少年学生和未成年人参与其中。同时还应该规范学校附近酒吧、游戏厅、小吃摊的经营活动。

(二)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基础作用

学校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调整作息时间。学校用成绩分数排名的做法必定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畸形。学校区分“优生”和“差生”只用考试成绩来衡量,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学校和老师对其加以合理引导,他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班级引导的主体作用。班级的任课教师中班主任是和学生交流的最多,最了解学生的一个群体。一个班级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如果是素质高和工作责任心强的班主任,那么这个班级学生的“厌学”现象会越来越少,学习风气自然也会变好。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首先,父母应该约束自己在生活中的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之中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父母应对子女的学习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前面说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其结果只会是事与愿违。因此,父母应对孩子的先天条件,冷静分析,并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从自身出发,端正学习态度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中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道德课,是整个中学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可见,上好思想品德对中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起到的引导作用是多么的大。所以,只有中学生自己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和对今后人生发展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学好思想品德,才能克服厌学情绪。⑤

总而言之,使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的纷繁复杂的,解决途径也是各式各样,举不胜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的去探索发现、去归纳和总结。同时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注释:

①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864.

②傅安球.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01):22-23.

③司悦.青少年厌学心理的内在成因探析[J].学园,2012(07).

④曹茂启.浅谈形成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之家庭因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⑤张珺瑕,曹孟儒.对学生厌学主观因素的调查报告[J].新课程(教师版),2010(05).

G 633.2

A

1005-5312(2016)11-0230-02

猜你喜欢

秋林品德课中学生
百年老字号秋林集团盲目扩张终退市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秋雨感怀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帮 工
陆俨少山水画谱(十一)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