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县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做法与成效
2016-10-24鲁亚平
鲁亚平
摘 要:该文介绍了广德县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主要包括:加大政策引导扶植,开展秸秆还田技术实验示范,大力推广秸秆腐熟剂应用还田,鼓励秸秆能源化利用,进行秸秆生物质燃烧颗粒加工等,并且分析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成效。
关键词: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71-0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种植生产的副产品,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秸秆产量一般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量存在于秸秆之中,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养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秸秆作为传统生活燃料的需求急剧减少,用作其他需求也不多,加之秸秆的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利用的经济性较差和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剩余秸秆处理随意,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农民朋友常常把秸秆付之一炬了事。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而且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和PM2.5物质,污染大气环境;高温可将土壤微生物大量烧死,使土壤矿化;浓烟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火花蔓延也可能导致火灾。如何正确处理并合理利用秸秆,日益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广德县作为一个典型的粮油生产大县,常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2.77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07万hm2,油菜种植面积0.9万hm2,秸秆资源数量巨大,可收集利用的水稻、小麦、油菜的秸秆总量约27万~30万t。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观的资源,加快秸秆的优质化转换利用意义重大。笔者多年来参与实施当地秸秆还田与腐熟剂推广工作,参加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巡查,广德县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解决了禁烧的难题,又兼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促进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主要做法
1.1 加大政策引导扶植
1.1.1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农业、财政、环保等多部门联手协作,共同推进。为此,广德县政府就此专门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会议并下发文件明确目标和责任,并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督察;广德县种植业管理局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整合技术力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县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秸秆全量还田、集中堆放和收储加工,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扶植力度,并将相关资金拨付到乡镇一级,由所在乡镇负责核实发放,以提高执行办事效率。
1.1.2 加大农机补贴和用电优惠 广德县大力提倡机械化还田操作,鼓励农户购置大型复合农机具,在落实农机基础购置补贴之上,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大对59kW以上拖拉机和配套秸秆还田与犁田等专业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对秸秆切割、粉碎、打捆、成型等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并免除秸秆初加工的配变电基本容量费用。
1.1.3 强化宣传引导 重点在秸秆集中产生的粮油作物收割期间,在新闻媒体上加强相关报道频次,通过电视滚动字幕、报纸专栏和网络多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县级农业部门及时召开秸秆还田动员布署会,并安排相关专家,前往各乡镇,组织规模农业经营主体,专题开展技术培训会,并发放详细技术指导资料;各重点粮食生产区,悬挂标语横幅,强化氛围营造;结合农技人员包村入户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宣传推介,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和声势,增强群众对禁烧意义的认识,积极开展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
1.2 针对性开展技术推广
1.2.1 开展秸秆还田技术实验示范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最省力易行的方式,且操作成本低、效果好,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保蓄土壤水分、平衡土温、增加田间CO2浓度、提高作物产量。广德县种植业管理局组织技术力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操作技术,进行技术示范、操作指导,县农机局对农机农艺配套作业进行改良研究示范;土肥技术人员在县内粮食重点生产区开展大田对比试验示范,并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科技示范园建设、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配方肥应用示范片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大还田推广力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1.2.2 大力推广秸秆腐熟剂应用还田 全县的联合收割机90%以上都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占比高达90.1%。应用腐熟剂很好地解决了秸秆还田与腐熟分解时效的矛盾,并带来了更多的益处。2016年午季作物油菜、小麦收割期间,种植业部门免费向全县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发放秸秆腐熟剂,进行了专项技术培训,累计在全县推广应用了25 840hm2,应用腐熟剂775.2t,以粮食作物为主,并辐射旱地、山场等其他作物。秸秆腐熟剂是由能高效分解秸秆纤维素的菌类和生物酶组成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迅速将秸秆分解,形成有机质和植物可吸收的养分,不仅无污染,其所含的一些功能性微生物兼有生物菌肥的作用,可刺激作物生长,并抑制部分病害。由于微生物分解活动期间,需耗氮耗氧,在推广腐熟剂的同时,要求施用腐熟剂的田块同时撒施尿素45~75kg/hm2,以调节碳氮比,平衡土壤养分,以防影响后续作物生长。
1.2.3 鼓励秸秆能源化利用 按照“政府扶植、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开展秸秆收储、集中堆放、成型加工,并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大力培育秸秆能源化加工利用主体,给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县现有生物质加工利用设备生产厂家3家,生物质颗粒加工生产企业10家,正在建设的4家,年生产各类生物质颗粒加工机械8 300台,年生产生物质颗粒能力超过15万t,具有3.6万hm2农田秸秆的加工利用能力。秸秆生物质颗粒加工,在消化大量秸秆的同时,变废为宝,生产出的环保、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颗粒,可替代传统的煤炭。
2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成效分析
2.1 社会效益 秸秆还田以及腐熟剂的推广,实现了土壤改良,减少了后续肥料投入,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节本增收效果让农户看得见、能接受,让依赖化肥的生产模式得到改观,尝到了甜头的农户自然而然的对应用农业技术和科学种田变得积极主动,其成功经验能起来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实现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推动效益。
2.2 生态效益 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遏制了随意焚烧和丢弃农作物秸秆的现象,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消除了安全隐患;在“肥料使用零增长”的要求下,秸秆腐熟还田,实现了优化施肥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减少化肥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化肥用量的减少也减少了环境、水体的污染,减轻了土壤板结酸化;经过改良后的土壤,增强了作物的抗性并减轻了病虫害发生程度,使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从而让产出的农产品更加符合优质、安全的标准。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燃烧颗粒,以替代燃煤,不仅解决了大量秸秆处理的难题,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烟尘污染,也减少了燃煤向大气中排放的CO2、SO2等有害物质,生态效益得以明显改观。
2.3 经济效益 据相关测定,通过秸秆还田,每50kg秸秆产生的肥力,约等同于4.8kg的复合肥,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节约的肥料投入约15元;若连续三年秸秆还田,通过秸秆还田的田地要比没有秸秆还田的田地增产粮食675kg/hm2以上,效益不容小视。若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燃烧颗粒来替代燃煤,每生产1t的秸秆生物质颗粒的成本在350元左右,1t的售价超过了350元。秸秆生物质颗粒的燃烧值可达烟煤的2/3,且其售价只为煤炭的1/3,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