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课程的分层管理及校本化推进

2016-10-24韩召龙

教育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艺体特色学科

文/韩召龙

学科课程的分层管理及校本化推进

文/韩召龙

江苏省邳州市福州路小学目前在校学生3600余名,53个教学班,教职工140余人,2010年由村级小学改建为教育局直属小学。面对如此的体量,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快课程改革显得愈加紧迫。因此,学校以徐州市“学讲方式”为改革突破口,实现教和学方式的改变,全面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全课程观的校本化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依照省课程计划,需要大量的常识艺体科教师,但学校的实际情况却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教学都无法保证,常识艺体科教师真正成了学校“大熊猫”级别的人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认为“全课程”的理念尤其重要,于是,在做好主干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的同时,学校对常识艺体科教学质量的推进工作也做了一些探索。

思想认识上,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把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作为学校最为核心的工作,将少数优秀的常识艺体科教师安排到各个年级组去,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作用,以此实现整个级组、学校常识艺体科教学的较高质量的发展。活动促动上,学校开设了少儿篮球、女子足球、版画、少儿戏曲、葫芦丝、科技制作等十余个兴趣活动社团,将常识艺体科教学与此建立起联系,用社团活动将教学质量变得“可视化”,改变过去无法评测的尴尬处境。考核方式上,学校把问卷、实测、访谈、满意度调查、作业备课等级考核等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地反映教学实施状况,并且与主干学科一样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任课调配上,学校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整合起来,共同担当某一学科的教学。

>>>> 表一

科教课程的合作化打造

学校拥有全市不多的校园科技馆,先后被评为省、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16年学校被徐州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少年科学院分院。学校围绕科技馆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有参观、展示、制作、观摩等;在各级科技竞赛中,有数百人次获奖;机器人拼装、航模、科技版画等科技兴趣社团也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二十四节气文化墙”“科技特色灯箱”、省级科教课题研究等为学校科技特色教育建设添柴加火,科技特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学校将把科技特色教育朝着课程化建设的方向努力,成立科技特色教育团队,研制科技特色教育规划,编撰科技特色教育读本,设计科技特色教育活动,将科技特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学校还和台湾元智科学教育中心合作,引进他们的科学教育课程,由他们派驻教师,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学校以三年级和五年级为先期实验年级,进行“长征水火箭”和“机械方程式”两个专题的实践操作活动,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立的学习材料工具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验。每班每周1课时,一学期下来18节课,与科学学科课程既平行又交叉,提高了科学学习的实践性、操作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弥补了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资源的不足。下面是相应课程的安排(见表一)。

学校将科学特色教育与学校每年五月份的“文化科技艺术节”结合起来,与当地科协联合起来,举办科技展示、研讨、交流、竞赛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为宽阔的舞台,打造富有活力和生长力的科学课程文化。

>>>> 图一

主干课程的研究性推进

徐州市教育局2013年底开始推进“学讲计划”,在课程实施层面进行改革,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进去,讲出来”成为学习主体意义呈现的主要方式。我们深知“学讲行动”不是模式化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化、个性化地实施。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惰性”,没有可视化、可测性的操作机制跟进。“学讲行动”的实施着力点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讲课堂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在大班额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出现相对松散的情况,学生参与学习的行为、状态和效果无法做到全员可控,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但是其约束力、调控力还相对薄弱,老师对于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不知情”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种经历性的,通常是以读、说、写、做、练为主要方式,“学讲方式”在课堂实施中形式经常大于内容,对教学任务进行问题式的分解,缺少核心目标的关照,在“总结反思”的环节,学生往往泛泛而谈,感觉上的东西较多,对于具体的问题涉及较少。

“学讲行动”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学校的“阅读项目”——让阅读看得见,通过“事物画”“情节画”和“结构画”等三种形式与小学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相结合,把相对私密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进行了“可视化”的再现(见图一)。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写景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四种基本文体的结构画类型,分别为“旅游线路图”“情节分析图”“花瓣盛开图”和“对称呼应图”,阅读过程变得真切起来。我们把学生们的阅读图画作品结集出版,产生了积极的召唤效应。学生的阅读变得“可视化”,保障了阅读的“真实发生”,而且学生借助于“阅读画”又方便进行展示、评论、讲述等言语实践活动,“讲”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主干课程“学讲化”实施的设想将“让阅读看得见”的经验迁移到主干学科课程教学中,使用课堂学习笔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真实可见。美国海军军人管理研究所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18名学生分成A、B、C三组,使用录音机让他们听完全相同的授课内容。让A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笔记;让B组学生在听完每一单元这后做笔记;而C组不做笔记,然后,测验各组学生的记忆量。结果A组和C组记忆结果相同,都记住了37%的内容,而B组记住了58%的内容,其记忆效果远远超过了A、C两组,竟有20%的差别。可见,记笔记、如何记笔记都事关记忆的效率。为此,我们要求,在听完第一课后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然后整理笔记,这样,记忆的效率更高。

全课程体现了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严格执行,特色课程体现了开放、合作办学的新思路,“让学习看得见”着眼于学习心理、科研成果,是深度学习的积极探索,相信以上三个层面的课程改革举措,将发挥出无限的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福州路小学)

猜你喜欢

艺体特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中医的特色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