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公约共同倡议保护泥炭地 减少碳排放

2016-10-24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泥炭公约热点

三公约共同倡议保护泥炭地 减少碳排放

湿地国际网站2015年12月1日消息,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湿地公约(Ramsar)和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在巴黎气候峰会上发布了一份全球泥炭地热点地图,倡议保护泥炭地、减少碳排放。

该地图上标出了那些最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的泥炭地,这些地方因排水和退化导致的碳排放速度惊人。发布泥炭地热点地图标志着全球泥炭地在线地图工作的启动。在湿地国际的配合下,全球公约将联合各国家政府、各类资金、专家、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识别和推动与泥炭地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相关的优先行动。

泥炭地是典型的高碳价值生态系统。据估计,泥炭地储存的碳占陆地碳储存量的25%~30%,是世界上所有森林生物量的2倍。保守估计,排水的泥炭地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高达13亿t,几乎占全球人为碳排放的5%,这还不包括泥炭地火灾所导致的碳排放,就像当前印尼的状况。恢复和保护这些退化的泥炭地对于直接和在短期内减少土地利用部门的碳排放会做出重要贡献。

泥炭地恢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土地退化零增长”(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LDN)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Monique Barbut指出:泥炭地吸收了大量的碳,但其减排潜力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将包括恢复泥炭地和其他退化土地;到2030年,LDN行动计划每年减少的碳排放可达33亿t二氧化碳当量,这大约可以为实现控温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弥补25%的排放差距。

科学家们承认,泥炭地恢复的减缓潜力巨大,但土地利用部门碳减排的措施往往仅集中于森林,气候行动中泥炭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结果,恢复泥炭地水文和生态功能所需要的资源非常缺乏。一些国家正在开展保护和恢复泥炭地的努力,但目前迫切需要在更多的地方恢复泥炭地,尤其是新发布的地图上识别的热点地区。

根据德国格来夫斯瓦尔德大学(Greifswald University)的研究,全球超过5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印尼和欧盟,80%的泥炭地排放仅来自于8个国家。泥炭地排水转为农地和牧地导致的排放量占欧盟土地利用排放总量的75%,而这些转化来的土地仅占农地和牧地总面积的2%。对许多国家来说,泥炭地退化排放的温室气体远大于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排放量的总和。这类国家主要是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附件I国家中的7个国家。

健康的泥炭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泥炭地提供了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从调节、储存和过滤水资源,到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气候变化和防洪。对于一些国家如印尼和马来西亚,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生活在苏门答腊、中加里曼丹(Kalimantan Tengah)和沙捞越低地泥炭地的数百万人在本世纪末前将面临日益增加的洪水风险。

全球泥炭地在线地图除了不断更新泥炭地热点地区外,还将重点关注与水文调节、土壤下沉、洪水和火灾等相关的泥炭地问题,并汇集改善泥炭地管理、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优良实践。

(转自国际湿地动态201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泥炭公约热点
增温与干旱双重变化对若尔盖泥炭CH4排放的影响
热点
图书借阅公约
污泥炭的制备及其在典型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热点
寻找最大公约
泥炭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