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乐禅思寓教于乐
——来自中国湖北红安天台寺的调研报告

2016-10-24和云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红安弘一法师艺术团

和云峰

佛乐禅思寓教于乐
——来自中国湖北红安天台寺的调研报告

和云峰

天台寺方丈释悟乐为弘一法师再传弟子,故发愿承袭师祖衣钵;佛乐是中国佛教寺庙及信众对佛陀的音声供养与赞颂;较之庄严清净的传统佛乐,湖北红安天台寺的“新佛乐”,既蕴涵慈悲之情,又使人动容之至,从而顿起欢喜之心,亦动善意之念;寺院与时俱进,组建佛教乐团,继人间佛教之理念教化学僧。聘请名师,创建音乐学院,承弘一法师之宏愿感化信众。

红安天台寺;佛教音声;调研报告

题记:禅乐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修行方式。——释悟乐(天台寺方丈)

引言

有高僧、大德曰:音乐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笔者补曰:“音声供养”和“音声佛事”均是佛教最为重要的音声表达与文化特征。在社会历史高速发展与迅速转型的今天,佛乐的表达形式也自然成为一种弘法的手段。正如释悟乐禅师所言:“禅乐的宗旨是以轻松愉悦的形式让观众接受佛教,从而使大众享受法益。”笔者对中国湖北红安天台寺的个案调查也充分印证了——禅乐践行的“新样式”和普惠大众的“新理念”的殊胜与可行。

图1 湖北红安天台寺(和云峰摄)

天台寺,坐落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寺庙因建于天台山主峰脚下而得名。现任方丈释悟乐,为临济宗第45代传人①临济正宗僧谱(字辈):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正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大和尚(临济宗第44代宗师)的关门弟子,亦接法于国际佛教领袖广玄上人(弘一法师关门弟子)。悟乐禅师为弘一法师再传弟子,因此发愿,将全盘承袭师祖(弘一法师)之衣钵。

图2 湖北红安天台寺方丈释悟乐(郭新摄)

提到师承,还必须扼要提及天台宗。天台宗简称“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书载,1400多年前,天台宗创始人智剀大师在红安天台山以北不远的净居寺出家修行,后入浙江天台山创立天台宗,因而天台宗也因智剀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因以《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为主要立宗经典,故亦称“法华宗”。该宗同时推崇般若中观派理论,尤其是《大智度论》,故尊印度龙树为本宗始祖。其二祖慧文、三祖慧思,从北齐迁至南方,逐渐形成用“止观”统帅全部教理和践行的独特主张。智剀被推为四祖,先后著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等,称“天台三大部”;又传有《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无量寿经疏》等,号“天台五小部”,由此构成庞杂的思想体系②天台宗的根本修习是“止观双修”,也是体验“实相”的根本途径,故该宗比其他宗派都重视禅法的功能。所传《小止观》《六妙法门》等,继承了有部的古典禅法并有新的发展,最后形成“法华三昧”,以及据此三昧而作的“法华安乐行”。转引任继愈主编:《宗教辞典》,“天台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0-151页。。

众所周知,隋唐以降,佛教全面华化——分宗别派,进而形成: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偈云: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继天台宗之后,作为中国汉传佛教的最大宗门,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③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教外别传④教外别传,意即在如来言教以外的特别传授。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以外的特别传授。”而独具特性。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它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⑤转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巨赞“禅宗”条,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电子版)。。

湖北红安的天台寺作为禅宗寺庙,笔者对其的调研报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佛乐禅思:继承传统基础之上的音声教化

佛乐(Buddhist music)历来就是中国佛教寺院、信众“供养”与“颂佛”的音声表现;禅思作为身心意智的道德与清明,无时不与佛乐一同感化佛陀的教化与殊胜。红安天台寺的佛乐正体现了此种禅思与教化的紧密融合,其主要体现在如后几个方面:

(一)佛乐的继承

红安天台寺传承的是达摩祖师的心法,因而方丈率领全寺固守深山。在持戒方面,全寺常住持金钱戒,例如禁止私人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网络产品,禁止下山,悟乐禅师率先垂范,僧人一律住广单。如此点滴均为一个目标——恢复以往古道场的庄严与纯净;在禅修方面,悟乐践行:心为佛本、师为法本、德为僧本的“三本思想”,借此阐述他的佛学思想;在禅乐方面,天台寺迄今坚持传统的早晚课这种音声佛事与音声供养。今后还将在传统梵呗⑥佛教指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呗”为“呗匿”(梵文Pathaka)音译之略,亦译“婆陟”“婆师”,意译“止断止息”或“赞叹”,亦指佛教徒以诗偈形式赞唱佛、菩萨功德的颂歌,须用梵音演唱,可由乐器伴奏。参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辞典》“梵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922页。的传承与弘扬方面,做出更加系统的努力。

(二)禅思的发展

图3 天台寺学僧释正广在练琴(和云峰摄)

红安天台寺方丈释悟乐禅师,一直怀着“礼乐安天下”的理念,将艺术与宗教两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天台禅乐”的修行方式与文化主张。他组建了由40多名僧尼组成的天台寺广玄艺术团(中国佛教史上首支全僧尼艺术团)、天台寺音乐学院(佛教史上首个寺院专属音乐教育机构)等,力促并且倡导学僧用禅乐修行,进而用禅乐弘法。2015年5月,广玄艺术团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演出三场,节目受到中国日报、央视四套、央视网、东方卫视等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与好评。悟乐禅师的禅乐教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禅乐三韵。悟乐禅师认为,禅乐一曲,却有三韵,即:一韵弘法之舟楫(详见后文——以乐弘法);二韵禅悟之助力(详见后文——以乐参禅);三韵教化之布施(详见后文——以乐教化)。

其次是乐教同源。悟乐禅师认为,禅乐的艺术原则就是表现自己——即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自己的故事,而非饰演别人(详见后文——以乐养德)。

二、寓教于乐:与时俱进背景之下的新型佛乐

较之庄严清净的传统佛乐,红安天台寺的“新佛乐”既蕴涵慈悲之情、又使人听后动容之至,顿起欢喜之心,亦动善意之念。“从一个门徒,到一群学僧;从一件乐器,到一个乐队;从一位高师,到一众教授。就这样,我国第一所佛教音乐学院——红安天台寺佛教音乐学院,顺势而为应运而生。”⑦转引自陈志音“新浪博客”深山空谷闻妙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221ce0102v5i2.html。在红安天台寺,既有严格正统的法脉传承和师承,又有一整套新的富于创造性而又契机、契理的修行与文化主张。可以说,该寺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充满活力与发展前景的道场。其主要体现在如后几个方面:

(一)以乐弘法

以乐弘法是悟乐禅师在当下佛教式微、社会道德沦落背景下提出的新型主张和弘法实践。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只有乐教才能触及人的灵魂,只有好的方式,才能为广大信众所接受。因此,天台寺广玄艺术团采用中西合璧的演出形式,并以“洋为中用”作为艺术团展演之先导——铸成了合璧中西、融合古今、综合儒释道的新兴禅乐。有研究者认为,悟乐禅师作为佛教的一个全新宗派业已显见雏形。目前该寺附属机构有:

天台寺广玄艺术团——成立于2004年,最初由十几名僧人组成艺术班,通过几年的努力,获得了长足的进展。2008年,艺术班升级为广玄艺术团(广玄之名,取自悟乐禅师的师承之一广玄上人,而广玄正是弘一法师的亲传弟子)。2009年,广玄上人为艺术团赐名“广玄”,并为该团设计团徽。该团通过专心致柔的正定练琴,内能寂默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外能慈愍敬爱一切有情、无情。在心弦相映中,清净五欲六尘、培植仁义礼智。在演义禅曲中,礼敬诸佛,启迪自爱、爱人之心。天台玄艺术团的创建,既是对传统佛教音乐的继承、发扬,也是将禅乐作为僧侣修行方式的重要尝试。正如媒体所言:天台禅乐是禅宗在当代的重大继承和发展;天台禅乐既是用音乐禅修,又是用音乐弘法,更是对“礼乐安天下”的古训践行。最终让深具真善美的佛教文化为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图4 天台寺佛教音乐学院挂牌(和云峰摄)

天台寺佛教音乐学院——成立于2014年05月8日,院长由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梁大南担任,中国音协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担任名誉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教育家郭淑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田青等任该院艺术顾问。该院还邀请了数十位知名演奏家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担任教员⑧艺术顾问:郭淑珍、杜鸣心、刘诗昆、盛中国、李南、胡咏言、郑荃、俞明青、李飚、田青、鲍元恺;特聘专家:杜泰航、杨力、黄萌萌、何荣、李岚松、韩国良、魏卫东、袁源、朱工七、孙晓淇、宋艺、施佳佳、石垒、朱珍珍、张浩、左文龙、李果、严玲、冯雁、甘晓海、张建立、齐志鑫、雷迪、于玮、邹航、何国强等。,定期或不定期来学院进行技术指导。目前,音乐学院开授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大中小提琴、钢琴、长笛、单双簧管、打击乐、乐理、音乐史、视唱练耳、舞蹈、音乐欣赏等。首批40多名学员均为该寺年轻僧尼。音乐学院以天台寺广玄艺术团的禅乐为实践载体,旨在为佛教培养僧伽音乐专业人才,打造国际禅乐基地。先后为天台寺音乐学院创作《大别山之恋》等旋律优美、令人难忘的保留曲目。

(二)以乐参禅

以乐参禅即以音乐的形式与禅心相应。古人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发乎于心,动之以情。“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记》)。真可谓:心之所动,呼之唤之;情之所至,歌之颂之。佛教音乐的元素,就是最朴素的音乐与最神圣的心灵追求的两相契合。天台寺的禅乐内容广泛——诗歌舞乐、形式多样——中外并重,多以弦乐为主,处处充满禅意。以乐参禅决定了演奏者用一颗禅心来表达人乐合一,最终达到内明心见性,外普度众生。禅乐的特征,决定了僧人的修行与练琴两相并重——让禅意自心间倾泻,自然而然、气定神闲做到以乐悟禅之要义。正如长江日报所说:“不是黄卷青灯、破帽芒鞋随缘化,面壁冥想、与世隔绝独往来,也不是木鱼唢呐古筝清音袅袅。竖起架子鼓,拉响小提琴,钢琴键上行云流水,民乐西曲信手拈来。出则穿梭游走于大小城市,入则自娱自乐在参禅修行。”⑨刘功虎:《红安天台寺鉴赏禅乐团探访出家人的音乐生活》,《长江日报》,2013年6月9日,第18版。

图5 天台寺广玄艺术团殊胜的展演(和云峰摄)

(三)以乐教化

在以乐教化方面,天台寺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第一,坚定的佛门信仰。第二,浓厚的宗教情怀。主要体现在:出世的兴趣、观念、习惯,在日常中点滴去世俗化。第三,完美的比丘(尼)性格。主要体现在:无限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的思想、坚定不移的意志、

不断勇攀高峰的信念、洞彻生死的觉悟与气度;悲悯众生的情、珍惜自然的爱、奉献自己的心、一切以成全他人为准则的善。第四,优雅的比丘(尼)素养。主要体现在:优秀的音乐素养;优秀的文化素养;优秀的勤劳、俭朴、惜福、勤奋素养;优秀的文明素养、礼貌、卫生、仪态等方面。第五,突出的比丘(尼)能力。主要体现在:驾驭知识、技术的佛教智慧;解决困难的佛教方法;把握方向、把握全局的佛门精英几个方面①转引天台寺《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弘一法师(李叔同)同时是著名的音乐家,亦被尊为禅乐先驱。有研究者认为,方丈悟乐的使命是对禅宗继承和发展,创立新的“禅乐宗”。弘一法师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如《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等,迄今广泛传颂。

一曲《送别》常常让人浮想联翩——这位中国最早扮演茶花女的弘一大师,在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那“悲欣交集”的终极关切,除了“无尽意”的梵呗妙音,还有什么能令今人会意传神。在天台寺广玄艺术团的节目单中,就保留了弘一大师创作的几首歌曲,最常演唱的有《春游》《留别》两首。

弘一大师作词作曲的乐歌,现存有《春游》(三部合唱)《留别》《早秋》3首,其中以《春游》比较突出。其乐歌作品先后编入《国学唱歌集》(1905)、《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合编,开明书店,1921)和《李叔同歌曲集》(丰子恺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如今,在天台寺佛教艺术团展演中,每每都会安排弘一法师创造的乐歌。

(四)以乐养德

在禅宗传承历史上,曾有五祖(弘忍)传衣钵给六祖(慧能)的诸多佳话——神秀曾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口诵一偈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随即弘忍将衣钵传给慧能。

在天台寺,笔者见悟乐禅师亦作偈云:“菩提本来树,明镜似非台。总言无一物,早已惹尘埃。”据笔者的理解,悟乐禅师想表述的是他对当今社会状态的忧思——面临佛教式微,传统丢失——那么传承达摩千年正道的道场就应当重建。

在天台寺,每日三餐前都有集体的念诵《天台六德发愿文》:我发愿,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以我之忠孝礼仪廉耻使不忠不孝、非礼非仪、非廉不知耻之人尽变为尽忠尽孝、知礼知仪、知廉知耻之人。阿弥陀佛,以德成佛。欲成佛道,先修人道;欲成人道,先修六德。忠:忠于祖国、忠于信仰、忠于职守、忠于师门;孝:孝顺父母师长;礼:内修素养,外讲文明礼貌;仪:做人守规矩、处世讲秩序;廉:不谋非分之名,不贪非分之利,不享非分之福;耻:以破戒犯规为耻,以妒、淫、妄为最毒最耻②转引天台寺《天台六德发愿文》。。

在天台寺,禅师们每天都是清心素斋、红颜青灯,诵经礼佛、禅乐琴声。在这里,每天生活紧凑,制度严格。

在天台寺,僧人的父母可以在养老院颐养天年(目前正君和正淑的父母已经入住)。如此种种,均印证了天台六德中“德孝”为先的基本理念。这也是天台寺僧人法号中除了“正”之外大多加“孝”的根由所在。

结言

拥有1400年历史的湖北红安天台寺,在继承佛乐传统之同时,亦追寻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古训。首创用音乐禅修的方法和禅乐弘法的理念,继承、弘扬禅宗文化精神。学僧们通过心无旁骛地修炼禅乐,抵达内外兼修之目的;在心弦相映中,荡涤五欲六尘、培植仁义礼智。可以说,这也是当代对禅宗文化的重大继承和弘扬。此外,寺院与时俱进,组建佛教乐团,继人间佛教之理念教化学僧,聘请名师,创建音乐学院,承弘一法师之衣钵感化信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种教化民众的手段,正在天台寺得以光大并践行——内明心见性外以普度众生。

作者附言:该文为中央音乐学院“课程基金项目”(14KC01)《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和“重点建设基金项目”(15ZD02)《由点到面——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的调查与研究》(补充资料)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孙凡)

Buddhist Music Zen Meditation&Edutainment
—Investigating Report on Tiantai Temple of Hong’an,Hubei,China

HE Yun-feng

Buddhist abbot Shi Wu Yue of Tiantai temple is a disciple of Buddhist monk Hong Yi’s disciple,so he vow to inherit the legacy of the Master;Buddhist music is the musical tributes and praise to the Buddha by Chinese Buddhist temples and believers;Compared with the pure solemn traditional Buddhist music,the Hubei Hong’an Tiantai temple“new Buddhist music”not only contain a merciful feelings,but also quite moving,immediately making the person love and joyful,and getting an idea of goodwill;the temple keep up with the times,formed Buddhism ensemble,carrying forward the Buddhist ideas to civilize the monk-students.To engage the outstanding teachers,to create a music college,inheriting Master Hong Yi’s great aspirations to influence upon the believers.

Tiantai temple of Hong’an,Buddhistyinsheng(speech sound),investigating report

J608

ADOⅠ:10.3969/j.issn1003-7721.2016.03.005

1003-7721(2016)03-0061-06

2016-08-02

和云峰(桑德诺瓦),男,纳西族,博士,民族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系副主任(北京100031)。

猜你喜欢

红安弘一法师艺术团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十八洞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大学生朗诵表演艺术团组织建设和管理研究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