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开新局
——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理论 实践 趋势
2016-10-24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徐富海李志宏王川妹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执行 / 徐富海 李志宏 王川妹
建章立制开新局
——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理论 实践 趋势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执行 / 徐富海 李志宏 王川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在快速增加。据统计,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预计本世纪中叶老龄化高峰期将增长至1亿人。但我国长期照护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尚不深入、专项政策法规有限、服务项目未成体系、人才队伍尚未建立等问题,制约了长期照护事业的发展。因此,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
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建设。2013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20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7月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的老年长期照护保障工作开始进入制度设计与实施的攻坚阶段。
在刚刚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时期,认真设计未来我国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长期照护制度,一方面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动员、引进和鼓励家庭和个人参加长期照护保险,在各地实践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国家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推动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服务体系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的衔接,强化养老服务业升级转型,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统筹推进照护制度体系建设,带动养老服务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如何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少子高龄化”的背景下,让每一位老人有备而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如何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长期照顾保障应对之策何在?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民政部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我们特邀有关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上分析我国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模式选择、制度设计和应对策略,梳理国内外长期照护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