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武同源,养治共生
2016-10-24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主席曹一民
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 教授 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 主席 曹一民
医武同源,养治共生
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主席曹一民
一、中华武术和传统医学的思想源泉:东方哲理和文化思维
1、中国思想创造灿烂历史文化
17世纪以前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以及丝绸、陶瓷、医药、冶炼、航海等等都胜过西方。
我国传统的自然观念形成文化的核心(哲学),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人生及其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大放异彩:
园林:咫尺天涯天下美景à咫尺空间
●小到微缩景观盆景:天、水、草、木à一个盆子
●中到庭院:寄畅园、网师园、瞻园、豫园
●大到帝苑山林: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
烹饪:火候、色香味从观赏到品尝,集山珍海味。甜酸苦辣,煎炸焖蒸炒煲,无不用其及而尝尽美味。
书画:意韵写意不写实,见水不画水
戏曲:虚拟抽象背上插旗∽千军万马台步∽十万八千里
医药:内因脏腑学说天地人感应重环境因素、气节变化、调适能力。经络理论、信息传输,辨证施治
三个指头切出五脏六腑的内在病变。结合望闻问切,对身体一目了然。善于条理器质性病变。
●不同于西方医术——以病毒理论为根据,求诸外因,长于病毒性病变。
武术:精气神太极拳刚柔转化,舍己从人,引进落空,随曲就伸,以弱胜强牵动四两拨千斤内家功夫。
2、儒道两种思想代表中国哲学的两极
道家游方之外、出世、惟道是从,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遵从事物内在规律,无为无不为;儒家游方于内、入世,承担社会责任、理性参与构建社会组织,秉中庸之道,顺应事态的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⑴整体综合的认识方法;
⑵辩证思维与意象思维;
⑶阴阳互动的宇宙观;
⑷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⑸有机系统的认识观念。
3、西方近代科学的崛起
近代科学基础靠逻辑证明、直觉发明、向外探索,需要直觉与想象。机械论宇宙观:
复杂性→标准化
模糊性→精准性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从微观——纳米、基因,光子、中微子
到宏观——火星探索、太阳系外生存之地,空海一体化
4、中国文化的反思
古代哲学自然观——辩证、朴素、综合归纳的方法,但不能描述具体事务的运动
道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但不利于探索自然的精神
儒家——天道无穷,讲究实用,但不愿深入认识自然
拟人化的有机论缺乏工具思想的直观方法、形式、逻辑、几何学的空间分析,必须引进新视角,用新技术、科学实验、定量分析达到创新活动,医学与武术都要如此。
二、近代科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认知推进科学发展
1、量子力学、相对论、系统论的出现使科学掀开新篇章
西方现代科学认知东方哲学智慧。卡普拉——美国量子力学之父,从《道德经》悟道了近代科学的根源,于是写出了《物理学之道》;W.Heisenkerg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汇点上,它们之间的发生真正的相互作用,就可以预期到新颖、杰出、奇妙的发展。
中国古代智慧:阴阳理论——物质内部的对立统一,阴阳不可割裂、互相渗透
现代科学:20世纪相对论——整个世界模型与一个粒子的模型有相似之处,两者深刻的和谐一致,使科学向深度发展。
2、自然宇宙和认知思维
中国传统宇宙观——对立统一、固有动态,“气”贯彻一切形体、空、无、道,是有形的基础、生命的源泉,具无限的创造潜力,动态变化循环无端,但以经验为基础,限于少数人、特定场合。
近代物理——微观世界、波和粒子的二重性,量子力学理论认为“场”以波形式载带着相互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无论何时何人,可重复。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完成相互协调。
(1)天人合一和时空渗透
中国哲学——排除世事干扰,自己=自然界一物,时空统一、互相渗透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宇宙=动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察着在整体之中。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物质从不静止,总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量子理论)。
时空都不是绝对的,时间与运动速度有关E=mc2(狭义相对论)。
时间与空间不能独立于宇宙存在,也不能相互独立(广义相对论)。
世界在膨胀,整群星系已非常协调一致的方式膨胀(近代天文学)。
(2)宇宙的基本统一性表现在——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太极拳的内涵:一处一太极,处处皆太极,静动全身,意在蓄神。
中医的藏象学说,经络理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三、传统医学和中华武术在优化生命质量上息息相关
1、优化生命质量的第一要素——身心调适
促进身体健康的四大要素:
《黄帝内经》:百病由心生
曾有人提出,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静养都因强调一方面而失之偏颇
生命在于营养
生命在于平和
生命在于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以及自身节律与外界节律的调节平衡。
《黄帝内经》提出,健康身体不在于有病治病,而在于未病养生,即“治未病”,现在叫“亚健康状态”。
“已病”、“未病”是医生的责任,是“治”;
而“健无病”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是“养”。
(1)促进身心调适:①生理;②心理。
太极拳锻炼,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健康要素看,符合科学概念,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调适身心,延缓衰老。
a.从生理上讲,目前医学界最受关注的老化理论是“自由基理论”,认为人体摄取过多热量,因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自由基会不断攻击细胞导致细胞损伤,长久下去,细胞无法修复,就会出现老化现象,看来过多地吸收营养不是一个好办法。
人过中年,体内制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功能逐渐减低,体内活性氧的弊害日益明显增大,于是运动过量比不运动的反而老得快,原因是剧烈运动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中和不了,而与脂肪结合生成衰老物质——过氧化脂质,影响了微循环作用,使血压升高。正常情况下,抗氧化酶(SOD)和抗氧化剂能消除自由基。当人体SOD和抗氧化剂减少或活性降低时,机体内的自由基便导致细胞衰老,组织器官损伤,还使基因突变致畸,形成致癌的重要原因,也与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有密切关系。因此,寻求适宜有效的身体锻炼模式最有利于中年保健,使得成年人能保持充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外界压力,预防各种疾病发生,从而延缓推迟中年人的衰老过程,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这里可以看重提出的是,太极拳动作柔和,心率在120-160之间,属于有氧运动,不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不失为一项绝妙的锻炼项目。
b.从心理说,要延缓和对抗老化,除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运动健身外,还应从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关注身心调适。
现代医学认为情绪能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消极情绪容易致病,积极情绪能防病延年。尤其年过40,由于生理上的退化,社会地位和交往的改变,经济的得失,以及心理机能的衰退而产生消极情绪(冷落感、孤独感、抑郁感等)睡眠时间缩短,入睡困难,易醒,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心理功能影响很大,对负性情绪的产生也有一定作用,而A型行为类型的负性情绪(急燥、心烦、好发脾气、容易激动等)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成为这类人员的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动作稳定性也渐差,知觉运动和认知过程也有减慢倾向。
由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发展迅速,世界上有4亿人患各种精神和神经性疾病。下面是一些不寒而栗数字:世界上每年100万人自杀4,500万人精神分裂;5,000万人患癫痫;3,000万人痴呆症1.4亿人酒精麻痹自己;3.4亿人患忧郁症。专家认为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故WHO决定将它定为2002年世界卫生运动的中心议题。
从我们对心理的研究测试揭示:太极拳对年过四十、走向衰老的人,其情绪的改变,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变精神质这一维度的性格特征有良好作用,并随着练拳年限增长而有显著差异,即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性格中的不良方面有较好的改变作用,这无疑对增进健康能起到积极作用。
从心理测试得知:
随着增龄记忆和脑内信息加工速度下降,注意力衰退,神经系统机能也逐渐减退,导致动作稳定性下降,试验证明:太极拳对延缓记忆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信息加工速度调节运动抑制,提高稳定性有良好影响,起到保持和促进作用。
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忘记自我,考虑他人,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去掉个人意识,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对知识分子的心理测定充分说明:
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此外,由实验得知:有抱负、有成就的科学家,太极拳的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等)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更使事业有成而心理健康;积极进取而情绪稳定,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意愿和环境因素,谦逊随和,加之太极拳运动群体身心调适的相互作用,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
负面情绪:急燥、心烦、好发脾气、容易激动、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成为此类人员的常见病和主要死因。
寻求适当、有效的养生、锻炼模式:
恬淡虚无,真气乃从,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太极拳:正是法于阴阳,虚实刚柔,和于术数,阴阳转换,达到虚无空,进行锻炼的。
2、用现代技术解读武术和中医的“意、精、气、神”,用定量测试揭示太极健身和中医养生的奥秘
(1)一对神经和“两个心脏”:
①心电测试;
一对神经,指的是人体植物神经即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不同于手脚运动,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肝及胃的活动不受人主观因素控制,服从于植物神经系统的指挥。内脏器官的工作节律是这一系统负责的,它专门控制着人体心率、血压和呼吸的功能,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又叫迷走神经)其作用与分工是:
交感神经系统适应人体运动和情绪需要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危急状况下占主导地位迷走神经系统运动停止时心跳趋于平缓,血压下降在人体休息和睡眠时占主导地位
这个系统共同指挥着人体内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按照常人在静态状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质的下降,LF/HF也相应发生变化,对应中国人的情况,得出统计数值如下:
青年人LF/HF在0.2~0.4
中年人LF/HF在0.5~0.7
老年人LF/HF在0.8~1.0
通过初步科学测试,武术太极拳锻炼者,其心律变异(体现上述两个系统功能运作的比值)较一般其他运动者得到良好比值,甚至达到“七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显然,这与太极拳“意、气、神”的锻炼密不可分,也与医学上的“情致”攸然有关。紧张、焦虑、抑郁、恐惧这些不良情绪持续发展,就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形成紊乱,最终失调;功能的改变,导致严重疾病,引发甲亢、糖尿糖、神经性皮炎、溃疡等不同症状。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生命结构中相辅相成而又相克相生的“阴”和“阳”,太极拳“阴平阳秘”的锻炼要领既强化了交感神经、第一心脏的主循环,也调动了迷走神经,致使肢体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每个细胞营养丰富、排泄顺畅、气血调和、生态旺盛,使生命生生不息、颐养天年。
②血脂: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肆虐人类:
a.心血管病每年夺走1,250万人的生命。占世界人口总死亡的1/4,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
b.中国高血压患者达1、2亿,每年新增人数超过300万人。成为当前最主要、最常见的心血管病。
c.我国现有600万脑卒中者,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
d.我国冠心病患者1,000万人,心肌梗塞达200万人。
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正一次次将人类宝贵的生命损于掌股之间,一次次将越来越多的健康美梦撕成碎片。不仅让我们经受失去亲人的悲痛,整个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带来无限的苦难。
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等。高血脂症是人体脂肪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高血脂,即血液中总胆固醇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血压升高与冠心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心脏病及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通过人体心电测试研究得出:练太级拳30分钟后心脏机动改进有效率达86.6%,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62.5%。此外,练太级拳对功能性病变、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对器质性病变有心脏损伤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功率谱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引发脑血栓和心肌梗塞。通过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高血脂症的占69.9%,高于其他人员的平均水平48、4%;而练太级拳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大脑经常进入觉醒状态,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直接影响血液中有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并且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减缓了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防止了动脉粥样硬化。
③微循环:
人体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机体,我们知道血液遍布全身是从心脏通过舒
张、收缩到动脉中去,然后再从静脉回流到心脏,这就叫主循环。可是怎么从动脉过渡到静脉,而又如何使血液将养料和氧气带到每个细胞,并将CO2和废料带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微循环了。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这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被誉为生命的源泉。
为了保证微循环实现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a、体液的流动,b、微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对交换物质的通透性,c、微血管的数量和管径。
全身微血管长度达96,555公里,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半,仅靠心脏的收缩力难以将血液输送到每个细胞组织,还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运动。这种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到了第二项调节供血的辅助作用,成为“第二心脏”。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就健康长寿。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从临床观察中有许多部位、多系列的测试办法,其中常用的是甲襞微循环观察法和多点温度测量法,手指甲襞是观察微循环的良好部位,通过40~100倍的显微镜,观测从微血管形态、血流动态及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进行。
以下是对两位太级拳锻炼者的甲襞微循环的检查情况:其中一位是练拳20年的老者,他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1)竟相当于年轻人水平;其图形清晰各参数均属正常范围;管绊个数/每平方毫米比较多;管绊直而长,没有畸形;管绊排列有序,序头平直;而另一位学练太级拳时间不长的人,其图形不清晰、畸形化、无序化、管绊短而乱。另外,通过对练拳20年的老者进行太极拳练习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的情况检查,发现:练前:流态为粒线流;练后:流态为线粒流,回流速度明显增快,即甲襞部分参数有明显的变化。
体温是人体重要指标,反映整体的机能状态以及细动脉供血状态与静脉流出量,通过改变微循环状态而引起局部组织脏器乃至全身温度变化。我们采用无名指端及印堂穴的温度表征测定太极拳锻炼对人体末端微循环的影响效果。
研究的结果表示:太极拳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比平常人高出4℃。
●对于老年太极拳习练者(55岁以上)不同种类的太极拳的短期锻炼,对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改善效果;
●长期太极拳锻炼,有效地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正确应用和把握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才能有效地改善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循环状态,以致于影响到人体主要的生理指标。
太极拳演练的熟练、放松和安定对于健身效果有重要影响,所谓“松静平和”、“意念导引气血”起到了调动微循环的作用。
(3)一组脑波和“两个大脑”:
①脑电;②“两个大脑”。
a.脑电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有四类,即:清醒波(α波,8~13Hz);睡眠波(δ波,1~3.5Hz);兴奋波(β波,14~30Hz)和抑制波(θ波,4~7Hz)。各波段代表四种不同的功能状态。
神经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表明,舒松愉悦的心境能使脑波α频谱能量增大,而当处于α波优势时,则能促进脑内啡呔等神经介质的分泌,其结果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相反,衰老、疾病、疲劳以及紧张,抑制的心境会增大患病机率。太极拳讲究松、静、柔、匀、阴阳转化,虚实分明,将身心置于安宁、舒适状态,身体放松,心旷神怡。
众所周知,正确的健身锻炼,其要领是松柔运动,是有氧的有效运动。心理健康促成了生理健康,大脑会产生一种持久快乐的“内啡呔”物质,即脑内吗啡样物质,其有效的物质即β——内啡呔,即可使人脑进入α波状态。
我们已从长期坚持太极拳者测出:其脑电波中清醒波(α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功率谱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40~150%,大脑进入良好觉醒状态。
这种大脑的生理状态与受试者的自我感觉的“恬静舒适”“神志清晰”“精神集中”“记忆力有所恢复和增强”是相对应的。从现代医学观点来说,这种状态将极大地调节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及免疫功能,中和活性氧毒素,促成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强肌肉,消除脂肪,增进身心健康的生理作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动作,即所谓“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只有达到这种要求,人体脑波活动才有可能进入以α波为主导的同步、有序化状态,能有效地解除人体因高节奏工作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和生理无序状态,体内代谢的各种激素会大量分泌,血流量增多,新陈代谢的渗透更旺盛,皮肤营养更加改善,更具弹性、红润和光泽,更富气质和魅力。
人脑有运行逻辑思维的左脑和发展形象思维的右脑,近年来,右脑功能的研究有力匡正了左脑优势的传统观念,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不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开始受到老年学研究的关注。并且也已意识到经常使用右脑的人比较长寿。太极拳的练功,反复出现的形象教育训练,脑子里描绘着有条不紊的判断处理的全过程,开发右脑产生β-内啡呔的荷尔蒙,可以说,决定脑细胞生死存亡的是脑内吗啡,“征服脑内吗啡的人就能征服人生”看来此言并不为过。
太极拳轻、柔、圆、匀的运动,突出意识引导,追求“虚”、“无”意境,长时间地一边保持正常舒畅的呼吸——腹式呼吸,一边轻松愉快地运动,氧气充足,脂肪不断消耗,炎症消除,NK(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是著名的抗癌细胞,脑内吗啡接触这种细胞,使其变得年轻具有活力,“还老返童”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老化,产生自然冶愈力。
b.两个大脑
人体有两个大脑:一个在胪内,另一个却在肚子里,又被称为“腹部神经系统”,是原始的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只在物种进行的最初阶段出现过,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消失,留存在某些哺乳动物体内,以帮助母体中胚胎的发育,在某一发育阶段,胚胎中会出现两个脑。起初,两者的发育是完全独立的,到后来它们通过独特的缆索——迷走神经相连。观察到两个脑子在节奏上存在相似之处,一个出了毛病,另一个就受到影响,也跟着出现问题,成相互因果。对于两神经系统间相互关联的研究,促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神经元胃肠学科”的产生,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头部大脑遇到危急时,迅速分泌激素,使人体作好应战或回避的准备,胃部的敏感神经也随着兴奋起来,神经与肠道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因而有时食不甘味、惊吓过度或激动万分时,腹部容易产生痉挛,这个内在联系即两个脑子在节奏上存在相似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因果,就像一对连体婴儿。
武术太极拳锻炼和传统医学中所说的上丹田(在胪内)和下丹田(在腹内),即“神”与“气”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因果关系。拳论上有“气沉丹田”、“气宜鼓荡”、“尾闾中正神贯顶”、“腹内松净气腾然”,对头部和腹部的要求,为两个脑子的沟通与反馈创造了条件,使大脑对腹脑产生了有效的调节;腹脑也对大脑起到一种功能的反馈,消除了逆向效果:即肠胃部位的不适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弱和影响睡眠,使大脑处于更加发挥优势的地位。可以设想,通过传统医学的脏腑学说、经络理论和武术太极拳意、精、气、神的锻炼,培养脑的思维能力,使之人类具有两套思维器官,产生第二智慧,“肚子一鼓,计上心来”,将是对人类智慧的重大突破和飞跃,使中华民族领先进入一个高度智能的新时代。
太极拳以神为主帅,意动身随,松静柔匀,中正安舒,形象思维,开发右脑,产生β-内啡肽和多巴胺,激发电脑α波,调节、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免疫功能和活性氧自由基、促生长激素,消除高节奏工作引起的紧张情绪,使血流量增多,新陈代谢旺盛,增进身心健康。“太极态”:有意识地、能动地控制、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解除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达到良好、平衡的机能状态,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
3、用生命实践体验传统医学的“脏腑生克”和经络传输
明显的例子是:针扎足三里和艾灸气海,治愈痢疾;
服用山莨菪,调整微循环,治愈小儿脑炎。
四、让传统医学和中华武术更显辉煌
1、开拓创新:西方的“东方医学派”的启迪
从传统医学——人体内因、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等动态因素的运作转化治病健体。
东方医学派——应用肺与皮肤相表里,用低温气体液氮套筒刺激皮肤和拇指,治愈肺炎。
2、与时俱进:宇航员的“松柔”培训和脑波感应导向的借鉴
武术——应用机器人测定精气神,培训攻防。
医术——诊断上从望闻问切的创新,如呼吸检测仪预测乳癌和肺癌,体表光谱效应量化气色,心电多项信息鉴别诊断仪(HDD)测知心脏病史癒后发展。
治疗上:脉搏仪、电脑配伍、诊病、选方。改进中药制剂,在丸散膏丹外,方便患者的胶囊、针剂、光电针灸等等。
我们处于好时代,从量子理论、系统论、相对论进入到信息时代,传统中医和武术太极拳应在现代科技成果上不断创新、升华传统文化。升华传统医学和太极文化来取得更大的成果,服务于人类!
The TCM&Martial Arts Are Homologous,the Recuperation&Curing Are Symbiotic
Cao Y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