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泸溪县“叫板”贫困不用嘴

2016-10-24

清风 2016年1期
关键词:泸溪县叫板湘西

文_本刊记者

湘西泸溪县“叫板”贫困不用嘴

文_本刊记者

马王溪村位于湖南西部的泸溪县浦市镇,据说原来叫蚂王溪村,“蚂”是蚂蟥的蚂。当地有个传说,以前这里有一只千年蚂蟥精,它吞噬资源,吸走人们的精气,使得当地人的生活十分艰苦。对于湖南西部的绝大多数农村而言,似乎都有一只“蚂蟥精”作祟,使得人们生活捉襟见肘,而这只“蚂蟥精”就是贫穷。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曾写道:“湖南自古称山国,连山积翠何重叠。”多山是湖南的一大特点,位于湘西的泸溪县更是如此,山明水秀风景奇美的另一面则是交通不便地势崎岖。“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当地数年来的共识,交通不便,贫穷自然接踵而来。对于湘西的很多地方而言,贫穷仍然是当前最主要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地方政府穷则思变,一些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生机。

国家级贫困县里有个小康村

原来村子里的孩子是在一所庙里上课,一到冬天寒风似刀。现在村里建起了学校,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前两年甚至给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

马王溪村之所以不再是蚂王溪村,因为他们已经赶走了那只“蚂蟥精”。“去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是1.85万元,州委书记夸我们是湘西第一村。”马王溪村党支部书记石泽林告诉本刊记者。

泸溪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已经戴了多年,这成为当地的一块心病。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但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当地群众都在图谋思变。

石泽林早年在南方一个陶瓷厂打工,学到技术后,他就回到家乡创办了陶瓷厂,如今陶瓷厂已经成为村里的经济支柱产业。“一个人富起来不算本事,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真本事。”石泽林告诉本刊记者,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原本村里家家都是土屋或木房,而现在全村基本都住进了两三层的小洋楼。

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思维和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石泽林成为村支书后,在他的带领下,一些村民也纷纷创业,搞养殖、种草莓、种桃子。有人先富起来了,其他人看着也眼红,心里自然会着急。“大家都是两个肩膀一个脑袋,他行我为什么不行?”谢龙生原本是在石泽林陶瓷厂打工,有了一笔积蓄后,自己开办了生猪养殖厂,几年下来,家里的收入明显增多了,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观。据了解,马王溪村这个人口只有1722人的村子去年的生猪养殖规模超过了1.2万头,而谢龙生的养殖厂在其中贡献颇高。一种创富不服输的干劲在村子里蔚然成风。

除了养殖业,种植业在马王溪村也得到了极好的发展。草莓园、黄桃园、葡萄园、苗圃园等成网格状分布在整个村子的公路两旁。在村民的草莓采摘大棚内,刚成熟的草莓摘下来直接就可以吃。“纯天然,无公害,绝对没用过任何农药。”村民告诉本刊记者,这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马王溪村距泸溪县城二十几公里,距辰溪县城不到二十公里,距凤凰也只有三十几公里,水果成熟时吸引了一批住在城里的人前来采摘,为他们提供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相比起来,村子里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了。原来村子里的孩子在一所庙里上课,一到冬天寒风似刀。现在村里建起了学校,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前两年甚至给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今天的马王溪村早已改变了人们对湘西地区的普遍看法,虽然位于国家级贫困县里,但却独树一帜,成为“民富其实”的小康村。

村民在马王溪村陶瓷厂上班

去城里,说走就走

“原来一年到头也去不了县城几回,现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马王溪村几十公里之外的潭溪镇大陂流村目前有1820人,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农业村,村民多为土家族。村支书向常生介绍,目前村子里的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椪柑是村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几乎家家户户种椪柑,经济收入主要源于此。记者采访时正是椪柑收获的季节,很多村民家中都堆着刚刚采摘回来的椪柑,等待来果商前来收购。

杨茶花今年62岁,家中有5口人,除儿子在外打工,其余家人都在家中务农。全家的经济收入一方面靠农业生产和椪柑,另一方面靠儿子打工挣钱。杨茶花告诉本刊记者,她家每年能收获椪柑2万~3万斤,这笔收入在2万元左右。“原来一年到头也去不了县城几回,现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如今,大陂流村有些人建了楼房,但也有人依旧居住在土家族传统的木房子里。记者随机敲开了一户人家,却发现外表看上去略显破旧的木屋子里别有一番气象——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常用家电一应俱全。

在一处村民的屋子里,农家特有的火坑格外引人注目,柴火烧得很旺,老人正坐在火坑边扶正火上的烧水壶。他叫向清选,今年68岁,儿子正值壮年,但却因为抑郁症住院,儿媳在广州打工,三个孙子在村里上学。虽然经济条件相对困难,但好在村委会为他们申请了医疗补助和低保名额。“虽然我们现在条件比别人差一些,但跟以前比还是好很多,至少不用为吃饭发愁。”向清选告诉记者,这些年无论是家里的椪柑销售,还是儿媳打工的收入,都在增加,儿子虽然住院,但家里还是过得去。

大陂流村依山傍水,地势崎岖,很多房子都建在半山腰上,群众生活非常不便。当地人说,以前他们吃水基本靠挑,照明基本靠烧。现在是电到户、水到家,逢年过节乐哈哈。村支书向常生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地势限制,很多房子建在半山腰,仅建房用的材料就很难运上山去。而从上面运东西下来更是不易,别的东西还好说,生活垃圾却是一大难题。很多生活垃圾常年堆积无法下山,风一吹,各种塑料垃圾满天飞。近两年,泸溪县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大陂流村也在住户较集中的地方新建了垃圾池,用于回收群众的生活垃圾,并由村委会出钱雇专人定时清理,居住环境比以往好了许多。

脱贫先要转变思想

政府给建设好了基础设施,修了路、通了水电,但最终还是需要自身努力改变村子的现状。

就在本刊记者采访时,湖南省扶贫办工作组正在泸溪开展扶贫工作。在泸溪除了马王溪村是发展相对较好的村子外,还有许多如大陂流村等发展一般,甚至发展更差的村子。马王溪村与其他村子相比其实并没有多少天然优势,为什么它却能脱颖而出,成为国贫县里的小康村呢?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绩,由于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更是明显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发展中的空心化、土地抛荒等诸多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日前就曾有学者表示,“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城市;走过一城又一城,城城农村”,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盲目城市化的现象。而农村空心化现象更是日益普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即是农村空心化引发的社会问题。

农村如何发展才是真的良方呢?马王溪村村支书石泽林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农村要发展,首先农村要有人。”农民富裕的途径很多,外出务工是当前很多农民的现实选择,但农民富了,农村却并没有富,农业并没有得到发展,“三农”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比之下,在湘西马王溪村,当地的陶瓷厂创造了超过200个就业岗位,村里一些大户的养殖基地、种植园都创造了就业岗位。“在家里就能就业挣钱,又何必去外地呢?”石泽林介绍说,2014年他们做过统计,仅村里相关产业发出的工资就将近1000万元。

刘荣(化名)在马王溪陶瓷厂上班,如今每月工资3000多,而且在本村上班还能兼顾种地。她早年丧夫,就是靠着在陶瓷厂上班的工资和务农的收入生活,而且还供了两个儿子上大学,这在当地成为一桩美谈。

“我们自己创造就业岗位,把村民留在了农村。”石泽林告诉本刊记者,村里有了人就有了生机,就会使村子富有创造力。政府为乡村建设好了基础设施,但最终还是需要村民自己努力致富。如今,农村建设中发展产业似乎并不鲜见,但马王溪村却有自己的亮点。自从石泽林当上马王溪村村干部后,他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村里支持农户发展产业,但每户发展的产业不能与其他人相同,而且必须严格按村委会的规划。

也正是这条规矩,使马王溪村的发展降低了很多风险。每户只能发展一种产业,不能与其他人重复。鸡蛋没有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遭遇某些意外因素时也不至于全村遭殃。此外,可以避免村子内部的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团结整个村子。这一思路,在当前农村多地方采取“全村一锅米,一煳煳到底”的现实背景下,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马王溪村曾经是贫穷落后的“蚂王溪”,但短短十多年却一跃而成为“湘西第一村”,这其中有政府帮扶之功,但更多还是村子自力更生之效。石泽林说,村子里曾是垃圾到处飞,赌博扎成堆。但是现在大家思想观念变了,与其坐等国家来扶贫,不如自己来脱困致富。

2013年,石泽林当选为村支书后,他和村委会其他成员共同制订了村子未来发展的“五年计划”,计划试图在5年内将村民的年收入翻一番。“这个任务看上去非常艰巨,但是事在人为嘛。”石泽林说。

猜你喜欢

泸溪县叫板湘西
湖南泸溪县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改造对策
对标“曼哈顿”,叫板珠江新城!广州海珠湾凭什么?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阅读之光充盈校园
泸溪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实验
泸溪11万吨椪柑鲜果求销路
湘西 国画
与诸子湘西游
青春,就是敢跟整个世界叫板的勇气
叫板!比萨 线上点餐也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