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国霞:亦刚亦柔“花木兰”

2016-10-24朱伟发自安徽合肥

清风 2016年7期
关键词:检察干警花木兰案子

文_朱伟(发自安徽合肥)

袁国霞:亦刚亦柔“花木兰”

文_朱伟(发自安徽合肥)

袁国霞(左三)关心涉案人员饮食情况

2016年4月13日,全国百家网站“政法英模榜”展播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安庆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处长袁国霞被入选此次“政法英模榜”。从事检察工作30余年的袁国霞,绝大部分时间战斗在反腐第一线,先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140余件,累计查处厅、处级干部12人。初见袁国霞,她俨然是一位浸润着端庄柔美的典型东方女性,但她的坚毅的眼神却又不时流露出些许果敢和坚定。“因为我是一名检察官,一名反贪检察官。”

这个女子不简单

2011年4月,袁国霞主办了安徽省九成监狱原党委书记、政委吴其伟受贿案。事实上,在办理吴案之前,检察机关已经查处了九成监狱多名干警的职务犯罪问题。因此,吴其伟对办案检察干警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且多年的狱警工作和15年的领导岗位经历,也使他有了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当传唤吴其伟到案的第一天,他就拍着桌子对袁国霞大喊:“我知道你是优秀检察官,你要敢动我,你一辈子捡的柴,都要在我这堆火上烧掉。”吴某说的是安庆话,意思是说:我没有问题,如果把我的案子办错了,那么,这些年袁国霞获得的所有荣誉,也就都毁了。面对吴其伟的嚣张气焰,袁国霞义正词严地说:“你放心,没有证据我们绝对不会找你。我对我办的所有案子负责,你也不要威胁我,我相信就是我死了,我的墓碑上都是‘巾帼英雄’四个字。”第一次交锋吴某就被镇住了。

但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袁国霞仔细研究吴其伟的特点后,决定对其“冷处理”。几天后,袁国霞突然再次提审吴其伟,接二连三地出示他在土地出租、工程发包等方面的犯罪证据,形成一轮又一轮攻击波。最终,吴其伟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垮,他明白了前期所有的反抗准备都是徒劳,只得主动交代他的犯罪事实。

办案时,袁国霞还善于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去审视她的每一个“对手”,根据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策略与其打“心理战”。在办理望江县公安局原局长冯华东受贿案中,袁国霞敏锐地捕捉到冯的情绪很不稳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过激行为。她立即将“暴风骤雨”式的审讯改为“和风细雨”的聊天,从冯的成长、任职经历,到同是从事政法工作的切身感受,再到家庭对他的殷殷希望和当前所承受的种种压力,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一步步消除了冯华东的抵触和对抗情绪,从人性关怀的角度逐渐松弛、瓦解了其负隅顽抗的心理防线。接着,为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她又适时抛出已掌握的对方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旁敲侧击,引导其走坦白从宽之路。最终,冯华东主动交待了自己收受贿赂1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办理了那么多要案,袁国霞自有“法宝”,那就是“心理上蔑视,细节上重视”“不管他位多高、权多大,在法律面前都没有特权,都一律平等”。正是凭着这股自信,加上扎实的前期初查和信息收集,几轮交锋下来,犯罪嫌疑人无不感到“这个女子不简单”。

“我不想成为什么英雄”

办案,有时候靠的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较量。虽说已经办了几十名官员职务犯罪案件,但在办案过程中,袁国霞从未在人格上看低过他们一眼。在办理吴其伟案件时,提审到了吃饭时间,袁国霞绝不会把他丢在那里,自己跑出去吃。大家就一人一个盒饭,面对面坐着,一边聊、一边吃,不管他说什么都认真倾听。吴也知道,袁国霞是带着病坚持工作的。案件结束后,吴其伟专门给袁国霞写了一封信,他说:“是你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袁国霞心里,检察官是人,罪犯也是人,人格没有高低之分。办案是挽救人,教育人,检察官有法也有情。后来,一次偶然机会袁国霞去监狱办事,还专门看望了他。

在办理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尚军的案件时,每当袁国霞外提她时,都会陪她在院子里走一走,两人手挽着手就像姐妹。后来,有次袁国霞去监狱看她,见面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周围的监狱民警都特别吃惊。“他们虽然在职务上犯了罪,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从内心认识到错误,也有利于案件的办理。”袁国霞说道。

在办理吴其伟案件期间,由于长期加班熬夜,袁国霞总是感冒、发低烧,但案子正处在关键时期,她就始终硬撑着。毕竟,作为主办人,所有嫌疑人员的安全问题、所有检察干警的侦讯安排和后勤,都要由袁国霞负责。有一天,袁国霞实在支撑不住了,同时发现自己腋下全都紫了,这才去医院就诊,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治疗一个多星期天后,病情总算有些好转。就在这个时候,检察长又找到袁国霞,案子出现僵局,希望她能接着办。自己经手的案子,别人摸不到头绪,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袁国霞只能回来。那段时间,袁国霞每天上午输几瓶水,下午就返回办案点,晚上再回医院输液。对她来说,输液的时间就是休息时间。

像这样“连轴转”的工作,是常有的事。2014年4月23日,袁国霞在省检察院参加完“双先”表彰会后,下午就赶到省纪委办案点,参与安徽省旅游局原局长胡学凡案件的办理,但这一去就是3个月。她从单位来合肥的时候,单位门口的杨树刚刚吐芽,当她7月底回到单位,门口的杨树已是枝繁叶茂。回去第二天,又有一个窝案启动调查,她又没日没夜整整忙了两个月。在此期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袁国霞出现了头晕、耳鸣的状况。她偷偷去医院做了个检查,是脑梗阻,医生要求必须马上休息。可案子正在关键阶段,袁国霞哪有其他选择?

袁国霞说:“这么做,我不是在作秀,也不是为了表现,我真的一点也没想过要成为什么英雄、成为什么模范,我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检察官,不能没案子办,办就要办好,任务交到自己手上了,是组织的信任,就应该踏踏实实做。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我身边的每一名检察干警都有这样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才会在社会上树立起人民信得过的检察官形象!”

诱惑与恐吓都是浮云,唯对儿子愧疚

整天查处贪官,诱惑也是常有的事。2010年,袁国霞牵头查办望江县冯某案件,那一年,正值她儿子读高中。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袁国霞就在他学校旁边租了一套房子。因为是临时居所,别人根本不知道她住在那里。

一天晚上,全家人正在洗漱准备休息,突然有人敲门。把门打开,袁国霞一看,进来的是冯某的弟弟。他提着一个纸袋子,把纸袋子往地上一放,就说了一句话:“袁局长,我哥哥的案件请您多帮忙。”说完转身就跑。打开纸袋一看,那是一包钱。

袁国霞不是不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在市区里买房子需要钱,养活一家老小需要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把一个案子办成铁案,怎么可能收下不义之财?当时袁国霞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得让对方把钱收回去!但他来得太突然,跑得又太快,以至于她当时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他就跑没影了。追不上他,就直接给他打电话,让他把钱拿回去。他说,他已经回到家,坚决不同意。这时袁国霞很着急,就对他说:“如果明天上午12点之前不把钱拿回去,我就把钱交给组织,你自己斟酌吧。”见袁国霞实在太坚决,第二天,冯某弟弟只好过来把钱拿走了。

正是一次次顶住说情风,拒绝诱惑局,袁国霞才有底气把每一个案件都办得非常出色!在查办阜阳的一起窝案时,有人不远几百公里到安庆送礼物,甚至送金条,“我都坚决专程送了回去。”在去浙江桐庐寻找行贿人林某时,袁国霞要求自己和两名检察干警,水都不许喝人家的。后来想想,或许正是这一点打动了那位村干部。曾经,一位涉案人员家属听到案件是袁国霞在办,马上说道:“算了,找人送礼的事不要做了,没用。”

办案就办成铁案,做人就做到“打铁先需自身硬”。这么多年,袁国霞已记不清退了多少礼品礼金,拒绝了多少次吃请,得罪了多少亲友,接到多少次匿名信和恐吓电话。“在工作与权力面前,老老实实做人、襟怀坦荡,我觉得对得起我袁国霞的尊严,也对得起检察官这个职业,我感到活着开心、舒心。”袁国霞如是说。

“我的职业注定了我不能儿女情长。”一年365天,袁国霞在家的时间累计到一起可能不到三分之一。儿子今年23岁了,她陪他一起过生日不足5次。上幼儿园、小学、初中时,由于夫妻两个都在检察院工作,儿子常常被寄放在同事、朋友、老师家中。一次,袁国霞突然接到紧急任务,由于走得匆忙,没有把孩子安顿好。当她深夜回家时,孩子背着书包缩在家门口睡着了,一张小脸冻得通红,浑身冷得发抖。

这个孩子来得特别不容易。袁国霞直到33岁还没有孩子,那时候有个孩子就是全家的愿望。在怀这个孩子时,中药吃了“一板车”。每天都要喝6碗中药保胎,足足喝了6个月,最后的时候,喝多少、吐多少,还得坚持喝。孩子早产3个多月,一出生就得了重症性肺炎,医学上也叫“硬皮症”,存活率只有2%。那些日子袁国霞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孩子在医院的烤箱里足足烤了53天,终于,苍天有眼,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生一个儿子是那么不容易,既然生了他就该好好养他。可是她要办案,20多年了,尽管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军校大学生。但是,在这20多年里,袁国霞很少能陪伴、照顾他,没能尽到一名母亲应有的责任。一谈及对儿子的愧疚之情,袁国霞的眼中立刻泛起泪花。

猜你喜欢

检察干警花木兰案子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
金块藏匿在哪儿
《花木兰》导演和他的大女主故事
司法改革进程中检察干警培训学习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加强新形势下检察干警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研究
QQ包青天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