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竞技体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异化新现象

2016-10-22林友良

关键词:竞技体育异化市场化

林友良

摘要: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市场化,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出现了市场化过度的问题,进而产生了新的异化现象:资本对运动消费的绑架,即运动消费等同享乐人生;普遍化他者的身份认同,即运动等于健康;族群与阶层怨恨互生,即新的不平等。拒绝或者阻止新异化现象的发展壮大就是当今社会所面对的新难题。

关键词:竞技体育;市场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4.0017

竞技体育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很难设想,一个运动技术水平很低的竞技项目能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很难将竞技体育发展到一个持续、健康、有序的高度。毋庸置疑,竞技体育的绝大多数项目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它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需要,也能以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形成庞大的消费规模,带来惊人的经济效益,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竞技体育的良好愿望与冲动。但在消费至上、效益至上、金钱至上的今天,竞技体育已被市场左右,被资本绑架,乃至出现了异化新现象,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本文运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理论对当今世界竞技体育市场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异化新现象,以供学界探讨。

一、竞技体育存在与发展必须市场化,市场化导致异化

现在世界上竞技体育开展得非常成功的职业体育项目有:欧洲五大足球职联赛、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北美冰球职业联赛、世界职业拳击拳王争霸赛等,无一不是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这些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水平非常高;其次,涌现出不少高水平的运动员和管理人员;第三,满足了消费者对体育的热爱与需求。实践证明,竞技体育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市场,没有市场支撑的竞技体育是难以持久发展的,也难以维持高质量的运动水准。即便是成功的竞技体育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假球、黑哨、赌球时有发生,赌博公司背后操纵,巨额盈利去向不明、高层腐败等,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就是市场化导致的异化问题。

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不仅描述了政治异化现象,而且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异化现象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人的本质。”[1]这便是资本主义的秘密,资本的秘密就在于人的劳动与本质的异化。之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对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阐明与诠释,他分析了异化劳动及其四种状态:产品与生产者分离并统治着生产者,劳动与劳动者分离并支配劳动者,人的本质化为谋生的手段,最后是人与人的异化。但是劳动之不属于劳动者而属于他人,不过这个人叫雇主或资本家,这只有在私有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劳动产品与生产者分离,才构成他人的占有。私有是异化的原因,又是异化的结果,异化和私有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孪生的双头怪胎。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前提下,产品、劳动这种物对人的异化现象是必然的。问题是人的劳动过程中又怎么会出现异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社会分工,随着出现了产品的积累与交换这一历史进程,分析了异化的最初起源是分工与交换所产生的结果。

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解析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尤其是职业体育项目的发展轨迹,从中发现其始终围绕“利益”这一主轴而旋转,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使得投资者如云,高回报率又培育出高水平的运动人才。例如近几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每年的盈利都在1亿欧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0亿元。高水平的竞技体育竞赛是职业体育的主要盈利形式,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挑战人类的运动天赋与极限,人类的运动天赋和极限是需要被激活的,而要达到激活状态就要靠市场,靠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刺激方可实现,因此,竞技体育的道路必然是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就是职业化,职业化即专业化,专业化是市场细分和利益交换的结果。竞技体育的市场化过程就是要建立起一整套利益的分享机制,让经营者、管理者、出资者、运动员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分享到体育产业带来的高回报。所有的参与者其实都是逐利者,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模式”,还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控制模式”,或者以法国为代表的“混合模式”,都是“金钱模式”概莫能外。

如果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分工的三个后果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的四种状态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得出私有产生分工,分工产生异化的结论。首先,分工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的分离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其次,当分工的发展出现了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分离及阶级的产生,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的分离便被固定下来,亦即出现了一个单纯消费和享受而不从事生产劳动的阶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从那时起“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这时的异化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并且由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形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及人和人的异化。世界上成功的竞技体育项目几乎都是按照马克思所描绘的路径演进的,先是私人资本的巨额投资,然后是长期对细分市场的培育,接着是对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对市场风险的回避,都逐渐形成了体系和机制。反之,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不了“国家出钱、政府办”的模式,这一模式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但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更难使二者达到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和科学技术运用的提高与普及,人类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而竞技体育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于闲暇时光的消费,具有很强娱乐性的竞技体育已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巨大的行业,加上它所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已铸就为庞大的产业链,围绕这个产业链把它做大做强,已经上升到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的竞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技体育中职业化项目的成功经验更不可能复制到其他国家,经济水平不发达或者说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竞技体育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国的具体国情。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竞技体育,它根繁叶茂是跟私人资本的大量投入息息相关的,其出现异化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它是私有制的必然。正如马克思所言:“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私有者之间的剖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私有制的各种不同的形式。”[2]7475资本不论在各私有者之间的分配合理与否,都掩盖不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这就是异化。

二、市场化过度导致竞技体育出现异化新现象

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成为人们发展体育事业的共识。就是让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过程中起资源优化的作用,以摆脱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市场天然地具有优化资源的功能,但这不等于市场就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和不足的时候,现代经济发展日益显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经济发展的过度市场化,二是生产力发展的过度社会化。而对于竞技体育发展裹足不前、市场环境不健全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当然谈不上市场化过度的问题,它们的问题恰恰是市场化发育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在此我们所论及、所讨论的是市场化过度所导致的新问题,即竞技体育过度市场化后至少会出现以下三种异化新现象。

(一)资本对运动消费的绑架,即运动消费等同于享乐人生

没有资本流动、资本运作和资本参与,那就没有市场。竞技体育在资本的助力之下,使得运动项目职业化、赛事运作商业化、体育产品普及化、个人体育消费大众化等,不仅体现了资本对体育产业的渗透,更体现了资本对竞技体育的宠爱,万千宠爱集一身便是消费,没有体育迷、观众及受众的参与行为,那就没有市场,消费者就是上帝,如何引导、诱导上帝进行运动消费?资本将运动和运动消费捆绑,并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产生了这样一种逻辑: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体现价值,运动消费等同享乐人生。运动使人们暂时忘却烦恼,逃避现实,产生幻想。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感觉器官具有构建功能,借助于这种功能,每时每刻基于自己的心理预期,我们主动地抓住认知的碎片,把他们拼成一个整体,建构起世界的图景。”[3]94这幅图景是:我运动,我快乐。我参与运动,我享乐人生。把人生简单化为运动,这就是现代资本的神奇力量之所在。

(二)普遍化他者的身份认同,即运动等于健康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发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摆脱物质贫困的瓶颈之时,不会变得疯狂便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而参与竞技体育正是一种人们对自我存在方式的证明,竞技体育以其独有的魅力(残酷的竞争性、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和获利的高效性)培育了体育消费者群体,在资本、媒体和网路以及口碑的合力推动下,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身份认同,那就是:运动等于健康。虽然没有明示,其实也告诫世人,不运动等于不健康。运动必然消费,资本逐利的目的已经达到。当今世界尽管是个体化、原子化的社会,但如何在差异中求得一致,免于“恐惧包围的氛围中” [4]97。“所有这一切的心理影响非常广泛,远远超出了已经无依无靠并成为累赘的人们所组成的越来越庞大的阵营”[4]100。自从现代开端以来,城市化和都市化是陌生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但并不是精神的家园,彼此间是普遍化的他者,不能确定彼此会做什么,因此只能彼此怀疑。什么样的场所和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消弭彼此间的不确定性?只要大家一起来运动,一起来欢呼,可以想象一个体育馆里有数10万人在一起呐喊助威,忘掉一切。陌生人之间寻找到了一种身份的认同,即我们都热爱某个运动项目,是这个项目、或某个体育明星的拥趸者。那么,我们需要反思:运动就一定等同于健康吗?参与运动就能把持健康的话语权吗?社会上存在着不热爱运动的人群,甚至反对者,“不同群体之间,能够以公正的方式达成一种共同的观点吗?”[3]61公民身份是相互承认,可在此就要打上问号了。

(三)族群与阶层怨恨互生,即产生了新的不平等

在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国际化,国际分工体系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演化,基于国际分工体系的要求,表面上看,我们这个社会好像是向越来越平等的社会过渡,其实,我们必须对这一图景进行审视,“因为里面隐隐存在着相反的趋势,即由肆无忌惮的资本主义所导致的不平等。”[5]资本主义发展到今日所产生的所谓现代性,就是将法律意义上的地位平等转化为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就是由纯粹的市场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形成,而竞技体育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催化作用,即族群和阶层怨恨互生。

竞技体育,尤其职业化项目,哪一个不是由金钱堆积而成,而且体育项目分成三六九等,这些项目的参与者同样会被分为三六九等,这其实就产生新的不平等。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洲际层面的,还有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层面的,更有作为“体育迷”个人层面的分野与区隔。竞技体育就是力的较量,“这种力包括国力和人种强力两种,体育将这两种力用游戏规则作为圈套,套住了人们攀登神的云梯的双足,把力的本能、激情、冲动引诱到体育竞技过程中来,这就是体育最大的魅力” [6]。竞技体育可以看作为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社会分工加剧社会竞争,国际竞争强化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保护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谁是国际竞技体育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答案是资本拥有者。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垄断和操控竞技体育的游戏规则,几乎不关亚非拉的事;有些竞技项目几乎不关穷人的事,如高尔夫、网球等;有些项目几乎不关妇女的事,如职业拳击等,诸如此类,不同的族群和阶层所偏好的竞技体育项目是不一样的,他们彼此间会相互否定、互不承认,因而感受也不一样,怨恨因应而生。“怨恨是社会行动者当一种外部机制否定他们的机会和价值资源,但这些资源对他们又很有用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感情。”[7]国家层面有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之争,洲际间有话语权和历史地位之争,单项体育组织有体育霸权和利益分享权之争,体育迷有个人偏好选择权之争,这些结构性矛盾会转换成不同族群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占有之争,随着竞技体育的职业化的展开,怨恨感会在彼此间互生。

三、完善社会环境,拒止异化新现象的蔓延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施了市场经济体制,都想发展体育事业,更想在竞技体育上取得成绩,为国争光,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市场经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合理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由产权不明晰所致,政府的角色出现错位、失位或缺位。在这样的经济体制里发展体育事业,在满足体育文化需求、体育教育需求、体育娱乐需求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瓶颈,尤其是制度瓶颈的约束和资金严重短缺的约束。本文所论及的议题是市场经济发育到成熟阶段,国强民富后,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出现的新社会问题,不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出现的问题,是竞技体育富贵后的病灶,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性隐忧。

马克思认为,“在大工业中,生产品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第一次作为大工业所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只有在大工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2]105异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克服,那就要消灭私有制。问题在于,私有制在目前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实践证明,经济社会会毁于效率低下和物质短缺,更遑论把竞技体育发展到职业化的程度。竞技体育的市场化、商业化和职业化运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势不可挡的潮流,唯一的选择是应对这股潮流,通过完善社会环境,拒止异化新现象的进一步蔓延。

(一)通过混合所有制,遏制私人寡头资本的肆意扩张

目前体育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私有资本进入体育市场,带动了体育市场的竞争与繁荣,另一方面是私人寡头资本对体育市场的操纵和控制。为了健康发展体育产业,我们必须完善体育市场的投资结构,特别是竞技体育项目中盈利机会大、风险小的职业化项目,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保障参与体育社会生活的人及其相关组织的利益。拒止寡头资本对竞技体育的过度商业化操作,防止出现利用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偏爱,用体育商品进行绑架的不良市场行为,为此,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体育联盟不失为一个好的创举,它能有效地联结俱乐部、球员、电视和网路转播机构、消费者等各方利益,既能抵御风险,同时又能抗衡私人寡头资本的体育市场的肆意扩张。

(二)弘扬社会身份正义,消弭社会身份差异

所谓正义即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博弈所能寻找的平衡点,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卑贱的职业,只有卑贱的灵魂。体育事业本身,包括竞技体育都应该是健康的,它不仅能强身健体,也应该能修为心灵。但是,由于私人寡头资本的进入,商业化的运作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竞技体育本身早已不是一方净土,反而是趋利的机器。投资者与消费者、组织者与参与者、体育明星与运动员、超级明星与一般明星、媒体(包括新媒体)与受众、体育迷与观众等已经形成了差异化的身份,这些差异通过话语权、影响力甚至包括广告代言和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受众,这些就是身份差异。显然世界各国并没有找到有效消弭这种身份差异的方法,这些年一些超级体育明星的年收入动辄达到天文数字,而背后的投资者(老板)的获利更是不可想象。唯有弘扬社会身份正义,通过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善,经过漫长的努力,才有可能消弭社会身份差异。

(三)完善社会体育福利,消解社会成员怨恨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竞争性经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竞争中获胜的,失败的人常常占多数,竞技体育也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参与,也只有极少部分人群在消费,即使体育运动是人人皆能参与的事情,它一样需要投资,比如体育运动场馆,甚至简单的场地。竞技体育需要市场支撑,社会体育的开展就一定需要政府支持,为此,一要引导各级各类的组织和个人兴办体育事业和投资体育产业,二要培育大量不同规模的能够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体育企业,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以适应广大人群的需要,让体育事业变成社会的福利,让人人都能消费,也都能享受。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不满,化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消解社会成员的各种怨恨,让社会充满和谐与和平静。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尼克·斯蒂文森.文化与公民身份[M].陈志杰,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制公司,2007.

[4]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M].范祥涛,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5]德里克· 希特.何为公民身份[M].郭忠华,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制公司,2007:6.

[6]陈波,张怀民.宣泄你的情感[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256.

[7]布莱恩·特纳.公民身份与社会理论[M].郭忠华,蒋红军,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制公司,2007:53.

(责任编辑王婷婷)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异化市场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