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自闭”之症
2016-10-22杨卓琦
杨卓琦
一些城市公园的“自闭症”显著,割裂了城市的步行空间
张馨月硕士毕业10年了,她和同学相约于2016年国庆假期回南京相聚。
在同学微信群里大家热烈地讨论了聚会的细节。可张馨月此次还有一个小心愿:带五岁的女儿去自己最喜欢的白鹭洲公园。
她的记忆中,除了一大片平静的水面,这个季节,那里有结籽的香樟,渐开的桂花。可在南京工作的好友说,别去了,那里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了,“破得很”。
收费,还是免费
半年前,南京媒体披露了南京一些城市公园举步维艰的情况,其中提及了白鹭洲公园的“破败”:公园中央的观景平台已经废弃了,通往那里的木栈道也长满青苔,部分还有松动迹象。木栈道的入口只是用树枝简单围堵了下,不断有人为了走捷径翻身进去,一不小心,便有可能落入旁边的水中。内秦淮河从园内穿过,但据说到了夏天,河水有时会散发出臭味。
白鹭洲公园距今已有87年历史的公园,其前身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别墅,又称“徐太傅园”。前文提及的观景平台是这家公园一度引以为豪的赏景地点,能欣赏水上实景演出。
实景演出多年前已经停止,破旧的观景平台后面,东园歌榭等也没落了。
不止是白鹭洲公园。在实地考察中,当地媒体发现,一些老的城市公园,部分公共设施已破败。
公园破败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推行了免费,无钱维护”。而这,也正是一些城市公园拒绝免费的理由。
据有关人士透露,五年前南京曾酝酿包括九华山公园等在内的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但如今,这些公园仍在收费。
南京有关人士说,横在免费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是公园的管养维护费用问题。南京媒体曾以九华山公园为例,算了一笔账:“按一张门票10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九华山公园的门票收入仅为十几万元,而每年园林养护及设施维修的费用就要数十万元。”
在山东济南,公园免费是济南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传统的济南三大景点要不要免费开放,一直是个热点问题。
在不少济南人的期待中,除了趵突泉公园该免费外,大明湖、千佛山也是公园,也应免费开放。济南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一直没有免费开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是济南的核心旅游资源,是拉动济南旅游产业的马车,每年贡献不小的财政收入。“如果‘三大名胜集体免费,不但会减少一块财政收入,还得另外挪出资金来维护”。
2016年夏,原本免费的昆明瀑布公园及南滇池沙滩公园要开始收费的消息,引爆了当地舆论场。传统媒体和网络论坛对此立场几乎一致:收费,请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有当地媒体直接提出:“既然我们可以每年花费大量的财政资金反复折腾行道树,为什么不可以负担几座免费公园呢?”
免费“扩容”期待
免费是大势所趋。以北京为例,北京注册公园有403个,免费开放比例达到87%。
上海、南京、济南等其他的城市中,也或多或少地保留收费的城市公园,其近乎相同的理由是,或属于历史园林,或为了控制人流,或为了降低管理成本。
实际上,大部分城市公园的门票基本上都在10元以下,有的只有1元,而在人们心里竖起的是一道“门票”围墙。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吕圣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公园自闭症”的症状之一是排他性。
许多城市公园近年来一直有对部分人群免费的政策,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固定节假日对特定人群免费。
比如,为庆祝第32个教师节,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定于2016年9月10日、11日(星期六、星期日)两天,济南市市属部分公园免费向全市教师开放,教师凭本人教师资格证或工作证可游览大明湖风景名胜区、趵突泉公园、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动物园、植物园、五龙潭公园。上述公园都是收费公园。
在北京,有特殊人群常年享受免费的优惠。比如,残疾人、65周岁以上的本市老年人、现役及退休军人、武警官兵、离休人员游览市属的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10家收费公园,可免票入园。
在上海,自2016年5月1日起,上海植物园、上海古猗园、世纪公园等15座收费公园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
在吉林,同样从2016年5月1日起,全省65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免费进收费公园,此前的年龄限制为70周岁及以上。
城市公园对部分人群的关照,自然获得了社会欢迎。当然,也会有人抱怨。湖北荆州市民说,“老年人可以免费,可中年人、青年人也需要到公园锻炼啊。”
绕着走,还是穿过去
2016年夏,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中山公园正式实现24小时开放,成为上海第一个全天开放的综合公园。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史昊(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山公园全天开放,对他来说意味着:晚上出门或者回校不用绕路走了。
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为起点,到达长宁路上的中山公园地铁站,有两条步行路线。本刊记者亲自体验了一下,从公园穿行的话,距离 “节约”几百米。因此,有穿行公园需求的人群不在少数。据中山公园方面统计,自2016年6月30日实行全天候开放以来,截至7月30日,中山公园每晚6时至次日凌晨5时,累计人流量已达19.22万人次。其中,到公园夜跑和借道穿过公园的本地居民约占70%。
在“80后”宋静的记忆里,小时候只有在节假日父母才会带着她去公园游玩,一年逛公园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这种状态早已改变。
吕圣东说,城市公园的使用人群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驻足人群,一类是城市穿流人群。“之前我们只看到了公园作为休闲驻足的作用,忽视了公园作为高效城市步行空间的意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张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公园在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园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公园是交通性的,还是游憩性的?不同性质与定位的公园有着不同的设计方法。
实际上,公园内部不适合穿行,也是“自闭症”的一个症状。
以陆家嘴中心绿地为例,虽是免费公园,但园内道路以环形为主,如果人们想穿过公园,进入对面的街区,需要在公园里走完几乎半个环形。
吕圣东告诉本刊记者,不止是陆家嘴中央绿地,很多传统的封闭式的城市公园,并没有考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融合,在出入口与流线的组织上,更多是出于管理上的入口数量与位置考虑,也多是基于自身道路完整性的环路式设计。
这些公园园内道路迂回曲折,穿行公园意味着绕远路。
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无界景观工作室设计师王欣看来,历史悠久的伦敦海德公园和肯辛顿公园是“穿行”设计的典范。
她撰文说,其公园的内部道路充分考虑了周边市民的步行需求,园内斜向和南北向穿行道路联结了公园周边的数个地铁换乘站,人们可以选择最短的步行距离穿越公园上班和回家。
不方便抵达,不方便进入
吕圣东认为,“公园自闭症”的症状还有,可达性差、游人不方便进入。
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城市公园是由收费公园转为免费公园的,而传统的城市公园为封闭式管理,公园入口将公园内外空间区隔开来,主要考虑买票、检票等功能。开放的城市公园在出入口方面,需要更高的包容度。
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城市公园虽然不收门票了,但在管理上还不够开放,公园大门进入仍然不便。
有些城市公园只供游客步行游园,为防止非机动车进入园内, 在入口设置了迷宫般栏杆式出入口。
《福州日报》曾报道,晋安河公园建成后, 晋安中路的入口设计一度引起一些市民不满。这个公园在入口设置回形栏杆,由于栏杆过窄, 孕妇通过会蹭到肚子,婴儿车也无法进出,出现栏杆屡修屡坏的循环。
无独有偶,青岛的海泊河公园入口也有类似设计,游人需要穿过S形曲线铁栏才能进入,有人开玩笑说,入口像是一只笼子劈成两半。
此外,在公园入口的设置上,吕圣东认为,拥抱度高的城市公园应该在每个丁字路口和十字交叉路口都尽可能设置公园出入口。
“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从量的方面来讲,楔形绿地和居民区、商务楼结合面越大越好,渗入性越强越好,可以使人们‘不自觉地进入公园。希望这种做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验证。”张琳说。
上海的陆家嘴中心绿地曾是一片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在不到10万平方米的面积内曾聚居着近3000户居民。根据陆家嘴中心区的规划,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核心区留出了近10万平方米的空间,作为开放式公共绿地。
而本刊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陆家嘴中心绿地虽是开放式绿地,可出入口只有4个,绿地四周都被铁栏杆围住。
在吕圣东看来,芝加哥湖滨东岸公园是陆家嘴中心绿地的正面榜样。同为开放式公共绿地,芝加哥湖滨东岸公园的面积只有陆家嘴中央绿地的五分之一,但前者有9个直接或非直接的出入口,且不设围栏,公园的利用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