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心泣血写人生
——探讨写作《红楼梦》的模糊化策略
2016-10-22王正康
文 王正康
锥心泣血写人生
——探讨写作《红楼梦》的模糊化策略
文王正康
《红楼梦》第五回 作者借宁荣二公之灵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 功名奕世 富贵传流 虽历百年 奈运终数尽 不可挽回者。”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吾家”指谁家 “国朝”指哪个朝代 “定鼎”即“建都”何处 “百年”是实数还是虚数
笔者对上述四个问题的回答是 “吾家”指“曹家” “国朝”指“清朝” “定鼎”在北京 由于曹家兴衰均在清朝 因此“百年”可以视为实数。
既然回答得一清二楚 那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特别声言“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呢
笔者换个思维角度分析 从洪昇原创《红楼梦》指前八十回 看 作者在书中何以把“朝代年纪”、“地舆邦国”故意说成“失落无考”便豁然亮堂了 这是作者为将“真事隐”而有意采取的模糊化策略。
《红楼梦》“朝代年纪”的模糊化策略
先说作者对“朝代年纪”的模糊化策略。严中先生是主流红学家中“主南京”说的代表 他在《“荣国府”原型溯源》一文是这样解释的 “书中的‘荣府’ 显然是从他伯父曹颙和父亲曹頫的名字‘颙’和‘頫’二字的谐音而来的 即‘荣国府’ 为‘颙’和‘頫’的谐音。”且不说有没有曹雪芹其人 即便有 其父辈能称为荣国公吗 曹氏家族是从曹颙和曹頫手里开始“功名奕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的吗 显然 这样的诠释很不靠谱。
如果抛弃曹雪芹著书说的思维定势 以洪昇原创《红楼梦》的新思维看《红楼梦》 他势必会以洪氏家族兴衰与自己生平经历、亲见亲闻为素材进行创作 很自然要从洪氏家族祖宗北宋初显、南宋发迹写起。洪皓在南宋初年 奉命出使金国 被金人扣留十五年。他虽然身处冷山 但威武不屈、誓死不降、最终归宋。宋高宗赵构为洪皓的气节所感动 称赞他“忠贯日月” 虽苏武不能过 后封“魏国忠宣公” 并在“葛岭之阳”建“魏国忠宣公”府。
有位专家根据《宋史》以为贾氏家族的祖宗“宁荣二公” 代表两宋帝统 北宋九帝 除宋太宗外均属“宁国公”一系。南宋九帝除宋高宗外 均属“荣国公”一系。看来似乎很能说明《红楼梦》“宁荣二公”的来源 但谁会想到要从两宋帝统落笔呢
这只有与洪昇原创《红楼梦》挂钩才能说明问题。据南宋周必大所撰《宋同知枢密院事赠太师洪文安公遵神道碑文》记载 洪遵之祖、洪皓之父洪彦暹 由于儿孙洪皓之功 曾被朝廷追赠为太师荣国公。这应是洪昇初创《红楼梦》时取贾府西府为“荣国公府”的直接来源。
杭州人称洪氏家族为“百年望族” 洪氏宗祠有副对联 “宋代父子公侯三宰相 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宋朝分北宋和南宋 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从宋朝至明末清初 洪家望族已五六百年 何止“百年” “百年”应当作五六百年解。
洪氏家族文化根底深厚。《红楼梦》中的“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 正是洪氏家族由兴到衰的写照 由洪昇写顺理成章。而曹氏家族祖先 连拿“笏”进朝堂的资格也没有 何谈“笏满床”
书中贾府宗祠有副对联“肝脑涂地”、“功名贯天” 典出宋高宗称赞洪氏家族祖宗洪皓的御旨“节过苏武 忠贯日月” 与明代重建的西湖葛岭魏国忠宣公祠堂联语中“万死难回苏武节 千秋长傍鄂王坟”是一个意思。后因洪皓主战 与主和派秦桧政见不合被贬。
南宋末年 大奸臣贾似道的姐姐贾妃得宠于宋理宗 可谓三千宠幸只在贾妃一人身上。贾似道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 后来靠他姐姐走上官场 飞黄腾达 成了南宋末年大权在握的人物。宋理宗特批葛岭给贾似道建设府邸园林 并把原皇家集芳园赐给他。宋度宗又在集芳园前面 赐给贾似道豪宅一所。贾似道生前的封爵与洪皓一样 也是“魏国公” 所以宅第也称魏国忠宣公府。据潘建伟先生对照南宋宋理宗时地图考察 洪皓的魏国忠宣公府建在现在的香格里拉饭店处 贾似道的豪华宅第建在东面距原洪皓的魏国公府800米左右。但贾似道仍嫌不够档次 不惜工本 将已由皇上收回的洪皓的魏国忠宣公府后花园与集芳园合在一起 大加修缮易名“后乐园”。《红楼梦》中说大观园原来是荣国府的后花园 后又把东府的“会芳园”并进来 改建成元妃省亲用的“大观园” 基本上就是按当时修建过程描述的。南宋时的贾妃是否有过省亲之举 没有史料证实 但从贾妃与其弟受宠的程度看 似乎不无可能。今天 在“后乐园”的山顶 尚有“来凤亭”一座 似乎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贾似道为官极贪 不择手段。宝玉代表着贾似道发迹 也是贾似道败亡的象征。洪昇为书中主人公取名贾宝玉 其目的主要是寄托亡国之思。当然这个亡国之思是哀悼明朝之亡。历史上贾妃 启发洪昇落笔写贾贵妃 历史上贾似道启发洪昇写贾宝玉。《红楼梦》中贾贵妃与贾宝玉盖源于此。所谓“源”是指最初落笔时想到要写贾贵妃及与贾宝玉姐弟关系的缘由。
洪昇是以贾 假 姓去写自己家族的甄 真 故事 敷衍出一篇朝代年纪、地域邦国均“失落无考”的《红楼梦》。作者心中的“国朝” 实指宋朝。但写的都是宋朝的事吗 非也。《红楼梦》揉合各个朝代的素材。如“应天府”系南京在明代的旧称 红楼服饰应是明朝服饰。十八回写元春点戏的《乞巧》 即是《长生殿·密誓》一出中的内容 是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事儿。秦可卿大出殡 设路祭的“八公” 他们的封号只有明朝永乐初年才有 清代称“八公”者于史无证 而“宁国府”“爬灰的爬灰 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影射的是清宫秽事。所谓“爬灰” 影射的应当是多尔衮纳侄儿媳妇为妃的丑事 所谓“养小叔子”影射的当是“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闻。而书中所写一批才女赛诗结社 反映的应是明末清初蕉园诗社的情景。元妃省亲正如脂批所言 “借省亲事写南巡” 也是康熙年间的事。所以实际上书中写的“朝代年纪”是不能坐实在哪个朝代的。作者采取模糊化的策略 以“失落无考”作模糊化处理。
《红楼梦》“地舆邦国”的模糊化策略
洪昇初创《红楼梦》时 写“地舆邦国”指什么地方 其实 作者实际上以杭州为主 但落笔时只能隐写 并涉笔苏州、扬州、南京等江南各地 以“失落无考”一语作模糊化处理。
《红楼梦》第一回写那僧对石头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是洪昇对杭州地域特征十分贴切的概括。这样的地域特征不会是北方城市 苏州、扬州、南京等地多少具有这四方面的特征 但以杭州最为贴切。这样便与南宋建都临安 即杭州 相呼应。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宝玉顺路就“寻芳问腊到蓬莱”。杭州孤山古称孤屿 又有梅花屿的别称。因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蓬莱阁在水中央”之句歌颂孤山美景 所以后来诗人往往以“蓬莱仙境”代指孤山。贾宝玉既然是“寻春问腊到蓬莱” 自然暗指到孤山去观红梅了。
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念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 “六桥梅花香彻骨。”“六桥”指北宋苏轼修建于苏堤上跨虹、东浦等六座桥 堤上多种梅花。而孤山与苏堤不都是杭州的胜景吗
第七回凤姐又道 “临安伯老太太生日的礼已经打点了 派谁送去呢 ”这一处提到“临安伯”。王夫人道 “你瞧谁闲着 就叫他们去四个女人就是了 又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从王夫人的回答可以看出贾府跟临安伯老太太同城。根据这个称呼分析 “临安伯”不是封爵而是住“临安”城的“伯”。这个称呼的“地舆邦国”也暗指杭州。杭州原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红楼梦》文本中暗指杭州地域之处不胜枚举。最集中地暗写杭州是第二回贾雨村谈到宁国府与荣国府的一段话“去岁我到金陵地界 因欲游六朝的遗迹 那日进了石头城 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 街西是荣国府 二宅相连 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大门前虽冷落无人 隔着围墙一望 里面厅殿楼阁 也还都峥嵘轩峻 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 也还都有云蒸霞蔚之气 哪里像个衰败之家 ”
这一段话中“金陵地界”、“六朝的遗迹”“石头城” 和“后一带花园子”无不隐写了《红楼梦》贾府大观园所在之处。当然 这要诠释一下
“金陵地界”——
有人以为历史上“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其实 书中的金陵与历史上的金陵并非一回事。第五回中写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时问警幻仙姑 “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 ”警幻道 “贵省中十二个冠首女子之册 故为‘正册’。”警幻说的“贵省” 即作者虚构的“金陵省”。而在第二回中则写到“金陵城内 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 就有“金陵省”这个概念。可见《红楼梦》中“金陵”不是一个府 而是《红楼梦》中虚构的一个省。
第三回贾母向黛玉介绍凤姐时说“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 南省俗谓作‘辣子’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可知凤姐是“南省”人。“南省”人的凤姐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可见“南省”与“金陵省”有关联。康熙在四十五年四月三十日的《内务府奏请将宫中用车交三处织造报效承造摺》折后有“奉旨” “不必交给杭州 著交曹寅、李煦制造。南省所造车轮不好 著在此地 指北京 制造。只令他们制造车沿、车顶可也。钦此。”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内务府三个奏折中共有十次写到“南省”。显然 内务府说的“南省”至少包括三织造所在的江苏、浙江两省。
《红楼梦》中这个横跨江浙两省的大省在历史就存在过 这就是元代的“江浙行省”。有学者以为这个“江浙行省”应该是《红楼梦》中的那个“金陵省”的原型。
南宋绍兴八年 形成了临安为首都建康 今南京 为陪都的政治格局 与《红楼梦》中“都中”与“应天府”的关系基本相符。冷子兴所言“都中新闻”应指“杭州新闻”。所以西溪蕉园诗社的一批才女 进入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簿册中也就顺理成章了。进入杭州也可称进入“金陵地界”。
“六朝遗迹”——
何为六朝 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都以建康 今江苏南京 为国都 历史上称六朝。南京自然有很多六朝遗迹 杭州没有吗 苏小小墓就是六朝遗迹。苏小小生于公元479年 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妓 19岁时她因相思而感染上风寒 再加上她从小就有咯血病 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一位钟情于她的武林高手将她葬在西泠一颗柳树下。至今在杭州孤山脚下 西冷桥畔仍可见苏小小之墓。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 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亭中有诗云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石头城”——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 “《红楼梦》所叙为石头城中——未必是今之南京——贾府的事情。”“石头城”系《红楼梦》中虚构的都城。鲁迅说“未必是今之南京” 那么 石头城在何处 笔者以为在杭州城内葛岭附近。根据是因为洪昇暗写了“石头城”所在地的三个小地理坐标。即三生石畔、赤霞宫和长安县。这三个地理坐标 可确定洪昇虚构的“石头城”就在杭州 因此 贾府大观园也在杭州。
既然杭州是虚构都城“石头城”所在地 那么没有皇宫何称都城 杭州有吗回答是肯定的。《红楼梦》中以元妃省亲隐写康熙南巡 这是红学界的共识。康熙帝在第二次南巡时过元宵节仅有一次 即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 的元宵节 康熙是在杭州度过的。
“后一带花园子”——
“后一带花园子”即是南宋贾似道修建的“后乐园”。用“一带”形容“花园子十分贴切 原东西两个魏国忠宣公府相距八百米左右 两府后面花园连起来不就成了“一带花园子”了吗
洪昇要给贾宝玉与十二金钗等女子一个居住与活动的场所 “后乐园”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后乐园”在清初已荒废于是借贾贵妃省亲造大观园 把自己青少年时代亲历的西溪一组园林补入东西两府后。而西溪东南面“五院、三庵、三阁”一组园林建筑与《红楼梦》大观园十几处园林居然大体对应 经过典型化与整合化的处理 就构成了《红楼梦》中贾府大观园两府一园的格局。
所以笔者以为《红楼梦》的“地舆邦国”在作者心中主要指江南杭州 但作者又采取模糊化的策略 充分利用小说可以虚构的特点把小说人物出身分散到扬州、苏州、南京等江南各地。
采取模糊化策略有“难言之隐”
洪昇所以采取模糊化策略 把《红楼梦》的“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写成“失落无考” 这既是小说创作允许的也是因为作者有难言之隐。
作者在“家”遭遇了“天伦惨变”之难 又遭遇了“国丧聚演”之谴 洪昇创作《红楼梦》 实质上是与君与父辩驳国殇家难之责。在封建社会 与君责难是为不忠 与父责难是为不孝 不忠不孝如何以真相直面世人 故不能明写 只能隐姓埋名 并把自己化身“石头”隐写。
洪昇以自己和家族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红楼梦》 确有诸多难言之隐。作者的心境是“我之罪固不能免” “实愧则有余 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创作此书的目的 是欲将自己“以往所赖 上赖天恩 下承祖德 锦衣纨绔之时 编述一记 以告普天下人”。书中这些交代正是洪昇人生经历天伦之变、抄家之难、《长生殿》案三大悲剧后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述 也是难言之隐。因此 作者申明“真事隐”的创作原则 以“宋”溯“祖” 以“贾”喻“洪” 采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手法 用贾氏躯壳写洪氏荣国公后裔 乃是创作时无奈而又巧妙的选择。当然 也与借此避免清朝文字狱的隐衷有关。作者希望读者不要对“朝代年纪”、“地舆邦国”过分较真 用“失落无考”四个字 把“朝代年纪”、“地舆邦国”模糊化就可以了。
洪昇晚年从北京逃回故乡 在孤山玛瑙坡搭建“稗畦草堂” 以为“吟啸之地”。杭州历史上著名的悲剧女性苏小小和冯小青也葬在这里。就在这个为“情”笼罩的孤山玛瑙坡上 洪昇抚今追昔 回味自己一生的故国之思、家族之思、姐妹之思、命运之思 有感而发 长歌当哭 清夜闻钟 锥心泣血写人生 终成千古绝唱红楼一梦。
作者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平湖市《红楼梦》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