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量化评估与短板分析

2016-10-22杨志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8期
关键词:目标值短板创新型

■杨志文/文

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量化评估与短板分析

■杨志文/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要求将创新发展置于“五个发展”之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体制创新、观念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等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2006年3月主持召开的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目标。本文对浙江实现“创新型省份”的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估,并据此分析了存在的短板,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

一、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必要性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对少数几个指标进行调整后,建立了由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产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以及每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表2 2006-2014年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值

本文采用目标值法,即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获得各指标的得分,从而建立浙江“创新型省份”的定量评价分析模型。步骤如下:①将各项二级指标值与设定目标值之比乘以100,得到每项指标的“初始分”。②为避免个别指标“初始分”过高或过低而给总体评价结果造成较大偏差,对“初始分”大于150的,将其修改为150;小于30的,将其修改为30;其余“初始分”不变,由此得到20个“计算分”。③将上述20个“计算分”按等权重求简单算术平均,结果即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综合得分。每项一级指标所属四项二级指标“计算分”按等权重求简单算术平均,即为该一级指标得分。

表3 2006-2014年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各项二级指标初始得分值

表4 2006-2014年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及综合得分

二、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7-201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2015年)、《浙江统计年鉴》(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本文整理得出了2006-2014年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值(如表2所示)。

按照前文所述目标值法进行计算后,可以得出表2各项二级指标值的“初始分”和“计算分”,它们代表浙江在建设“创新型省份”过程中各分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如表3所示)。

将表3中超过150和小于30的初始分分别修改为150和30。在此基础上,采用等权重求简单算术平均法得出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根据上述量化评估结果,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实现度已由2006年的51.64%上升至2014年的85.14%。在此基础上,本文开展了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数综合得分与时间的线性回归函数,并据此测算得出:到2017年,浙江“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数综合得分约为105.18,提前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及展望图

三、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短板分析

由表4可知,5个一级评价指标中,“创新环境”的实现程度最高且变化幅度最大,对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贡献最大,其次分别为“创新资源”“知识创造”“创新绩效”,而“产业创新”的实现程度最低且变化幅度较小,拖累了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的实现。通过对表3、表4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短板主要包括:

一是创新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在一级指标“创新资源”所属的4个二级指标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的实现程度最低,且波动幅度较大,2006-2014年期间,实现程度的最大数为2012年的80%,最小数为2008年的7%。这一指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最低是2008年的倒数第一、最高是2012年的第13位,2014年为第15位。此外,《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7-2015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2014年,浙江“每名R&D人员仪器和设备支出”在全国的排名长期处于末几位,2014年为第28位。这表明,浙江亟需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科研设备采购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必须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全方位的支持。

二是创新层次和成果转化欠佳。在一级指标“知识创造”所属的4个二级指标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和“每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这两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偏低,其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这一指标波动幅度较大,2006-2014年期间,实现程度的最大数为2008年的104.67%,最小数为2013年的38.33%,这一指标在全国的排名大体徘徊在第20名左右,2014年为第21名;“每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的实现程度仅由2006年的22.57%上升至2014年的42.97%,2014年在全国的排名为第18位。这表明,浙江在努力取得更多的高层次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结合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是产业创新短板较为明显。在一级指标“产业创新”所属的4个二级指标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的实现程度最低,2006-2014年期间始终徘徊在20%左右。这一指标在全国的排名由2006年的第12位持续下降至2014年的第26位。此外,《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7-2015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2014年,浙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在全国的排名均偏后,2014年分别排第15名、27名、19名。这表明,浙江的产品结构亟待转型提升,如何千方百计提升高技术产品的比例和竞争力,是浙江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

四是创新绩效亟待进一步提高。在一级指标“创新绩效”所属的4个二级指标中,尽管“劳动生产率”的实现程度最高且由2006年的51.25%上升至2014年的110.63%,但在全国的排名仍然偏后,2014年为第12位;“资本生产率”的实现程度变化幅度最小,仅由2006年的32%上升至2014年的42%。“劳动生产率”代表的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等,“资本生产率”表征的是一定时期内单位资本存量创造的产出。这表明,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体制改革、管理创新、产业升级等提高浙江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进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性,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五是对创新人员的激励不够。尽管一级指标“创新环境”的实现程度较高,但其中的二级指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不升反降,实现程度由2006年的96.5%下降至2014年的77%。这一方面或是由于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浙江的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其他行业的工资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因而抬高了这一指标的分母所致。这表明,浙江亟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要有序引导分配机制向创新活动人员尤其是一线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人员倾斜。

本文为2014年度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常态背景下浙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编号2014C2506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目标值短板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的降脂目标值——欧洲《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microRNAs and ceRNAs: RNA networks in pathogenesis of cancer
江苏发布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