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2016-10-21张倩
张倩
摘 要:在高校阶段,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又相互补充。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要辅以道德教育,这样心理教育才完整,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结合适当的心理教育,这样才会使得接受到的道德教育更加牢固。尤其是在當下高速发展的时代,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思维方式急剧转变,大学生又处在在学习与生活的双重重压下,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道德上的引导,这样一来,探索高校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就成了高校心理课程的重要事件。
关键词: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1;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224-01
无论我们身处于哪段时期,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点心里是那个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有了些心理问题之后,自己是解决不了的,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或者亲近人的开导。在大学阶段我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就是心理健康课,所以心理教育在此时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人长大了但是在道德上却不成熟,有些人在做了违背道德的事以后非但不觉得羞耻,还觉得十分坦然,并不会感到一丝不安。大学生是个庞大的群体,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如此艰巨的情况下,要寻求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积极的转变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一、高校心理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些比较潮流的东西,新鲜的事物和人,接触的多了就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与本身的自己发生碰撞。比如努力了三年的高中考上大学,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学习,期末时却发现预习以来之不及,而后不断积累,临近毕业时由于未及时进行学习和兴趣上的培养,导致技能无一之长,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和心理压力。进入大学以后,不管生活条件富足与否,身边挽着女朋友的随处可见,亲密时羡煞旁人,分手时痛苦万分,恋爱受到的挫折也是此时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影响,人们都知道,家里或穷或富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现阶段这种攀比之心表现得尤为明显,无形上给大学的心理造成了严重负担。
二、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如此多而重的心理问题,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对人全方面的实行综合教育,这其中心理教育对人的成长是起引导作用的,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乏的也正是自我引导能力,在承受重压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报纸、新闻上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不在少数,均是心里存在问题的结果。难以接受挫折是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大学心理课程会围绕如何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折展开讨论,让学生身处其中体会未知的场景来提前准备好,以免真正的挫折到来时措手不及。实际上,在大学生群体中,类似于打架斗殴这种事情并不多见,毕竟都是层层选拨出来的优秀学生,但其他方面并不十分满意。像随地让垃圾、吐痰,中国式过马路,文明谦让,伦理道德等,做得还远远不够。最简单的就拿校园情侣来说,不分场合地过于亲昵,除了有伤风化,更重要的体现的是大学生在道德上的缺失。为了避免诸如自杀、他杀、道德等方面上的问题,尽可能的将这种几率变小,高校心理和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应当加大力度,一个心理出现问题的人比一个身体出现问题多的人更可怕。数据已让我们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也就是实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三、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上通过心理授教的方式传播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进取意识,来让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在发生多次大学生心理与道德方面的惨案后,各学校也终于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对心理方面的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努力结合道德于心理咨询上。同时在德育课堂中也要加入心理上的知识,做到使心理与道德在生活中无缝接触,形成一个整体,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如果分开为两个部分,忽视了其中联系,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所共同创造的影响力将会被大大削弱,因此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所必须重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四、结语
心理问题在中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被忽视的问题,其实不然。健康的定义中给出的条款中明确写有心理出现问题的也算不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校的个阶段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塑造健康的心理,同时在道德上加以约束,便不会再有如此多惨案发生。因此,心理与道德在教育上的融合并教育学生,使其思想中向好的方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柏杨.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4 (07).
[2]袁忠霞,李智冰.心理—道德教育与学生现代人格培养[J].德育研究,2013(06).
[3]孟啸.浅析心理教育基于道德教育的启示[J].学术前沿,2012(04).
[4]王丽荣,刘晓明.心理—道德教育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价值问题的分析视角[J].专题研究,2010(01).
[5]刘晓明.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J].创刊30周年特别策划话题:“德”“心”相融:价值体认与实践探新_价值体认,2015(04).
[6]沈贵鹏.心理—道德教育的三重视域[J].专题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