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居平原大学生在高原环境下耐力训练的影响研究

2016-10-21黄飞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5期

黄飞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1

摘 要 高原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各方面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高原训练的方法来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高原环境与平原环境有所不同,需要采用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训练方法,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动水平。本文结合世居平原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和研究了高原环境的独特性,科学合理的制定了一些高原环境下世居平原大学生的耐力训练方法,在保证学生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耐力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原环境 平原大学生 耐力训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世居平原大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大学生要在高原环境及一定训练时间的条件下进行耐力训练,来判断不同耐力训练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方式,获得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高原环境下的耐力素质训练方向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来制定更加科学的、符合高原环境及平原大学生特点(体育专业)的耐力训练方法。

二、高原环境的主要特点

高原环境的海拔普遍较高,该地区的地形一般比较复杂,同时由于高海拔导致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温度常年保持较低水平,另外,高原环境的辐射较大,在高原环境下人体的运动能力受到抑制,运动量会比平原地区有所降低。简而言之,高原地区的环境比较恶劣,给大学生的耐力训练带来很多挑战,我们要充分结合高原环境的特点,充分考虑平原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条件,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保证大学生的训练安全,提高训练效果,促进平原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世居平原大學生在高原环境下耐力训练的有关问题

(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人体运动能力和其自身的最大有氧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最大有氧能力越高,那么其运动能力也将具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高原地区普遍具有氧气稀少等方面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并提高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当是要注意的是高原的低氧环境会使得人体更易出现疲劳,在训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由于人体过度缺氧而造成伤害。在高原环境下,人体会由于氧气含量降低而使得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下降,人体的反应会明显不如在平原地区时灵敏,活动会变得有些迟钝,通常平原地区大学生到了高原地区之后,其运动水平会有明显的下降,随着海拔的高度增加,尤其当海拔的高度超过4000米之后,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二)耐力训练的有效性

高原环境下耐力训练方法的建立虽然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高原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特别是提高耐力性项目的运动能力。但一直以来,各教练员对高原环境的情况不了解。不少教练员将高原训练当成尚方宝剑,认为只要去高原就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然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高原训练也只能从增加机体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及心肺功能等几个方面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生物学基础,而耐力素质的水平,特别是比赛能力远远不是这几个因素所决定的,包括技战术,甚至心理等方面的决定因素。

(三)耐力素质的训练内容

平原大学生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耐力素质训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平原大学生以及高原环境的特点,选取与其相适宜的训练内容。另外,学生所进行的耐力训练内容要结合海拔高度,不同的海拔高度条件下所进行的训练内容要有所不同,当训练场地的海拔较高时,要尽量选取运动量较小的以上下肢耐力训练为主的或者慢速跑步等内容,避免由于高原环境下的恶劣条件而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要充分结合高原环境所处在的季节,如果接近冬季的话,那么是不适应进行任何体能训练的,所以平原大学生在去高原环境进行耐力训练之前,要充分考虑高原环境的各种条件,结合海拔高度以及季节来进行,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选择与高原环境以及平原大学生身体特点相结合的训练内容。

四、结论

在制定高原大学生耐力训练计划时要有针对性,只有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世居平原大学生在高原环境下的体能训练内容要科学合理,运动量、运动强度要适量,训练手段要多样化,要有一批专业的体育老师来给世居平原大学生在高原训练上给予指导。另外要加强针对世居平原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消除大学生的畏惧心理以及心理负担,激发大学生的训练热情和信心,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随时掌握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以此提高世居平原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闫华伟.浅析高原训练对人体影响的生理学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02).

[2] 付善民.高原训练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J].体育世界.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