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体育电影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作用与影响

2016-10-21何丹郭叶舟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电影体育

何丹 郭叶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2

摘 要 在建设体育强国这一背景下,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中国体育电影给体育强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本文对中外体育电影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当的研究结果,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和独特的角度来看待体育电影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 体育 电影 体育强国

当我们中国电影百年历史里在找寻和体育有关的电影时,它已经经历了近80年的春华秋实。体育通过电影声画结合的方式,传播着它的精神和思想,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影响着人们对体育行为的认知和实践,体育电影也成为了传播体育文化的大众媒介之一,在建设体育强国中它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体育电影作为电影中的一类,该如何定义它还是相当模糊的。现实生活中除了对奥林匹克纪录片的制作,真正出于体育目的来制作电影的并不多,体育电影的践行者很少是专门的体育工作者。所以,体育电影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和其他各种电影一样,是电影工作者借助体育人物或者体育事件表现社会生活现实,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所以,在本文中把体育电影界定为主要剧情、人物、意义和内涵围绕“体育”展开的电影。

一、风雨兼程的中国体育电影路

虽然历经80年的风雨,但一路走来的中国体育电影步履蹒跚,几经周折,充满坎坷和不易,可谓几起几落。1934年,孙瑜导演拍摄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体育皇后》,这部不同于当时社会“脂粉气”的电影,打开了中国人认识体育之门,也打开了中国体育电影之门,为日后中国体育电影奠定了积极健康的基调。之后的中国体育电影在多年抗战中慢慢被遗忘,這是中国体育电影遇到的第一次低谷;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响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1957年,年轻的谢晋导演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女篮五号》,这部电影至今还是中国体育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冰上姐妹》、《大李、老李和小李》等体育电影纷纷上映,中国体育电影苦尽甘来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正当体育电影蓬勃发展时,文化大革命让中国体育电影再一次遭受打击,停步不前,这是中国体育电影遇到的第二次低谷。等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排在世界体坛大显身手,体育电影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以《沙鸥》为代表的体育电影广受欢迎,又恰逢1990年北京亚运会,体育电影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辉煌。但好景不长,北京亚运会后的中国体育电影第三次处于低谷期,鲜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甚至连谢晋导演在新世纪伊始拍摄的《女篮五号》的姐妹篇《女足九号》也没有太大的反响。直到2008年,中国的体育电影借着奥运的东风再一次展翅,《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隐形的翅膀》纷纷上映,这一年也是中国体育电影的高产年。但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召开之后,中国体育电影创作鲜有佳作问世,体育电影又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体育电影的几起几落,它的每次起伏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谋而合,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中国体育电影无疑不反映着时代的变化。

二、中国体育电影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作用与影响

体育强国讲求的不仅仅是在身体素质上强壮,更应该是在精气神上的强大。体育电影作为人们日常中接触到的传播媒介之一,它承担着体育强国在精神、气质的建设。

(一)中国体育电影转型,寓体育于娱乐

从电影的属性上说,中国体育电影从泛政治化向娱乐化转型。回顾中国的体育电影,从最早扛起教育大众旗帜的《体育皇后》,到讲述新旧两个社会体育人物不同命运的《女篮五号》和提倡群众体育运动的《大李、老李和小李》,再到后来描写女排精神的《沙鸥》和残疾人运动员的《黑眼睛》,纪念刘长春先生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和残疾少女自强不息的《隐形的翅膀》,每一部电影仿佛都背负着一个使命,或弘扬体育精神,或普及体育知识。中国体育电影就像大多数中国电影一样,在最初的阶段是作为一种政治教育手段,宣扬一种民族思想的工具。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接受了更多新鲜的知识和文化,人们看电影不再是停留在被教化的阶段了,而是需要从电影中得到身心的愉悦。这一点也影响了中国电影人,出现了周星驰导演的《少林足球》,宁浩导演的《疯狂的赛车》和周杰伦等明星主演的《大灌篮》,这些电影算是打了体育电影的“擦边球”,也为体育电影提供了一点新的另类的可能性。正是从这些充满喜剧色彩和富有娱乐精神的电影中,观众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从而赢得了他们的青睐。由此,可见中国体育电影在未来发展之路,我们的体育电影在未来应该突破固有思维,朝着电影娱乐的本性走去,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寓体育于娱乐,在把更多的娱乐带给大家的同时,把体育思想潜移默化的传达给观众。

(二)借鉴中外优秀主题,体现体育本身的礼赞

从电影的主题上说,励志不再是唯一的主题。早期的体育电影是用来为宣传教育服务的,它的选题和内容多是围绕着“励志”这一层面来架构的。影片通常是以某个运动员的个人成长为内容,而这种叙事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了。在体育电影的主题上,我们是否能借鉴国外体育电影的叙事模式,除了在励志层面上的表现,还应该挖掘一些关于民族和人性深处的主题。

说到民族主题,中国体育电影的可取之才数不胜数,就以我们的国术——“武术”为例,如果以各种门派拳种来挖掘的话,我们能整理出很多有内涵、有意义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拍摄,这些充满活力又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也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可取之处。早期电影中走来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明星将武术电影带入了好莱坞,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可见,电影是武术打开国际大门的钥匙,而武术也能成为中国体育电影的源泉,如果将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影响力。《霍元甲》、《叶问》以及《李小龙我的兄弟》等武术电影,虽然对武术有所渲染,但是更多的是关乎个人情感的故事,如果能够换一下角度,以武术为主线,以人物成长为辅的话,影片是否会更精彩,也更容易让国内外的影迷。

说到人性的主题,不得不提及200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百万宝贝》,这部体育电影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深挖出了主人公背后的人性。这部影片描绘了一位31岁女拳击手不断追寻其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女拳击手在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场面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询的过程。这部影片能够捧得奥斯卡小金人,足以说明它的成功。而《百万宝贝》的出现,也为中国电影人在拍摄体育电影时提供了借鉴,激烈的比赛可以刺激观众,但真实而丰富的人物更容易打动观众,好的体育电影不仅仅励志,也体现对运动、对生命本身的礼赞和热爱,以情动人,以人为本也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中应该发扬的精神。

(三)提高电影的制作手法,以质取胜

从电影的表现手法上说,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拍摄技法。我们的体育电影涉及到的体育项目众多,短跑题材的有《体育皇后》;排球题材的有《沙鸥》;篮球题材的有《女篮五号》、《战斗年华》、《高中锋矮教练》;足球题材的有《京都球侠》、《球迷》、《女足九号》;摔跤题材的有《现代角斗士》;乒乓球题材的有《五虎将》;水上项目的有《女跳水队员》和《美人鱼》等等,不胜枚举。

虽然我们的题材涉及项目众多,但是中国的体育电影在电影技法上和其他类型的影片没有根本性的區别,尤其是作品在表现体育电影特征的体育竞技场面上的不足,使得体育电影丧失了本应具有的特殊艺术冲击力。且不论像1997年中国曾引进的迈克尔·乔丹和动画明星合成表演的电影《空中大灌篮》或者像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那样能够使用炫目特技的电影,中国体育电影至少在浅层次体育知识的处理上都没有很好的表现。电影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娱乐色彩和戏剧元素,体育电影是推广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而中国的体育电影将更多的画面留给了体育之外的内容,体育在电影中沦为配角,这是由于电影制作人员对于体育项目认识匮乏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电影的冲击力与感染力。体育电影并非要完全还原体育的原貌,但对于体育场景描绘的不足,不仅丧失了电影的画面冲击力,还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质量。中国体育电影的拍摄手法,可以借鉴《洛奇》、《百万宝贝》等国外优秀体育电影,除了别出心裁的主题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上吸引人,还能以精湛的拍摄手法和细腻的电影语言来赢得观众。

三、结语

回顾中国体育电影的过去,也仅仅能够借助体育电影宣传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积极因素,其实体育世界里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很突出,如果体育电影能更加以艺术化地手法去引起人们关注这些现象,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的话,将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强国事业的发展和的进步。

展望中国体育电影的未来,电影工作者素质和水平正在提高。中国的体育电影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影响下日趋多元化,后期影视技术的提高也会为体育电影爱好者打开新的感官体验。希望中国的体育电影在题材的展现上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借鉴国内外体育电影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经验,逐渐丰富中国体育电影的类型和风格,将别样精彩的中国体育电影送上国际舞台,期待中国的体育电影能和体育一样跨越语言和种族的障碍,带给世界更多惊喜,打造体育强国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 郭学军.中国体育电影中的两朵奇葩——从《女篮五号》与《女帅男兵》的比较看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J].大众文艺.2009(18):69.

[2] 宋薇.美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倾向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 左衡.中国体育电影的斑斓画卷[N].中国艺术报.2008.8.

[4] 方金娴.浅谈中国现当代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J].体育世界.2008(5):95.

[5] 杜剑峰.作为类型电影的体育电影——评介新世纪以来的几部中外体育故事片[J].当代电影.2008(8):45.

[6] 刘国相.从美国体育电影看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J].新闻世界.2010.4:106.

[7] 訾舒涵.中国体育电影综述[J].现代电影技术.2008(4):21.

[8] 肖沛雄,万文双.中美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的和而不同[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

[9] 赵宁宇.中国体育电影概览[J].电影艺术.2008(4):113.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电影体育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